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金华 《视听纵横》2009,(2):113-114
作为一名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经常会听到受众的感叹:“电视新闻里都是一些会议和某某领导活动”。特别是县(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更是占据电视屏幕上风。时政新闻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官方新闻,这类时政新闻表现形式一成不变,过于呆板,为报道而报道,毫无生气可言。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过多过滥过杂,是当前电视台,尤其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通病,严重影响了新闻节目的质量,使得广大受众也常常倒“胃口”。不久前,丰城市来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使会议报道过多过滥过杂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精减会议报道关键在于领导自觉堵源。过去,有些县(市)领导,特别是分管或负责部门工作的领导,或出于对自己召开的有关会议的特殊感情,或出于对出席领导的尊重心理,会前总是叫秘书或部门负责人,甚至亲自请电视台记者去采访报道,有的甚至电视台记者不到,会议不开始。至于这个会议报过符不符合新闻规律,有没有新…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我国各级电视新闻在“三贴近”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观,尤其是央视率先垂范,各省级卫视和地面强势频道也大多能抓住“三贴近”、贯彻“三贴近”、围绕“三贴近”制播节目,扎根现实生活,赢得群众信任,较好地保持了生机与活力。相比之下,地(市)、县(区)级的电视新闻却差距明显,行动迟缓,见效不大。特别是有些县级电视新闻,仍然存在着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多、老典型重复报道多、罗列数据图解政令多和空话套话无效信息多等“四多”现象。地方电视新闻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到“三贴近”呢?笔者结合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实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电视新闻节目中会议报道们多颇有微词,近年来通过改革和改版,中央和省级电视台情况有所好转,但不少地方的地市级电视台仍积重难返.有些地方的受众甚至编出“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等顺口溜,持一种嘲讽和否定的情绪来评介电视新闻.那么,在当前新形势下,地市级无线、有线电视台如何把握好会议报道?怎样提高会议报道的质量和效果?结合我们盐城有线电视台的实践,谈几点感受和看法.一、会议报道多而滥已成为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通病会议,作为人们聚在一起传达政令、交流意见和信息的一种办法,是…  相似文献   

5.
闲话“请记者”朱劲干记者不到不开会,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尤其是电视台的记者,会议报道更缺不了他们。凡是希望(并非都是必要)传媒进行宣传的会议,企事业或个人都会向记者发出邀请,包括一些时下所谓的新闻发布会。有的地区还派出专人分赴有关新闻单位邀请记者,...  相似文献   

6.
会议报道多而枯燥,是许多报纸都想改而成效却不显著的老大难问题。原因何在呢?一是不少会议报道是“遵命新闻”。领导机关召开了一个会议不管会议有无新闻价值,都要求报道,领导在会上的讲话也要全文发表;有些业务部门召开的会议,不管有无普遍指导意义,也以主管领导重视为理由,要求报道,甚至互相攀此,把报道的篇幅长短或报道与不报道视为待遇的厚薄、规格的高低。二是新闻机构自陷困境。碍于情面,凡有会议邀请,均派记者;记者则顾及任务,到会必报。更有一些  相似文献   

7.
程文 《新闻世界》2003,(12):16-17
如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电视新闻报道,结合笔在电视新闻报道岗位上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概括起来就要做到:深化主题、突出“重要性”;寻求共鸣,立足“贴近性”;着力表现,增强“可视性”。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实施新闻精品战略,同样也是电视台生存发展的关键。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县级电视台的新闻中,仍普遍存在报道面窄、深度不够、领导活动多、形式呆板、信息量少等问题,直接影响新闻收视率的提高。先说会议报道。这是县级电视台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受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据调查,有的县台每星期只有三组新闻,可会议消息却占了一半。不仅会议多、报道形式也是“千会一式”,大同小异。再说领导活动。在不少地方,只要有县领导的活动,不论事大事小,也不管是下基层还是跑部门,都要求电视台派记…  相似文献   

9.
朱百尧 《视听界》2007,(5):81-82
“采”与“摄”,是电视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概念。“采”,它是对文字记者而言,“摄”则是指摄像记者。采摄分离,这是目前一些大台的做法,有一些城市电视台也片面仿效,笔者认为不符合城市电视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不该有“通用画面”唐山电视台王新宇,施文奇打开电视机,收看电视新闻,人们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会议报道:播音员不紧不慢地念着解说词(幕后配音)。电视画面上依次是会场全景(一般是面对会标)──会议主持人近景──讲话者(一般是与会者中官阶最高者)近景...  相似文献   

11.
经常性的报道党政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这是每一个电视台新闻部记者所必须面对的、无法避免的日常工作。这是一种弊端,同时也是一种优势,对无心的记者而言,就会议而报会议。而对有心的记者而言,往往在完成规定的会议报道任务不久,会有更精采、更鲜活的新闻作品问世。一、从领导的讲话中发现好新闻出席会议的领导,一般都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负责人,他们所掌握的新情况,都是权威性的。前沿性的,而这正是我们记者所要报道的极好新闻线索。领导所掌握的新情况,一部分在会议材料里,一部分在他的嘴巴上。我所说的“从领导…  相似文献   

12.
李涛 《中国广播》2005,(5):18-19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看望政协委员和到各代表团参加审议的活动有45场次,超过了去年“两会”。如何贯彻中央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播发消息的字数和时间上严格控制,同时,又充分、生动地报道好领导同志的活动,中央台时政采访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组活动新闻报道及记者管理要求》,结合广播近几年在时政报道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谈会议报道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对改进会议报道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积极探索会议新闻的报道规律,对提高新闻工作的舆论引导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一、转变视点,努力贴近群众“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是中央对改进会议报道的又一要求。长期以来,改进会议报道的呼声始终不断,但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然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是紧盯着到会领导。有的…  相似文献   

14.
陈健 《新闻传播》2004,(4):70-71
易地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相对于属地采访而言的。属地采访是记者在所属的电视台负责报道的区域内进行的采访,是记者的常规性本职工作:易地采访则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进行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非常规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5.
左治 《视听界》2005,(6):52-53
电视新闻报道中,关于领导各种活动的时政消息长期以来形成了模式化、程序化的报道方式。虽然受众对此类新闻都不太感兴趣,但记者每天又不得不接触会议消息或领导活动。这样一对矛盾能否找到一条解决之路,使会议新闻变得让老百姓爱看一点呢?一、让领导的形象活起来对于领导下工地、去工厂、到农村、看学校、慰问部队、看望英雄、访贫问苦、察看灾情等活动,记者不能将之仅作为一件“公干”或例行公事,要把领导与被看望者之间生动的交流反映出来,既要观察领导的一言一行,又要捕捉领导的出神风采:丰富的面部表情,一些细节特写。当然,要捕捉到传…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在各新闻媒体始终不断,但呼声归呼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把镜头对准到会的领导。眼下面对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改革“会议”报道乃大势所趋,从中央台到各省市主流媒体,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会议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大变化的亮点是在抓“会议”鲜活新闻上下工夫,从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寻求突破,巧妙装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笔者就对当前改革“会议”电视报道谈儿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瑞安日报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采用“加法”和“减法”的办法。市委书记、市长一般性活动全部以简讯形式予以报道,副书记活动报道安排在第二版,其他领导活动基本上不作报道;市里一般会议不作报道或只作简讯,部门会议一律不派记者参加。“减法”使要闻版会议和活动报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如何报道会议?这是早已被人提出而在某些地方改革不大的老大难问题。对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和有关领导者确实应该认真思考一番。 有这样一件笑谈:某会议开会时间到了,由于被邀请的电视记者未到,会议迟迟不开,电视记者一到,才宣布开会。这对电视记者来说似乎是件好事,说明电视新闻的地位已占据首席,领导重视,群众爱看。但时间一长,电视记者便感到会议报道之苦。苦处有三:一是苦于会议多,会海成潮,有时候电视台的记者全被派去拍摄会议还忙不过来;二是苦于会议长,有些会议有时报道一次不行,要接二连三地报道;三是苦于成天忙于会议报道,不能下基层抓鲜活新闻。既然苦,为何还要报道?道理很简单:领导要求报道,个别记者愿意报道。 关于领导要求报道,我看到今年1月27日新闻出版报登的一条消息,说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在审阅《湖北日报》送审的一篇会议消息时作出批示,要尽量压缩会议报道,他将这篇长达3480字的稿件压缩为880字发表,理由是只报道讲话中的重点,详细内容用文件形式发下去。这对领导者是个好的启示,说明减少会议报道关键在领导。  相似文献   

19.
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是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县级电视台,由于受稿源有限、人手紧张等因素的影响,这方面情况尤为突出。会议活动报道的增多,造成电视画面单调枯燥、形式呆板模式化、内容拖沓冗长,不仅受众反映强烈,而且也削弱了报道的影响力,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宣传质量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西方,现场报道意思为“在镜前报道”,或“站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