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加剧了社会资源与教育机会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均。跨境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又是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工具。本文以到港澳特别行政区追求高等教育的大陆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境外高等教育机会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陆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两种教育经费机制,即奖学金与自费,对学生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奖学金的学生来自各个社会阶层,而自费学生主要来自富裕家庭。奖学金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而自费则加剧社会分层。港澳高等教育机会,让一部分学生获得社会流动,对另一部分学生则形成分层。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高校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已逐渐成为向上流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高校招生收费过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对社会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说明,在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社会流动的公平性:为了使社会流动更加公平,高校招生收费一定不能过高。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高等教育的层次性是影响社会阶层定位的重要条件,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扩大了社会阶层分化的张力,高等教育机遇的共享性是社会流动的催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以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以及强基计划为代表的高校多元化招生录取模式应运而生,但三类模式在制度设计及人才选拔方面均有局限性。未来的多元招生录取发展可以将三类招生录取模式进行融合统一与深化,构建形成“分类分层,综合评价,贯通培养”的全新高校多元招生录取融合模式体系,并在效率性、特殊性、公平性上进行效能保障,形成一条符合我国特色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化招生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5.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3年12月近年来,在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与就业难度日益加大的双重影响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已不仅限于传统的“体制内”就业,出现了向不同行业和区域流动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趋势对人力资源的初次配置(流动)结构产生了影响并形成了最初的社会分层,即:毕业生通过就业市场被配置到各个行业,进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阶层的顺利流动。高校通过选拔机制、分类发展、专业教育和教育环境的营造催化了社会阶层的分化。高校通过人才的“迎来送往”促进社会阶层的水平流动和通过社会服务,提供文化资本促进社会阶层垂直流动,发挥着和谐社会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8.
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是让民众通过高考实现向上流动时均衡地区资源差异的重要制度,是体现教育公平、缓解各地区教育不均衡发展矛盾、让社会阶层重构的调整平台,具有广泛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研究通过对31个省份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问题上,民众意愿对政策变化回应强烈。民众通过百度搜索密切关注高校招生政策变化,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表达他们对政策变化的期望,通过高考移民、送孩子出国读大学等行为规避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在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问题上,学术媒体对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与民众意愿有正向调节作用。学者们通过学术论文讨论政策弊端,呼吁政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招生地区配额制度改革进入政府议程。文章最后对深化改革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阻力、推动力及路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确立,形成了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再分配机制后,社会阶层结构随之进行调整。随着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中国社会逐渐由政治分层为主变成以经济分层为主,彻底改变了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不同利益要求的多层次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已经具备现代社会分层结构雏形,但不理想。当前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弱势群体向中上层流动。教育是社会阶层上向流动的主要动力,但是弱势群体及其子女在教育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致使他们无法通过教育程度的提升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要促进中国社会阶层的上向流动,必须对弱势群体及其子女进行教育弱势补偿。在现代社会,职业高度分化,而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大多是后天获得的,因而人们社会地位的取得越来越依靠自身条件的获得,而教育是最主要途径。因此,教育程度就成了社会测定个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标志,影响着个人选择职业,社会选择个人,并参与人们的社会阶级、阶层地位的归属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向多样化和高素质发展,使高校招生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人才选拔、培养和选备上来。而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是统一考试、按分录取,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推荐、多校联考方式等多种模式的有益探索。笔者提出高校招生采取"开放两端、多次考试"模式,以多次考试,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方式进行高校招生改革,逐步实现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学校初始分层动因源于20世纪50年代国家重点大学政策的诞生,除"文化大革命"时期外,高等教育系统等级界线一直比较明显,各类学校在办学经费、师资配备、招生条件、社会声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意味着学生进入不同层级的大学将获得不同质量的入学机会。研究表明,父母社会阶层高、文化程度高、行政职务高、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在国家重点大学等高层级院校中,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而父母社会阶层低、文化程度低、行政职务低、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大多数聚集在二本、三本、大专等低层级院校中。这种高等学校分层状况与当前社会分层具有同构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造成学生隔离现象,影响社会和谐,需要借助国家政策干预加以消解。  相似文献   

13.
朱汉国教授:今天我们讨论民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层间流动问题。何谓阶层?社会学中的阶层概念与政治学中的阶级概念,具有相近的含义。它指由于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占有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与此相应,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变化,也会从一个侧面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1912至1949年的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遽转型的一个时段。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层间的流动。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层间流动,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在我国已经成为客观现实。社会阶层的变化既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带来了挑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实效性,已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们面临的首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社会分层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分层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围绕公立高校招生权产生的法律纠纷日渐增多。从法律性质上讲,教育行政部门与公立高等学校分工合作模式下的高校招生权属于行政权,公立高校高度自主模式下的高校招生权也属于行政权,市场运作模式下的高校招生权属于民事权利。对行政权属性的公立高校招生权的司法审查原则包括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公平原则、依据社会公认价值进行判断的原则和执行不停止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分流与筛选的功能,研究语文的社会角色,了解语文在社会各阶层的角色和功能,捍卫各阶层文化资本,激励下层人民流动,在不平等的社会阶层中,贡献着缓和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杨悦  管镇滨 《高教探索》2007,(5):107-109
作为社会阶层流动和资源配置等重新界定与划分的主渠道之一,我国高校招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和谐社会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必须充分考虑高校招生在其中的作用。推进阳光招生、完善招生机制、提高招生宣传服务质量、加强招生监督、促进招生工作的良性发展,营造和谐健康的高校招生环境,与构筑和谐社会具有强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编制高校招生来源计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合理、有效地编制高校招生来源计划,把国家确定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落到实处,是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体现教育公平、公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目前的状况,我们可建立以平衡总量、提高质量、全程监控、下移重心为原则的管理模式,努力转变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的编制模式,从而实现社会需要与高校自主调节相结合的目标。一、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编制模式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编制模式目前在总体上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本满足高校招生工作的要求。但由于社会、经济等诸多…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层视角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在高校形成了一个由富裕、中间、贫穷三层学生构成的"纺锤型"社会。此时大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因此这个分层主要由大学生的先赋地位即大学生家庭所在的社会阶层决定。不同的社会阶层不但决定了大学生的家庭人际圈,还影响了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交往圈,造成了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大学生就业机会及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创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等教育对高考选拔人才的多样性进行了多年的探讨,笔者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对人才的选拔模式在各中学会广泛开展,结合我校近几年在自主招生的探索,谈谈做好自主招生的意义、思路及关于自主招生考试的备考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