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的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那么,如何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从涂鸦期儿童开始乱涂到儿童为事物画一个粗略的形象,以至图式期儿童用画表现自己的主观经验等等,都显示了儿童特殊的创造力。因此,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2010,(12):36-39
对孩子们而言,一些很难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的内心情感和一些事物,他们总是力图用绘画加以表达。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可能处于从前写实阶段到写实阶段的各个层次,他们从涂鸦期随意涂抹的弥散线条,经过象征期的过渡(即会把一些不经意画出的点、线、圈圈等符号加上意义)进入图式期(或定型期),他们渐渐用较明显的符号或形态来表现事物,个别幼儿已经进入写实期,能够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较为客观地加以表达。  相似文献   

3.
一、以色彩为预知线索,开发幼儿图式期色彩表现的潜能 小中班幼儿正处于图式期,玩色活动可使幼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不断拟定玩色系列主题活动,如玻璃球滚画、车轮滚画、纸团印画等,计幼儿运用球、车轮等材料,蘸上颜色,然后在纸上自由移动,以产生的轨迹为线索,展开联想活动.这种肩迪方法不仅能引发幼儿好奇、想探索的愿望,而且还能引导幼儿绘制出造型不同、色彩千变万化的新奇有趣的形象.如在<玻璃球滚画>活动中,辰辰小朋友面对那一张具有抽象派气息的图案,能按照他自已的想象,把玻璃球落在纸上的第一个支点看作是一只小动物,四周滚成的纹路看成是迷宫、树林……真是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4.
金丽 《广西教育》2016,(5):124-125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是从感知开始的。许多研究者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与几何形体的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4~7岁幼儿为儿童绘画的图式阶段,他们的画面形象呈几何性组合。正如希尔达·路易斯在《美国教育百科全书》所说的“当儿童的绘画变得认真些时,在他的涂画中好像发现了线的联系,形的匀称……他们画的图形  相似文献   

5.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的绘画方式不同,小班是以涂鸦为主,一般成人看不大懂,但是孩子总能指出他画了什么,甚至每一根线表示了什么意思,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是最宝贵、最难得的。形象期是幼儿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幼儿能有目的、有意识地画自己想要的东西,动手之前已能想好要画的内容并按照预想的主题完成,画完之后能较清楚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所画的每一样东西,手对笔有较好的控制,真正的绘画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6.
梁丽玲 《教师》2014,(7):117-117
正一、理论依据1.在美术领域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经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从涂鸦期,经过象征期到写实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是他们开始真正地用美术活动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美术活动最富有想象、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非常关心的部分刻画得非常认真仔细。2.幼儿认知思维特点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思维时期。儿童  相似文献   

7.
幼儿的认知规律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意象图式理论恰好契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它主张从形象直观的图式出发,把空间图式映射到抽象的认知域,形成隐喻投射,从而认识抽象的概念。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幼儿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克服空间认知这一幼儿英语教学难点,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英语方位词汇。  相似文献   

8.
阿昭伯的话:幼儿画画经历了涂鸦期、象征期,到了五六岁时,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又有很大的发展,他们的绘画水平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图式期。这时,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三四岁时更为具体和细致。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用几个简单的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现事物,他们开始注意许多细节。但又由于他们还未掌握一般的绘画技巧,如透视、立体空间等的表现技巧,因此这一时期的幼儿在绘画造型上有模式化的倾向,大多以物体的正面、正侧面这样最易于表达的图式来表现事物,这说明幼儿处在绘画的图式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易于掌握的图式化表达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观察、教育叙事和个案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了一个幼儿从出生到5岁的所有绘画作品生成的过程,探讨幼儿绘画认知能力发展特征。结果发现该幼儿绘画认知能力发展有如下特点:幼儿“画所知”能力略早于“画所见”能力,但画画的“知”“见”能力是交替并进,相互促进的;幼儿绘画认知的心理结构最早表现为无具体内容的结构,其次是图式结构,而后提升到一般结构;如果从0岁开始给予孩子丰富的感觉刺激以及绘画表现刺激,孩子“画所知”和“画所见”能力的出现时间比罗恩菲德和吕凯等理论家提出的年龄要早至少2—3年。  相似文献   

10.
李君  朱洁琼 《山东教育》2003,(36):10-12
(上接第11期)涂鸦期通过下列过程开始形象性自我表现:无控制地涂抹———满足动觉经验。重复性运动的控制———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开始命名绘画的形式———显示出动觉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儿童认识到绘画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的关系。能画出非眼前物体与事件。结果———绘画成为概念的情感的一种记录。绘画展示了非眼前物体和事件的视觉记忆,即作为阅读能力基础的符号性。罗恩菲尔德的美术发展阶段日记画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涂鸦式的日记画,能为自己所画的日记命名并加以说明,但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幼儿基本上每天重复同…  相似文献   

11.
王海霞 《福建教育》2013,(12):28-31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许多教师也已逐渐认识到幼儿自主自愿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开始引导幼儿关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为了使每位幼儿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概念,目前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仍以集中教学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教”,幼儿操作练习、巩固等方式以期“高效率”地让幼儿习得一些数学知识经验,而忽视了幼儿自主自愿获取知识经验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刘晓敏  渠静 《课外阅读》2011,(8):322-323
“线画”是单纯用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表现方法。它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条采构成风格独特的作品。通过“线画”学习,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笔者大胆尝试了“线画”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线”塑造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笔者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体验到幼儿线画教学是可以最直接地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经过系列的,有步骤的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促进绘画技能的掌握,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践中我们就幼儿线画兴趣的培养、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指导策略、幼儿作品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从逻辑上讲,让幼儿懂得“一样多”概念之后,再安排“比多少”的教学较为顺当。一、直观考虑到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的,因此宜从实物直观入手,重温“一样多”的概念。比如,捧出一个大布娃娃和一个小布娃娃,让幼儿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哪种布娃娃的个数多,启迪幼儿得出正确结论——两种布娃娃一样多。又如,拿出两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种良好手段.在日常绘画教学中幼儿画的动物动态比较单一,想象力不够活跃.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设想用几何图形为幼儿想象提供物质基础,提高幼儿画动物动态的表现能力,为此,开始了用几何图形拼搭方法教幼儿画动物动态的教学实验.二、方法、步骤(一)对象的选择从本园三个中班中选择中二、中三两班的幼儿为被试,人数以实验当天出席人数为准.(二)实验组织类型采用轮组法,以尽可能抵消教师水平,幼儿基础等无关因素的影响.(三)选材选择以前没有画过的小鸡、小鸟、小鹿、小熊猫四种小动物作为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15.
归类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大班常识教育提出的要求。当幼儿对某些个别物体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就可以引导幼儿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使之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家畜与野兽归类”的教学设计是根据上述要求进行的。其特点是教师不断地质疑,通过反问提高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其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的能力。教学是从“开彩编谜语”的游戏开始的。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老师面前当众开彩,即戮破蒙在一只小碗上的彩色纸面,从中取出一张上面画有牛或羊、猫、狗、兔等一种动物形象的小图片,同时注意不让其它组的小朋友看  相似文献   

16.
过去认为,儿童绘画发展分成四个时期,即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写实期,其中幼儿阶段的绘画尚处于定型期。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绘画只能表现对象的某些特征——他们的画表现了他们所知的特征而不是实际见到的特征。只有发展到写实期,儿童的绘画才能正确地画出事物的形状,并注意到透视、明暗、气氛、结构等方面,才可能追求一定的审美性。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表现的和僵化的,并且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事实上,幼儿作画从第一天握笔开始就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写生”。比如在一个圆脸上画上一圈卷发,就说是妈妈,在一个长方形的下方画两个圆圈,就说是车子——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幼儿在多次接触母亲、车子之后的一种不自觉的写生过程。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关幼儿写生画的教学实验,证明幼儿写生画教学不仅在大班可行,而且可以促进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李梅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处于一种“布图”也即开始画“形象画”阶段,他们基本上能在图画中表现一个事件或表述一个故事。然而,幼儿对于图形大小和其所包括的细节的量的把握,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即他们对该物体的体验以及表现该物体对他...  相似文献   

18.
图画和语言都是符号.两者是相通的,在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一直坚持让幼儿在自主画中进行讲述。通过这种方法使进入大班的幼儿不但能创造性地画出具有一定情节的自主画.而且能够主动、积极地向他人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这一阶段.幼儿讲画已达到能说明主要内容的水平,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水平,则要使幼儿将画讲述成一个具有较为完整情节的连贯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与儿童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的心理成长与绘画能力的发展作了许多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有三次较大的飞跃。因此,一般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根据儿歌内容,画出白天睡觉的猫和夜里抓鼠的猫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初步的描绘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范例画(见图一、二),供幼儿作画用的画纸、画笔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朗诵并教会幼儿学会“小花猫”的儿歌,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领会儿歌的内容、情节,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