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多年的语教学实践,让我对语教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语是温馨的,语是智慧的,语是诗意的,语是激情的,语是博大的。所以,我认为语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化,关注生命,要让语教学成为一种大智慧的教学。让语,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语,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语,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  相似文献   

2.
王林喜 《现代语文》2007,(5):100-101
一语感是对语言对象的直觉的整体感受,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语文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现在的见解,以为:无论是语、是句,凡是文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这符号因读者的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有的所感受的只是其百分之一二,有的或者能感受得更多一点,要能感受全体,那是难有的事.普通学生在读解正课以及课外读物中,对于一句或一语,误解的不必说了,即使正解,也绝非全解,其所感受到程度,必是很浅,收得既浅,所发表的也自然不能不简单空虚.这在学生实在是可同情的事.  相似文献   

4.
文章作法     
我现在的见解,以为:无论是语、是句,凡是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这符号因读的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有的所感受的只是其百分之一二,有的或能感受得更多一点,要能感受全体,那是难有的事,,普通学生在读解正课以及课外读物中,对于一句或一语,误解的不必说了,即使正解,也绝非全解,其所感受到程度,必是很浅,收得既浅,所发表的也自然不能不简单空虚。这在学生实在是可同情的事。  相似文献   

5.
把美育渗透到语教学中去,充分控制挖掘教材中储藏着的美的因素,把语教学过程与审美过程融为一体,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失为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因无力多购买新书,时取以前所已读而且喜读的书卷,反复重读,觉得对于一书,先后所受的印象不同。始信“旧书常诵出新意”是真话,而在学生的教授上,也因此得了一种新的启示。我现在的见解,以为:无论是语、是句,凡是文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这符号因读者的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有的所感受的只是其百分之一二,有的或者能感受得更多一点,要能感受全体,那是难有的事。普通学生在读解正课以及课外读物中,对于一句或一语,误解的不必说了,即使正解,也绝非全解,其所感受到程度,必是很浅。收得既浅,…  相似文献   

7.
一、品读语脉法一篇文章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再现,是作者思想感情呈现的轨迹。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感受语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感情读出文章的层次,从而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文段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木屐》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成长的哪三个片断?”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储英才 《老年教育》2010,(10):46-46
在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丁印贵是教我篆刻的老师,白大哥、老万是我的学友。 一日,他们仨来我家小聚,几碟小菜,一瓶红酒,话题自然跑到酒令上来了。我说:“咱设个‘诗印相和’的酒令吧,以四季为题,以时令景物为内容,说一句四字印语。头一个字必须点出季节,四个字还要暗合一首古诗并附出处。”  相似文献   

9.
我是先知道“白玫瑰”而买来这张碟,还是先看了这张碟才知道“白玫瑰”,已经有些模糊了。记忆深刻的只是,买碟、看碟都很恰好地发生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的那段日子里。因此,在我诸多的观影感受之中,它便带有了某种强烈的象征性,它能够随着我成长,融入我的空间,逐渐变为具备我个人情感烙印的过往的现实。“白玫瑰”——浪漫意象的字眼,常标志着关于爱情以及幸福的提示。但在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它却是一个学生地下组织的代号,在1943那个灰色的年份里,呈现出一种异常的悲壮、英勇或者伤痛,并在几十年后上映的这部德国影片中,成为德国…  相似文献   

10.
杨霭 《青海教育》2007,(1):42-42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是语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是很有帮助的。而教师如何让学生具有这样的语言感受能力,是语教学中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品质     
<正>一个沿街卖唱片的小贩向我推销唱片。他向我推荐MP3碟,说里面有二百多首歌,只要十元钱。但我花了十元钱买了张封面有些破损,看来有些年份的正版CD,里面只有十首歌。小贩瞪大眼睛看着我,像是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事。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同样一首歌,采取不同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在将源语翻译为目的语的过程中,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艰巨任务。任何一个成功的翻译,都必须考虑源语与目的语所承载的文化,进而能够使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书的哭诉     
我是一本语文书,我能帮我的小主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我对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你们瞧,我带着小主人领略了桂林山水那秀美的景色,与小主人一起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倾听凡卡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中国语文人(一、二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实际是我们与语文人对话的过程.30年问,我国语文界涌现出两代杰出的教师代表,一卷10位,二卷11住,以"语文人"称谓这些语文教育的高人,确乎实至名归.因了中语会、杂志社和编辑工作之故,这些人与我多有交往交流,亦师亦友,但如此完整、深度地阅读和感受他们,阅读其成长的历史,感受其发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乃至进入每一位的心灵深处,却是首次.因而备感真切、自然、透彻.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应用导入语、引导语、评价语等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相似文献   

16.
描写类语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类型,其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或描述通过感官获得的感受。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从修辞文体角度分析语篇中词语选择、句式长短、修辞手段带来的效果,还可以从作者对句子主位的选择分析文章的信息编排方式,达到获取信息和欣赏语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荣宜 《江苏教育》2006,(3B):16-16
最近听了高万同老师“对语课程改革的新思考”的讲座,对他提出的“看懂与读懂是不一样的”一句,感受颇深。让我重新反刍、重新建构了心中的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暑假里的一天,在外省打工挣钱的爸爸给我寄来一封信和一张歌碟。信中希望即将上中学的我珍惜时间,用功读书,还说歌碟里面有一首叫《真心英雄》的歌,希望我多听听。我把歌碟塞进影碟机,音箱里便飘出一首爸爸平时喜欢哼的歌。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这一对象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这样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浯感,就是对于课文敏锐的感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敬学大纲》也作出了关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吾感受能力”的规定,部颁高中课本也将“语言训练贯穿于六册课本”中,近年的会考和高考也注重了对语感  相似文献   

20.
创业的教训     
罗沉 《成长》2005,(10):59-60
大二下学期,我终于按捺不住了,想做点生意自己养活自己。恰好看到一张广告,说学校附近—个碟吧要出租。到碟吧看电影是本地学生的第二大课余消遣活动。所以,我心动了,凭我的心思和对学生的了解,把—个碟吧经营好是不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