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远 《武当》2010,(12):23-24
五、虚实篇 虚者空也,空而有容,有容乃大,虚则实充。虚者伪也,伪能隐藏,虚笼诈诱,机关转动。虚者无也,无者终也,终能含始,往复始终。  相似文献   

2.
"虚"与"实"是辩证法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虚与实作为矛盾的双方,贯穿于武术运动的各个环节,虚可变实,实可变虚,虚实相生。文章从虚与实的释义、虚实的文化、技术层来详尽阐释其在武术中的作用。武术正是有了虚实,才使这种"战斗语言"更神秘,"虚""实"让武术进入了一种变幻莫测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钓鱼打窝有实窝、虚窝之分。根据多年实践,我更偏重打虚窝。因为虚窝以虚为主,味大、量大、面积大,招鱼多,不易被破坏。鱼进窝后,吃又吃不饱,走又舍不得走,围着窝子团团转,见钓饵必食,上钩率极高。 怎样才能发挥虚窝的效率,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四方面加以讲究。  相似文献   

4.
蔡春明 《武当》2009,(5):30-31
虚实是八卦掌重要的理法特点之一,搏击时离开虚实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虚实贯穿八卦掌的始终。武谚道“明劲好练,柔劲难求”,整套拳法中虚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足有虚实,掌有虚实,眼有虚实,招有虚实,劲有虚实。要求当虚则虚,当实则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击则虚,击中为实,虚实随心。两者关系为虚为更好实,实则为虚隐蔽攻之,藏于内者为虚,形于外在者为实。  相似文献   

5.
    
《围棋天地》2008,(6):91-91
虚幻带虚,虚妄带虚;虚伪带虚,虚荣带虚……虚心的时候文词夸奖道虚怀若谷,心虚的时候俗话形容说虚头巴脑;数不清这人生到底有多少种虚……  相似文献   

6.
正虚谷留存下来的生平资料不多。嘉兴博物馆藏有一件有确切纪年的虚谷绘《柳溪和尚设色小像》,这件藏品于传神写照背后,为我们了解虚谷画艺及交游等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虚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以精湛而不同于俗的画艺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并称"海派四杰"。在虚谷的绘画体系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但其人物肖像画亦有相当高的造诣。关于虚谷善写照,可从画史及相关题记中窥知一二。据张鸣珂《寒  相似文献   

7.
正现象神秘化、表演精细化、"门子"科学化、形式民族化构成当代中国魔术的本体;技术性、借物性、益智性、审美性构成当代中国魔术的特征。中国魔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中国魔术更是把魔术表演和艺术之美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国魔术中的"魔"是虚的现象,"术"是实的方法。魔术师表演时,必须做到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用来表达魔幻的目的,使观众误认为虚  相似文献   

8.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9):25-27
(接上期)四、分虚实原文: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所牵动。《拳谱》上说到的虚实问题共有七条,即,一、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一虚一实;二、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三、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四、偏重则随,双重则滞;五、意气能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也;六、变换虚实须留意;  相似文献   

9.
一吨水是虚,一根针是实。弄清虚与实,才能分清劲与力。我们知道太极拳运动,是由看得见的"势",即息、盈、消、虚,和看不见的"机",连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了拳式的循环往复,无始无端,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由此我们了解了,每式的完结处似有断续,而实则劲断意不断、知机知势、得机得势等很多的概念。但太极拳的众多概念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概念:虚与实。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中国传统武术美的世界,结合传统武术特点及传统哲学思想,分析了婴儿心态的实质、虚静的美学特征及传统武术的虚静特征,指出基于婴儿心态的中国传统武术以"虚静"的精神观照,凝结了民族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情志病我们人体内在气血的变化,可以导致情志的异常。在中医里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意思就是肝气要是虚的话,人就容易受  相似文献   

12.
1 虚实在动作中的体现 太极拳中的虚实是个具有广泛涵义的概念。一般可理解为动为虚,静为实;不着力为虚,着力为实;上为虚,下为实;外为虚,内为实;势中有玄为虚,势中无玄为实。太极拳的整套动作,都是由虚实、动静、刚柔相互转换而形成的整体动作。在身正、体松、轻缓的姿势和动作情况下要求身、手、步都分清虚实,并同内部的虚实转换相一致。因此,太极拳是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虚类中药微量元素Cu、Zn、Mn、Fe含量与其补虚作用,即补阳、补阴、补血、补气不同作用的相关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补虚中药在抗疲劳中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常用的17种具有补虚作用的抗运动性疲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法)对其所含微量元素Cu、Zn、Mn、Fe进行测定,运用对应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据中药微量元素Cu、Zn、Mn、Fe含量测定值,做出Q型、R型因子载荷矩阵和对应分析因子载荷平面图,表明中药补虚作用与其微量元素含量具有相关性.结论:可将这17种补虚中药分为三类:第1类主要为补阳类中药,其作用与Mn含量具有相关性;第2类主要为补气、补血类中药,其作用与Cu、Fe含量具有相关性:第3类主要为补阴类中药,其作用与Zn含量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王志远 《武当》2012,(9):23-24
[正文]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校勘][姚本]作"左实则左虚,右重则右轻。"[图本]作"左重则左必轻,右重则右必轻。"[诠释]此处之"重"者,指"实"也,虚实之实。非填实之谓重也。实者充也。惟实至虚生;实者真也,返归浑朴,培固本元;实者有也,有者始也,始极而终,终始随也;实者动也,动而生机,神活机变,分阴阳也。虚者空也,惟空始能容,惟虚始能生实;虚者伪也,  相似文献   

15.
在武术攻防运动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对立的因素,如虚与实,动与静,松与紧,曲与直,轻与重,刚与柔,起与伏等等,充满了辩证法。虚与实虚,就是假、空或无的意思;实则是人们所理解的实实在在。我们常在一些  相似文献   

16.
赠画     
了空禅师受虚静居士的邀请,去居士的家中做客、品茶。了空禅师就座之后,品了几口清茶,再不言语,静静地端坐着。虚静居士就好奇地问了空禅师:"你怎么不说话呢?在品茶吗?"  相似文献   

17.
人进入老年期,常出现尿频或夜尿多的现象。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尿多大部分与肾气亏虚、下虚不固等有密切关系。经多年临床试用,特推荐如下几例食疗方:  相似文献   

18.
不要迷恋补品、补药应立足于通过日常饮食中的营养平衡来提高身体素质,为抗病防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应注意提高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性脂肪、糖类和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量,注意饮食品种的搭配,不可厚此薄彼。应根据身体需要而有针对性地进补。“虚则补之”是总的原则。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所谓“虚”,分为阴虚、阳虚、阴阳双虚、气虚、血虚和气血双虚。不分清情况而盲目滥补,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提倡循序渐进,反对过量“大补”应避免把许多补品补药,如人参、鹿茸、鸡鸭鱼肉等集中起…  相似文献   

19.
朱伯伦 《武当》2005,(3):47-50
"道"的哲学思想,来自于修道炼丹(仙)的实践文化。厥实践文化,记录着实修、参悟、效验、体认与证果。所谈的完全是虚来空去,空来虚去,阶梯层次工程次第中的"功境""玄况"、"功态"、"玄景"、"发相"、"法象"与"果位"。譬如"炁无形无象尚有迹","谷神形虚而有实感","玄关显象,不见而知,不知而觉","寂然不动,光明顿开,见沃野千里,城  相似文献   

20.
海东青 《武当》2012,(9):60
中医药进补旨在强身健体。然而药物终属补偏救弊之品,若进补不当,或滥用或过量,都会产生负面作用。正如前人所说:药症相符,大黄亦补;药症不符,参茸亦毒。所以,服用药物进补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无虚不补补药是针对虚症以使身体强健之为,无虚之人虽患病也不宜进补。因为无虚之人进补,轻则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