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针对现行婚姻法中,关于离婚制度的规定,没有考虑到对过错方的惩罚问题,从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概念、无离婚过错赔偿制度之危害、赔偿原则、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在修订婚姻法的时候,建立我国的离婚过错赔偿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论离婚过错的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婚过错赔偿制度作为新婚烟法确立的一项新的制度,无论从法律还是现实来看都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对这种法律制度的理解以及适用也出现了较大的争议。本从历史沿革、科学含义及重大意义,特别是适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离婚过错赔偿制度作了剖析,力求达到准确理解和逐步完善制度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离婚过错赔偿制度,是婚姻法规定的旨在保护离婚无过错方合法配偶权利的一项权利救济制度。由于我国婚姻法对夫妻配偶权的内容规定得不完备,使得作为救济措施的离婚过错赔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充分实现配偶权保护精神对婚姻法的全面渗透,为该制度的存在及效力的有效发挥奠定一个坚实的法理基础,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离婚过错赔偿是在因配偶一方的过错行为导致婚姻破裂的情况下,对无过错方进行的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这一制度适应了当前新形势下调整婚姻关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合法的婚姻关系,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对有过锖方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但要真正把握其立法精神,还需要对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理论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叶厚隽 《天中学刊》2007,22(4):42-46
当前农村离婚问题呈现离婚率居高不下、当事人年龄小且结婚时间比较短、外出务工人员多、女性提出离婚的多、涉及违法行为的多、当事人在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短期内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多等特点。其主要原因是打工外遇、婚外生情、草率处理婚姻问题等。司法机关在处理农村离婚案件过程中也遇到了当事人举证困难、公告送达和缺席判决的案件比例高、过错赔偿制度运用较少、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离婚后难以实现等问题。为维护农村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和婚姻管理工作,尤其司法机关要正视问题,创造性地执行法律,充分行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通过正确贯彻实施婚姻法,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道德观念,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一方的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案件逐年增多。在这类案件中,过错方的过错行为给无过错方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创伤和精神痛苦,在离婚时本应得到补偿,但现行婚姻法无此规定。故笔者建议在新修改的婚姻法中增加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并具体谈了三个问题:一是离婚时损害赔偿的提起;二是离婚损害赔偿发生的状况;三是建立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律师的执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和律师制度的重要问题。一旦律师在执业中因其过错而给委托人造成损失,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不仅要赔偿财产损失,也要赔偿人身权等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的律师律师执业赔偿制度,明确操作程序,落实赔偿金,使律师执业责任赔偿制度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浅析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证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侵权领域和合同领域中适用范围。认为,在侵权领域,一般情况下该制度只适用于直接故意的侵权,但对于具有特殊注意义务的人,不能排除在间接故意和重大过失时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合同领域,一般的违约行为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对于“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为了逃避债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对于因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如欺诈、乘人之危等)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依法撤销的合同”依然不能排除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同时,提出了惩罚性赔偿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现行婚姻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婚姻法上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夫妻一方因法定的严重过错行为而导致离婚,并对无过错方造成精神或物质损害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本文主要从赔偿请求权成立条件、赔偿的范围及数额、立法建议等方面分析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离婚法》规定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离婚立法改革的重大成果。其构成须同时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四个要件。其适用范围仅限于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情形。其赔偿数额可由夫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法官酌定。其民事责任方式宜兼采非财产责任和财产责任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制度的核心。围绕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的究竟是什么原则?违法原则的涵义等问题,法学界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讨,但至今尚未有定论。章认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条的规定,违法原则是我国国家赔偿的唯一原则;违法是指违反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法规。对于程序违法及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是否属于违法的范畴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法院强制拍卖到底是公法行为还是私法行为,它与警通的委托拍卖行为有无区别?对法院强制执行的性质的不同理解,在法院撤回委托时。其损失的赔偿将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本文从一案例出发,剖析了法院委托拍卖的性质等同于一般民事委托行为。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的制定与实施,确立了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家赔偿法建立过程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与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现行立法,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精神损失不包括在内。这种立法设计不能有力地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对这种立法设计的反思必须回应以下问题: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导致人格权商品化,是否有违一事不再理原则,刑事责任能否替代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当前精神损害赔偿的误区和根源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和今后精神损害赔偿误区防范的措施。旨在引导公民和法人如何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进一步更新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维护自身的正当精神权益。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第77务明确了高度危险责任限额赔偿制度,其正当性之争及适用问题成为侵权法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国内外高度危险责任限额赔偿的法律发展表明,该制度在各国侵权法中不具有系统化特征.从高度危险责任制度的设立目的、严格责任的本质特征以及节约社会成本等角度分析,限额赔偿制度在理论上缺乏正当性.在最终废除高度危险责任领域中的限额赔偿制度之前,我国有必要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条文,并适时调整最高限额.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第1232条在环境侵权领域首次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保护环境私益的同时形成了对环境公法责任的有利补充。但结合实践案例来看,该制度当前在适用上仍存在请求权主体宽泛、举证责任规则不当、赔偿金额缺乏法定标准以及与公法责任冲突竞合等问题,在制度的规制完善上更应注重适用范围限缩、合理分配程序责任、建立法定赔偿标准及责任竞合下的顺位抵扣机制以实现其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交强险的赔偿范围及除外责任的理解和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因一起驾照与准驾车型不符导致的交通事故的保险索赔案引发了对交强险的赔偿及其除外责任的理解和适用问题的思考。通过对交强险《条例》及《条款》相关内容的分析,认为交强险作为政策性的、法定的第三者责任保险,除非保险合同中明确载明的免责情形外,保险公司应本着诚信原则,依法承担交强险的赔偿责任。同时针对现行交强险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是否应该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缺失,笔者认为以人权保护为出发点,在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应确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求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地保护公民的权利,构建更为和谐的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20.
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对具有权利能力的心理生理健全的自然人受侵害而产生的精神损害的认定比较简单。然而,请求精神损害之救济的主体并非总是具有感知能力或权利能力,如法人、未成年人甚至死者等。法律是否应支持这类主体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这在实践中引起了极大争议。故本文从受害人是否必须具有权利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