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霍文学 《精武》2007,(2):35-35
霍氏八极拳非常讲究十字劲,过去习练八极拳者也非常注重十字劲,这是练八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劲力,也是习练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大特点。霍氏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及应手拳的一些套路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以十字劲为基础,其动作是向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  相似文献   

2.
霍文学  辛桂兰 《精武》2004,(7):24-24
小架是八极门的拳术套路,共有三十二个动作,是八极拳最基本的拳法,它同金刚八式一样是霍氏八极拳的基础功法。2002年5月,我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民间传统武术交流大会上结识了著名老拳师季九如女士,她曾是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学员。谈起那段学拳历史,季老师回忆说:“我们在南京中央国术馆时习练八极拳和小架是  相似文献   

3.
八极拳小架     
郭清海 《武当》2008,(4):31-3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相似文献   

4.
韩起 《中华武术》2005,(9):47-47
在武林中,哪怕不是练八极拳的人,也都知道八极拳有一趟小套路,名曰“小架”。  相似文献   

5.
2005年第9期《中华武术》刊登了韩起先生题为《我看八极拳小架》的文章,文章大致思想内容是,八极拳门套路中有一趟小架,这趟拳无论是整套练习,还是拆开单式练习,都费时费力,没有实战意义,其结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都是做得些无用之功。文中说:“哪怕他已练了三四年,甚至十年八年,可有练出实战真功的?”韩起的文章不仅对八极拳有此看法,对形意拳、  相似文献   

6.
李会宁 《精武》2010,(6):46-53
八极小架,又称小八极拳,是八极门中的第一套拳法,也是本门的筑基功夫,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功理功法和变化多端的技击妙术,也是强身健体、长寿养生的不二法门。本套小架为河北省沧州籍武术家、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一等教官韩会清先生所传,属原传老架,曾于1928年由央馆编审处长姜容樵先生定书名为《国术教范大小八极拳图说》正式出版,并被定为央馆学员的高级必修教材。  相似文献   

7.
马氏八极拳是八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马氏通备武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八极拳流派最为突出的不同在于教学与演练中马氏通备劲的贯穿与执行,以及对通备武学哲学理念与价值规范的坚持。文章在溯源马氏八极的基础上,就马氏八极小架教学与训练的特点与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当下八极拳发展的现状,就如何传存与发展马氏八极拳进行了相应论述,指出相应保守是面临文化轻薄化发展时行之有效的自保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宏杰  王金庄 《武当》2014,(9):33-33
八极拳修炼的明劲、暗劲和化劲,是八极拳的三层境界,也是修炼的三个阶段。 一、明劲八极拳明劲的修炼,是八极拳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掌握好掌法(立掌、切掌、劈掌、推掌、按掌、甩掌、撩掌),拳型(仰拳、平拳、栽拳、立拳、螺旋拳),步法(马步、弓步、虚步、趟步、闯步、震步、碾步、搓步),桩法(站桩、搂桩、靠桩),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八极拳(大架)、八极小架、六大开(顶、抱、掸、提、胯、缠)、金刚八式(撑捶、撑掌、  相似文献   

9.
宁津八极拳     
宁津八极拳多年来在我国鲁北一带流传。其招式动作刚劲、朴实,发力暴烈,大有“晃膀撞山倒,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宁津八极拳自成一家,从传系、沿革到风格、特点和练法都别具一格。近年来,宁津县八极拳不但盛行于齐鲁大地,而且还引起了国际武术界的重视。1994年6月,南美洲武术联谊会副会长苏昱彰、日本国武艺杂志社主编野田久贵等三人专程来宁津观摩考察“宁津八极拳”,观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请求再次率团返回拜师学艺。据宁津县八极拳传人李清波老拳师家传拳谱记载,宁津八极拳始传于清代雍正年间,源出少林寺入水塘清凉门。乾隆…  相似文献   

10.
安磊 《新体育》2024,(8):19-21
本文通过阐明八极拳六大开技术的动作要领、习练方式以及在实战中如何运用,解析习练者在习练八极拳六大开技术时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为八极拳习练者从意识层面提纲擎领、厘清思路、指明方向,在技术层面提供技术指导、把握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1.
马氏八极拳是海内外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八极拳流派之一。其教学与训练独具风格,是马氏八极拳理论与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马氏通备武学理念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马氏八极拳的教学与训练进行相应剖析,在指出它与传统八极拳教学与训练所具有的共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其在通备武学指导下所具有的个性内容,从而加深对马氏八极拳学与练的理解与把握。研究指出,在马氏八极拳教学与训练中,通备劲贯穿其全过程,大大丰富了原本八极拳相对简单的发劲结构;其呼吸、礼仪等方面,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而马氏通备十二打手的单式单操,对于更好的掌握八极拳,同时承上启下,完成进一步的选材与深化教学有着显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八极拳功法     
八极拳是中国北方拳种之一,又称“开门八极拳”。八极拳有出于四面八方,可达极远的地方之意。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主,动作简洁朴实,势险节短,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多直线往返。发力爆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打法有挨、傍、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现将八极拳功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华名拳——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兵  王宏强 《精武》2011,(1):72-77
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拳、巴子拳等,是中华武术名拳之一,属贴身短打拳术。八极拳是取其行拳走架力达八方极远之意,与练习者习技求理应精至极达而得名。  相似文献   

14.
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为我国传统拳种之一,传闻中源于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又称“岳山八极”。清朝康熙年间,八极拳始由寺庙散播民间,首先在河北沧县孟村一带传留。“神枪”吴钟精通卓著,将其拳法传于后世,遂广泛流行北方诸省,于今南方也有踪迹。八极拳动作朴实简洁、刚猛暴烈,讲究“崩椷突击、以短制长”诩挤ㄉ弦粤罂?顶、抱、担、提、挎、缠)和八大招为核心,风格独具。技击中要求眼随手转,手脚齐到、上打下封、紧逼硬功、短  相似文献   

15.
八极拳源自"巴子拳"",巴"为"钯"之略写,一拳以钯得名,这种拳也是现在八极拳的开口拳。八极拳在中国武术中是有史料记载的源远流长的拳种,这在武术发展的历程中并不多见,而且八极拳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武术拳种的发展脉络,又与每一时代的社会背景、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八极拳的资料促进八极拳的发展,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每一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劲力是武术运动中独特的概念,是武术的灵魂,是人体运用武术动作发出的一种意、气、力三者高度协调配合的整体性力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人体不同的部分来分析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力特点,为习武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劲技法和对不同门派的传统武术发劲的共性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黄剑君 《武当》2012,(10):7
2012"占春杯"首届全国八极武学论坛、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船厂工人俱乐部隆重举行。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卢永文主持大会。此次大会由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主办,河北省秦皇岛市八极拳研究会、河北省廊坊市八极拳研究会承办。大会为期3天,主要包括八极拳武学论坛和技艺交流两大部分,来自香港和国内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广  相似文献   

18.
“神枪”李书文所谈《八极拳义》,实出自其门开山祖吴钟之拳学正宗,乃正根,同时也是八极拳人渴望见识到的“珍品”。因为此段文字,是自八极拳创立后,可说是首次面世。李志成、朱宝德二位先生不敢怀珍自秘,今整理出来与天下八极拳人共享!有关李书文《八极拳义》,请见本刊2002年第十期。但须郑重声明的是,此文(包括以后陆续发表的李书文拳谱中功法文章)版权所有归《精武》月刊,如发现翻印,必究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20.
孙建国 《武当》2014,(3):44-47
武式家传太极拳有三种套路,分别为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于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现将套路中部分动作招式应用展示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