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教比学更难”,人们深知其然,但很少考虑过其所以然.为什么教比学更难呢?在一次演讲中,海德格尔对这个问题做了有趣的论述(Heidegger,1976,pp.14-16).他告诉我们,“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教这种技艺才可能发生.这意味着称职的教师兼有双重身份,拥有两套本领:教师不但是“让学”者,更是学习者;教师不但能让学生学,更要自己先学,而且他要学的比学生多得多——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相似文献   

2.
应当比学生更可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学。”当我在课堂上向学生论证我的这一“发明”时,颇为自得。有一位学生还将它敷衍成一篇论文发表了。但一看人家的,自得就变成了自惭。———读海德格尔,常有一头雾水之感,但关于教育的观点却于我心有戚戚焉:“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如果教者与学者之间的关系是本真的,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万事通式的权威或代理人式的权威的一席之地了。”真如醍醐灌顶,有豁然开朗之感。教,原来就是教自己!教师必须能在教中学,向所教的作品学,向所教的学生学。赵元任在一篇文章里说北京有一个曾在外国人家里帮佣的老太太,不…  相似文献   

3.
《湖北教育》2014,(第3)
正宁香:山东省青岛市升平路小学教师,胶州市教学能手,荣获胶州市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她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的,教师应该比他的学生更可教。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把生命力注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相似文献   

4.
微语     
正海德格尔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他得学会让他们学"。表达的就是一个关键词:"让学"。海德格尔的"让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让爱),一个是"让实践"(让知)。"让热爱"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让实践"会反过来促进"让热爱"。"让学",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是可教之人。——林晓枫(http://weibo.com/u/2288732962)  相似文献   

5.
我算是听过张文质讲演次数较多的人. 从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每年都要听他至少十场讲演.作为他工作上的助手、生活上的朋友、事实上的学生,我有着比其他人更大的便利,可以经常听到他的讲演. 2013年,张文质开始讲一个新的主题——《教师是个手艺人》,而我要说的是,在讲演方面,他也已算得上是一名技艺纯熟的手艺人了.所以,接下来我想从一个“资深”听众的角度,谈谈张文质的讲演手艺.  相似文献   

6.
说“让学”     
我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6期曾发表过《应当比学生更可教》一文,文中引用海德格尔的有关论述,指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现在进一步来探讨“让学”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7.
认识张齐华老师,首先是从2003年听他的《圆的认识》开始,这一堂课用他的话说非常“华彩”,有些“另类”。尽管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的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厚重,尽管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听课的数学老师仍是有一种无比的震撼力,每个人都没想到枯燥无味、抽象严谨的数学课竟能如此的“美”。我想给评委专家的也会是这种感觉,要不然这堂课不会被评为200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第一名。但对于这堂课,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只能“可远观而不能亵玩焉”,说白了就是中看不中学.  相似文献   

8.
导师制     
所谓“导师制”就是以老带新,将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交给老教师带领、培养,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业务和理解教师的光荣使命.根据育年教师的成长特点,我感到采用“导师制”要认真抓好三个环节:一、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9.
赵伟民 《湖南教育》2004,(12):43-43
十年前,我离母校“窗外”文学社而去,十年后,又从“窗外”飞回来。由学生而教师,是“窗外”造就了我,准确地说,是“窗外”赋予了我生命的活力与动力。 依稀记得,衡东五中那时的“窗外”,始终晃动着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几个青年教师苦心酝酿,试图另辟蹊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相似文献   

10.
初一时,班上有位名叫张正东学生,学习努力,成绩也不错,课堂言比较积极,但课下见到老师就躲更不要说提问题了。我作为班主任语文课任教师,心里着急,一连找私下谈了好几次话,总算收到效果。一天中午,他手里拿着书在教室的走廊上撞见我,脸憋得通红:“语文老师,我有个问题搞不懂,问你。”我及时解答并给予表扬。此后他问得多了,但我发觉他每次总是称呼我“语文老师”。此时我想到的是不管他怎么称呼老师,关键是他敢而且肯问老师问题了,不能急于更正,以免挫伤了他的  相似文献   

11.
丁开艳 《教育》2009,(12):52-53
那是在1977年,四川省岳池县大佛乡夹家坪村教师蔡光荣,在大佛乡开始了他的代课生涯。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干就是24年。在国家清退代课教师的政策下,蔡光荣以代课教师身份被清退。清退后,蔡光荣没有了收入,他的学生白发联合成立了“蔡老师夫妇养老基金会”,参与基金会的学生担当起了赡养蔡光荣夫妇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一、新课程改革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的冲击首先,新课程改革冲击了农村教师的惰性心理。教师是人不是神,观念一旦形成,改变它比接受它更难。新课改来了,让农村教师普遍有一种陌生感,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畏惧感、距离感。部分农村青年教师仰仗“学校镀金,一辈子发光”,干脆不闻不问;部分农村老年教师也“十年打基础,一生不发愁”,依然穿旧鞋,走老路。这种惰性心理若不及时调整消除,势必被时代所淘汰。其次,冲击了农村教师的传统教育观。一是冲击了传统教育质量观。传统教育质量观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学校升学率高,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用手指点着课程表,语文、语文、数学、数学……英语家教!噢,天啊!又是它,那个永远都不受欢迎的英语课。每个星期一、星期四晚上七点半到九点的英语家教,实在让我心烦。一是乏味,二是呆板,三是背诵,四是告状!看来我的“生命”不长了,天天拿着英语书,一开口就是:“A、B、C、D……”哎哟,我烦烦烦死了!那个家庭教师你不知道,实在比超人还要超人,神秘莫测,诡计多端,叫我这个“小天才”也难以应付。哎,我悄悄地跟你说……嘘!小声点!你忍心看到我被他“吞噬”吗?其实,我真想找几个伙计好好殴他一顿,很希望看到他向我跪地求饶……想到他那个样…  相似文献   

14.
我的同桌     
上初二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个胖大个子。他是属龙的,当时有17岁了,可还跟我们这伙十三四岁的小男生笑得嘻嘻哈哈,比我们还天真可爱。对“瘦薄型”的我来说,最羡慕的就是他那个身材了:身高腰圆,胳膊粗得跟我的大腿似的。尤其是冬天,他穿得“美丽‘冻’人”。但我们摸他那双手,总是热乎乎的,一点也没有“冻人”的感觉。于是我们感叹:胖比瘦好。  相似文献   

15.
那一巴掌     
陈红岚 《广西教育》2012,(44):64-65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在通讯这么发达的今天,还能收到一封从邮局寄来的平信;我更没有想到会收到他的来信。尽管已经过了10年,但当我看到地址栏上写着“廖宇轩缄”这几个字时,我的脑海中还是立刻蹦出了那个生动活泼的身影——廖宇轩!  相似文献   

16.
回忆是很有趣的。1982年我结识了青年教师陈军。经过十年培养和锻炼,他走上了《语文学习》的“青年教师点将台”(1993年5期)。我在介绍文章中说:“十年辛苦不寻常,但一切还刚刚开始。”也就是在这时,我又认识了汤国来。他作为一位年轻的后来者,起步虽迟,...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届六年级学生毕业了,考完试,学生们一个个拿着毕业纪念册让我签名,这一年整个六年级的音乐全是我教,可想而知,让我签名有多忙。说实在的,虽然忙,但我心里挺高兴的,这证明学生喜欢我,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留言册签名处分三类:“领导题词”、“恩师留言”和“同学留言”,当我接过一本本留言册,看着“恩师留言”里早已写满了班主任的祝福,我震惊了,这令我想到了许多……一节该引起重视的课这是本校教师上的一节随堂课。从课开始教师的范唱和伴奏,就知道该老师具有扎实基本功。瞧,她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活灵活现,加上领导…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后,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显得重要”。的确,“怎样教”比“教什么”要重要得多.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懂得“怎样去教”学生.而此,也是我们青年教师亟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是千姿百态的。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按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切忌以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爱在细微处     
邱华 《下一代》2012,(3):27-27
似乎这一届的一年新生比往届的年龄更小一些。 中午,我坐在教室里翻看学生的名册时,又不断地有孩子跑进来请示这个,汇报那个。“老师,我的扣子掉了!”“老师,他把我的皮筋给拉折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又飞快地跑来告诉我:“不好了,陈晓晨拉肚子了……”话没说完,  相似文献   

20.
树木与森林     
一个外国教育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的问题就是通过树木见到森林。”所谓“树木”,指的是教师传授的知识点,所谓“森林”,指的是学生从教师传授的知识点中,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而探索到的更宽的知识面。这点和面,即是“树木”和“森林”的关系。记得《论语·公冶长》中记载过这么一件事:一天,孔子问他的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起来,哪个更强一些?”子贡回答:“我呀,怎敢和颜回比?颜回听到一种道理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