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以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211”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211”高校、高校所在地、保留工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对就业起薪具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8.9%;第二,“211”高校、高校所在地、性别、家庭收入、收入期望和学习成绩对保留工资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22.9%;第三,“211”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既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影响保留工资间接地对就业起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描述统计、非参数检验和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中部8所高校学生期望的就业月薪、职业类型和就业地域的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的月薪期望普遍高于毕业生实际起薪,教育背景、家庭经济社会资本和就业期望的某些指标是影响月薪期望和职业期望的关键因素。文章由此给出了指导高校学生就业期望的建议,即根据高校性质、专业类别、市场需要、社会关系、个人特质等因素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就业待遇、职业和地域预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三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 该省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起薪水平虽逐年增长,但高校毕业生的总体起薪水平不高,甚至出现“身价不如农民工”的个别现象,究其原因,与政府就业政策指导、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判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有关。据此,本文从政府加强政策指导、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用人单位合理确定薪酬体系和大学生努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形成高校毕业生合理的起薪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期望和评价,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需要根据未来就职行业需求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实习",切实锻炼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近年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6月进行了第四次问卷调查,主要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年收入、父母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以及性别因素等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发现,高校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产生更大的、更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其对就业起薪的影响程度不及家庭背景对就业起薪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广州高校为例,分析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特点。作者发现:大学生的期望普遍高于起薪,广州和深圳是广州地区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工资收入、个人成长空间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抉择影响较大;较高的学历、学校的就业指导、兼职和实习等均有助于提高毕业生毕业前的签约机率,那些接受较多面试和得到更多录用通知的毕业生,其签就业约的可能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7.
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但是最近流行的农民工起薪与高校毕业生起薪差距缩小的报道让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前景蒙上了一丝阴影。高校毕业生就业经历了近几年的寒冬后2011年迎来了就业岗位复苏的春天,在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向好的背景下用人单位纷纷扩大招聘岗位数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部门的、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也有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因素.其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过分挑剔,而带来的"就业歧视"更是加剧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毕业生起点薪酬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和就业服务机构也希望了解起点薪酬信息。通过对2012年企事业单位新进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从地区、行业、专业和所有制等角度,盘点和比较当前我国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起点薪酬,分析发现学历与起点薪酬仍有正相关性,其中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起薪水平接近,本科毕业生仍比专科毕业生起薪高,但差距已不明显,研究生起薪优势显著。东部沿海地区、知识密集型行业、自然和社会科学、以及进入外资企业的毕业生起点薪酬较高。  相似文献   

10.
对2011年全国8个省份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依然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对求职结果有显著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就业机会获得方面,也表现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上;就业结果的地区和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就业单位性质、行业状况是造成毕业生起薪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用结合程度、户口档案解决情况和起薪等都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就业期望是否负面地影响就业选择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就业期望高并不必然会负面地影响就业实现,高期望背后的毕业生的个人禀赋和就业努力,有助于就业的顺利实现。建议充分掌握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实际及毕业生的个人禀赋和就业努力等关键信息,更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周秀娇 《文教资料》2012,(1):200-202
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直接面临市场选择,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作者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和行为展开调查,对毕业生求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影响确定工作单位的因素、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条件、各类证书对求职的重要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区域、薪酬期望、就业观等方面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录用过高校毕业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致使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两大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受家人与教师的影响较大,就业压力部分来自于周围人过高的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北京高校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起薪期望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就业起薪期望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专业类型、就读年级与起薪期望并无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家庭经济情况、自我能力评价、求职技能水平以及学业成绩对就业起薪期望有影响,其中家庭经济情况影响程度最大,而就业心理需求对就业起薪期望并没有显著性影响.最终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高校本科生就业起薪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举办校园招聘是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实选择.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买方市场",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大学面临着"就业率"指挥棒的强大压力,纷纷主动出击,邀请用人单位进入校园,在自家院内搭建推荐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双向选择的便利机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建立毕业生"预就业"模式,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缩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方的选择时间、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首先对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然后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并且与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业效率与2005年相比有所降低;求职费用和求职次数对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并无显著影响;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用结合程度高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个人收益突出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程度与起薪及定薪水平成正比例关系,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越来越趋于实际,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业政策、政府管理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因此,政府应强化促进就业的宏观调控职能,高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应致力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社会应营造有益于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对黄山学院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后去向大多选择继续深造,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发展机会,期望工作地点近半选择小城市,工作单位排前三位的分别为国企、政府部分和学校,对就业竞争力最认同的是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硕士毕业生起薪逐年下滑.运用柠檬市场模型分析表明,高校扩招后,部分硕士生的培养质量下降,而用人单位无法甄别硕士生质量的高低,导致"逆向选择",这意味着硕士生的起薪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同时高质量硕士生将有可能更难找到工作,最终导致潜在高质量硕士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科研能力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硕士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