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河地区复杂断块油藏经过长期强化开采,剩余油高度分散,井况问题突出,原井网对于油田开发的不适应性逐渐表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前一般靠补充完善井进行调整,但近年来受投资效益等限制,侧钻井技术以投资低等特有优势得到迅速发展.根据现河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加大地质模型重建,利用油藏工程及动态监测技术分析剩余油分布,优化侧钻井的选井及标准化地质设计,形成现河地区挖掘剩余油潜力的4种模式.应用后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采收率,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地球物理无线随钻测井技术,对常用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仪器进行了介绍,随钻测井主要应用于对采用常规钻井技术难以开发的薄层油藏、复杂断块油藏、边远油藏、低渗透剩余油藏等油藏的钻井开发任务,总结了测井实际应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断层多、构造复杂、油藏分割性强的特点,相控地质建模技术成为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建模的技术难点。以王102断块区为例,分别进行多资料控制且多条件约束的高准确度复杂构造建模、以单井相为基点且平面相约束的高认识度沉积相建模、多相关性分析且多参数约束的高精度相控属性建模,结果符合油藏实际地质特征,这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挖掘提供了可靠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辛油田断块油藏含水率高、层间干扰严重、采收率低等问题,根据东辛营87-1断块油藏特征建立模型,分析渗透率级差、原油黏度、小层厚度等非均质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确定层系重组的政策界限。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油层的层系重组优化方案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指导该类油藏挖潜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侧钻井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剩余油开发方式,已在国内油田大量应用。针对稠油热采区块老井侧钻存在的窗口密封效果差、小尺寸完井工具功能单一等问题,开展稠油热采侧钻井固井完井新工具、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研发出Φ177.8 mm套管内用金属-橡胶双密封膨胀悬挂器,兼顾施工时的膨胀力和密封要求,地面试验显示该压力对悬挂筒产生推力518 kN无相对位移;研发出具有关闭功能的Φ95.25 mm规格分级注水泥器、及裸眼用小尺寸管外封隔器和小尺寸地锚工具。形成侧钻小井眼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金属-橡胶双密封膨胀悬挂器尾管完井、热采侧钻井二开次完井等三种完井工艺,丰富热采侧钻井完井方式。  相似文献   

6.
该油藏构造复杂,断块小、舍油层位多。针对在注水开发存在注采井距小、压降快、注水见水快、水驱采收率低、注采井网调整余地小的状况,制定了先注后采、以吸水指示曲线分层测试资料为指导的周期注水、逐层注水等注水开发政策,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延长稳产期,提高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7.
辛北地区为复杂断裂控制的油气聚集区,具有断层多而复杂、断块碎而小、沉积与油气成藏受断层控制的特征。在对区域断层特征及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断裂构造与油气分布的控制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辛北地区的断块分为反向屋脊式和地堑式,平面上呈平行状、羽状和斜交式组合样式,剖面上呈阶梯状、"Y"字型组合样式;辛北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断层的组合样式,油气多分布在反向屋脊式断块中,油气聚集位置是地层上倾与断层的结合部位,这些构造部位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如何利用好现有设备和技术,实现较高的油层钻遇率,是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关键。通过分析影响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的因素,总结了水平井靶点深度确定、入层角度控制、水平段钻进、出层的判断及调整这四个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的关键技术,并在营451断块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  相似文献   

9.
如何利用好现有设备和技术,实现较高的油层钻遇率,是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关键。通过分析影响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的因素,总结了水平井靶点深度确定、入层角度控制、水平段钻进、出层的判断及调整这四个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的关键技术,并在营451断块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井眼侧钻井防砂存在井筒与油层接触面积小、井眼尺寸小、缺少配套成熟的机械防砂技术、管柱后处理难度大等难点,研制开发了小井眼侧钻井机械防砂技术,形成了7 in和5殎殞 in小井眼侧钻井套管固井射孔机械防砂配套技术及侧钻(水平)井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技术。该防砂工艺在在胜利油田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防砂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孔店组高凝油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小、分布零散、平面及垂向分布复杂的特点,其成藏规律一直是勘探的难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利用试油成果配套分析技术分析探井的得失成败;利用油源对比技术明确油气来源、进行成藏体系划分;利用输导体系研究技术明确油气的运移路径;运用油气成藏规律控制因素研究技术明确油藏控因;利用流体势分布研究流体势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孔店组主要为岩性-构造油藏,各断块、各小层具有独立的油水关系。从宏观来看,构造背景控藏,南部斜坡带是孔店组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北部洼陷带的成藏条件相对较差,大构造背景上形成的反向断块油气最为富集,王家岗构造带和王66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2.
留69—14井是华北地区冀中凹陷大王庄油田留69断块构造上的一口定向开发井,完钻井深3819m/3580m,最大井斜33.1°。此井存在长油层段、井底温度高、井眼质量差、井径扩大率大、顶替效率差、井下情况复杂不易压稳,固井后有可能导致层间窜流等一系列固井技术难题。文章针对固井技术难题,结合该断块地质特征,提出采用三凝水泥浆体系进行封固的技术思路,经过室内化验与在留69—14X固井中的现场应用,发现此技术思路可以取得良好的固井效果。  相似文献   

13.
桩斜139区块为埋深1.6km以上的深层稠油,注蒸汽吞吐时开发效果差。通过动态分析和剩余油研究表明:制约开发的关键因素为活跃边底水的指进造成油井暴性水淹,井间富集大量剩余油;同时深层稠油热损失大也是导致开发效果差的原因。为此制定了井间加密水平井抑制水锥,同时加入降黏剂、CO2辅助蒸汽降黏,即应用HDCS技术来动用剩余油...  相似文献   

14.
套管开窗侧钻技术是海上老油田改造增产的有效手段。基于套管开窗基本原理、井筒一体化设计思路和流体力学基础公式,建立套管开窗作业全过程优化模型,借助设计开窗辅助系统对套管开窗侧钻作业参数及管柱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套管开窗侧钻作业施工效率和稳定性,形成一套适用于套管开窗作业参数优化与管柱结构优化设计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哈双高速公路B2合同段黎明站分离立交桥2.5 m直径钻孔灌注桩成孔及灌注技术,对小钻机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小钻机钻大直径桩、复杂地质情况下泥浆护壁及砾石、铁板砂层成孔和泥浆无公害处理等施工技术难题,为类似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辛油田套损严重问题,开展套损机理与预防措施研究。根据套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如提高局部套管强度,提高固井质量,断层附近进行完井优化设计,合理控制注水压力,防止套管腐蚀等。结果表明,断层滑移、泥岩蠕变、腐蚀、套管设计不合理等是造成该油田套损的主要原因。所提出的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减缓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损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仍有大量的剩余油以不同形式分布于厚油层顶部和差层部位。而现有的控水挖潜技术很难在控制产液量的同时提高剩余油的动用能力。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选取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后续水驱区块(15注18采)作为攻关挖潜对象,开展了油水井对应细分调整现场试验。通过油水井对应层间细分,厚油层内整体提升注采压差,进一步提高薄差层和厚油层内中低渗透部位的动用程度,更大限度地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哈双高速公路B2合同段黎明站分离立交桥2.5m直径钻孔灌注桩成孔及灌注技术,对小钻机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小钻机钻大直径桩、复杂地质情况下泥浆护壁及砾石、铁板砂层成孔和泥浆无公害处理等施工技术难题,为类似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胡五块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分析研究了高含水后期注采调整的典型做法:①精细构造研究,优选潜力小断块进行挖潜和完善;②精细动态分析,完善注采井网;③精细注采调整,利用监测资料加强层间认识;④精细一类高含水层挖潜,加大调剖力度,提高层系水驱效率。⑤精细动态调水,递减减缓,其挖潜技术与经验,为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套挖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大庆油田A开发区套管损坏特点和成因,分析了套损区注采系统严重破坏后给油田开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套损区套损成因,所处的开发调整阶段,治理时修井工艺技术水平,将套损区注采系统完善归为三种模式:一是整体更新加密模式;二是分步更新侧斜模式;三是采用大修、侧斜、更新和补钻的协同模式。同时总结了套损区注采系统完善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