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考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考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的参加训练和考试,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每年的体育专业考试,都会出现一些身体素质非常好、运动水平相当不错的运动员,在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考试中,赛前准备活动虽然不是训练水平的构成因素,但它却是比赛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考生在比赛中训练水平的发挥和比赛能力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有效的准备活动对考生在比赛中能否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训练是迅速提高运动成绩,发挥最佳运动水平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上海射击队手枪班教练谢前乔训练的五名运动员,由于重视心理训练,坚持心理训练,所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比赛成绩出色,有三名运  相似文献   

4.
何晓涛 《中华武术》2010,(12):17-18
准备活动不是训练水平的构成因素,但它与在考试中训练水平的发挥和考试能力的表现都有直接关系。有效的准备活动是使考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不少考生都因准备活动失误而导致考试失败。可以说:准备活动是影响考试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考前准备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得到了蓬勃的开展,为了有助于广大体育教师提高课余运动训练的指导水平与训练效果,我刊从本期开始,举办“运动训练方法讲座”,特邀我国著名的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博士撰稿。本讲座共分十讲:第一讲运动训练方法引言;第二讲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第三讲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第四讲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第五讲柔韧性的训练方法;第六讲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第七讲技术训练方法;第八讲战术训练方法;第九讲心理能力的训练方法;第十讲运动智能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水平运动技能训练中的运动知觉心理训练取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针对目前高水平运动技能训练中解决细节问题时缺乏具体操作方法的现状,试图通过基础理论及运动专门化知觉训练范式的分析,以引起教练员对运动技能心理训练的重视。研究提出,应该重视心理训练在运动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心理训练不仅仅只是情绪管理,它还担负增强动作技能认知复述的任务;正确的运动知觉是运动反应的前提,专门化知觉训练是运动技能训练方法的取向;高水平运动技能训练中求质比求量更重要,破坏动力定型或认知结构的练习宁肯不做;建立科学的感知觉定位系统并结合有效反馈控制手段是操作策略;遮蔽、表象、反馈和量化控制等是技能细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魏勇 《体育博览》2011,(7X):181-181
<正>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运动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现代科学证明,在训练、比赛中,不仅消耗身体能量,而且消耗心理能量。但我们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发现,许多体育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战术意识的训练,但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也看到过许多"训练型"运动员。纠其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或因心理训练知识的局限,而归因训练不足,造成学生主体归因方式不当等。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和准备比赛两类,专业队、大学已将此列为重要课题,但中小学运动员系统的心理训练、干预研究还很不完善,对教师的训练方法培训非常缺乏。因此,笔者根据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体会,介绍几种适宜中小学业余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供一线体育老师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定义及特点的理论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现行训练理论中关于"运动训练"的概念描述(广义的和狭义的)进行了理论辨析,发现它们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表现在:第1,原定义过分强调运动训练的教育属性(狭义)和运动员成村过程的个体性(广义),忽视了运动训练的历史长期性和连续性;第2,原定义对运动训练的目的认识不全面,没有反映出运动训练的目的具有逐级上升和道进的阶梯式层次结构;第3,原定义虽然强调了运动训练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协调性,但忽视了运动训练系统的开放性.据此本文重新开发了运动训练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国试行升学考试体育以来,普遍引起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考生对体育考试的重视,如何抓好考前训练和考生的营养准备等问题也是所关注的问题。我的看法是: 一、考前训练 1.一般在考前的六~八周作系统训练为宜。 2.注意考试多元化的特点。 3.考前训练是前一阶段训练的延续,量和强度安排要保持连续性,充分利用前一阶段的训练效应,挖掘训练潜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接近,竞争日益激烈,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卡尔·刘易斯说:“平时训练主要是做体力上的准备。但比赛时刻则要用90%的精力做心理上的准备”。美国学者格鲁波指出:“初、中级运动员80%是生物力学因素,20%是心理因素;高级运动员则相反”。由此可见心理训练的重要。现在竞技运动强国已将心理训练做为运动训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积极思潮,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它更关注人的美德、潜力、力量等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正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它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的三大研究领域的可能的启示,旨在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相比于大众锻炼领域和体育教育领域,竞技体育受到了运动心理学的更多关注.一系列运动心理干预技术已在北京奥运会上使用,如心理对策库、生物反馈技术、心理影片和音乐、心理网站,专为运动员做心理测试和迅速调整的多功能服务车等.心理领域的领先技术如电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和电脑象限图(EEQG)等被用于诊断运动员运动时的心理状态或训练效果.通过对近3年发表在重要国家和国际期刊及会议里相关文章的分析发现,运动动机、运动认知、自我认知、运动情绪和心理技能是近年来运动心理学在竞技体育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丰富的理论和应用领域,也丰富了近代运动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领域.运动心理学在20世纪出现许多新思潮,流畅体验便是其中之一.在竞技运动领域,心理监控与运动实践的联系是最紧密的.心理监控也正在向着系统化与专业化的方向一步步迈进,现代技术如CAS计算机辅助运动技术、Observer行为观察分析软件、FaceReader软件、Virtual-Reality仿真系统(虚拟现实)等已经在训练或比赛中得以应用.建议对已取得的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可以在未来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谭伟东 《冰雪运动》2008,30(6):40-45
通过客观地分析中国女子冰壶队本次世锦赛备战期间及比赛中在队伍组建、管理、训练和准备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指出在深研项目规律、技战术、伤病预防及竞赛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善训练环境,利用先进的科学训练手段来监控训练工作,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多参加国际级高水平的冰壶比赛,聘请高水平外籍专家系统指导训练,快速提高竞技能力,规范国家队运动员的奖励与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等意见和建议,旨在对中国女子冰壶队奥运备战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当前的体育教学已经不仅仅是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同时注重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以及学生自身的意志和品德素质等对体育活动本身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加入运动心理学教育。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学概念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的概念,其次是对运动心理学加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期望有效的促进高校的体育教育,实现高效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表象训练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也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量表象训练相关理论研究的回顾,分析表象训练在竞技运动中研究的理论成果,从操作层面探讨运动表象训练的应用效果,以达到更好地为竞技运动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体育竞赛范围的不断扩大,使运动员的参赛心理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竞赛心理越来越受到教练员的关注。因此加强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训练,使之形成科学、健康、良好的竞赛心理,成为取得理想竞赛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竞技体育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后,仍需要在改革中求发展。为此,本文尝试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审视和反思中国竞技体育,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主要心理及表现从体制、管理、训练、竞赛几方面剖析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指出:守旧、唯上、重面子与功利、缺乏平等意识、不尊重人的价值、缺乏科学民主的人文精神、缺少自我独立意识与创新意识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以期为改革提供理论与思想准备。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文化在人心中的巨大惯性力和影响力,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运动心理学在调节运动员情绪,保证运动员坚持、有效训练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随着运动心理学发展,同时为了更为客观的判断受试者心理状态,机体生理、生化等指标被引入到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来。本文就生理生化指标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现状、前景以及不足作一综述,希望能为广大学者的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冰球运动员心理选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成龙 《冰雪运动》2010,32(2):28-31
心理选材对提高冰球运动员的成材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国内运动心理选材的相关研究,针对冰球运动的专项特点,认为在冰球运动员心理选材中应注意心理选材的阶段性、系统性、长期性、专项性等问题。提出动觉方位感、视动反应时、注意力测定、性格分析、操作思维测定等冰球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主要内容与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于运动员流畅状态的干预已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探寻流畅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而调控运动员的流畅状态,也是训练与竞技实践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从流畅状态干预角度出发,对124名冰雪项目运动员施测“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素问卷”,考察冰雪项目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子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冰雪项目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由“积极的心理准备”“、放松的情绪状态”和“专注于比赛的注意力”三个因子构成;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在“积极的心理准备”因子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项目、主力–非主力、训练年限分组、运动成绩分组的运动员之间,在“放松的情绪状态”和“专注于比赛的注意力”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对冰雪项目运动员赛前流畅状态的调控,要重视赛前心理准备、情绪放松以及比赛专注力的心理指导与教育,并要针对不同群体运动员的特点开展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