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经历了从中等师范教育到大学本科教育的结构调整。本研究认为,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实现由"学科教师"向"全科教师"的转变,通过准确定位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机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何为"全科型小学教师",见仁见智。"全科型小学教师"概念的明晰是理解的基础,教育部等部委印发的相关政策是高师院校"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指针,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多大程度上能够践履"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是考察事实真伪的依据,小学教育专业践行结果的评估是观察"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窗口。研究结果表明,"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传达出一种理想的教育诉求,即需要为农村尤其偏远山区培养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的教师,需要培养更多的能够"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山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以教育均衡发展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化"、"综合化"为目标,探索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路径,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中重构与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传统与提升相结合、高校与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以期培养"多科型"、"全科型"的山区农村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师教育》2013,(4):26-30
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教师教育质量下降之间,继承教师教育成功经验与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之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与教师教育院校关注之间出现了矛盾。从小学课程改革的综合性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特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在要求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比较看,实行小学教师全科综合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指能够承担小学教育所有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研究"是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教育使之成为合格的全科型小学教师的一项全新探索,其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围绕着这一问题,我们从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学生"核心素养"是全体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构成他们"成为健全人"基础的"少数关键素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诉求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目标既包含教师作为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以及专业价值取向上的"自我卓越",还包含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帮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所展现出的素养及其外化程度,也就是教师的"专业卓越"。在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方法和路径选择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既是"卓越"目标的具体化,也指通向"卓越"的具体模式,它包含"培养全科小学教师"和"全科培养小学教师"两个层面的含义。"全科"既指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也是一种师范生培养的模式。在实践中,尤其应该注重在整合课程学习中提升师范生的跨学科学习素养,培养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并注重师范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主要由小学教育规律决定,对改善小学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促进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概念、内涵、培养规格进行了界定和分析,阐述了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是指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探索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既符合我国国情需要,也符合国际小学教师教育的共同取向,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其核心是培养师范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适应不断变化的能力,即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9.
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主要由小学教育规律决定,对改善小学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促进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概念、内涵、培养规格进行了界定和分析,阐述了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有着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传统,这一传统折射出其注重“博雅教育”、实施“包班教学”的理念.以此为背景,本文选取荣林斯学院作为研究个案,探讨了美国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制度和实习制度,对其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是否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取决于现实的教育需求,关键在于提升未来教师的教学效能;小学阶段的教师培养更需要关注“实践性知识”的养成,要强化“师范性”科目的学习;小学阶段的教师培养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养成,这是帮助未来教师胜任小学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立足课程改革视角的讨论发现,为小学输送和培养优秀的全科型教师,有着课程理念的实践生长、课程实施的难点突破以及课程评价的方法创新等多层动因。优化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尤其需要厘清其学科专业素养、探索培养模式路径,保障培养规格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小班化教学的提出,全科型小学教师将成为教师培养的一大趋势,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有助于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与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近年来"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成了小学教育师资教育改革的热点,培养高素质"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推进我国乡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保证。舞蹈素养是"全科型"乡村小学教育新师资艺术素养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缺失的表现,提出"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舞蹈素养培养教学体系设计,为提高云南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师资舞蹈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2014年教育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农村小学教育的适应能力,并围绕培养"卓越全科小学教师"构建了以"综合培养,发展特长,注重能力,突出实践"为特色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高师院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体现了高校对"全科教师"及其能力构建的不同理解。通过选择湖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和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二者课程目标都传达出高校对小学全科教师能力构建的预期,但是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杭师大更重视提高专业通识教育的比重,其课程也更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湖州师范学院比杭师大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而后者在教师技能课程开设上更为具体,明确。由此发现,有必要通过加强对全科教师内涵探讨,明确培养规格;拓展通识教育课程广度,重视内容、方法的变革等来完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之所以陷入困境,其重要原因在于小学教师培养出现了"去师范化"、"去农村化"和"去小学化"三重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并逐步演变为拉大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一个重要诱因。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语境下,构建"本土化"取向的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是创新小学教师人才供给渠道可行的突破口。全科教师教育把小学教师视为小学教育的第一资源,可以优化小学教师专业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缩小城乡师资差异,促进教育底线公平;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复兴小规模学校,弘扬乡土文明建设,因而成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补充"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教师。为此,课题组先后在九江地区九江县、星子县、德安县、修水县、湖口县的多所农村小学及教学点进行调研,根据乡村小学的现状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小班化教学趋势,提出本土化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同时,构建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为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及补充机制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地区小学教师被动成为全科教师,学科教学实践水平遭到质疑,职称评审处境尴尬,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弊端。以贵阳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对如何培养农村地区全科小学教师提出了以下建议:牢固树立核心课程的理念、突出教育实践课程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作用以及确立学科基础课程的学术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口语这项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范生毕业后要掌握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之一,在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中的教师口语教学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中心,以口语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语文活动课程、社会语言实践活动为拓展阵地,突出语言教学的实践性,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构筑多元化的口语能力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材.教法》2017,(9):108-114
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是决定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设计应坚持多元发展、强化课程整合、注重特色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贯彻师范性、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地方性的基本原则,遵循人文化、地方化和社会化的价值取向,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努力构建"理论+实践+特色"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及内容体系,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卓越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