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家庭和教育机构逐渐重视儿童社会性的教育,特别是随着儿童社会性问题的增多,人们开始思考怎样让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国第一位学前教育博士后张博.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儿童的社会性教育中,出现了社会性教育中儿童的失我化、社会性教育中虚伪的生活、社会性教育中追求效率、忽视意义等诸多问题。为此,儿童社会性教育应关注儿童鲜活的天性,关注活动、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关注儿童日常生活,让儿童社会性教育活动真正回归儿童生活,同时设计“实习场”,升华儿童生活的社会教育性。  相似文献   

3.
一、学校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呈现出一些优势。1.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保证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一般认为有6个组成部分,即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认识、自我意识、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居于核心地位。尽管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增多而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使得家长们不得不意识到发展儿童社会性的重要性,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加之不能理智地界定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其对子女正确的社会性教育方向很难保证。小学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教育改革就是从单纯的重视知识、智力的发展转变为重视包括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素质结构奠基阶段,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要求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经过调查,我国幼儿、青少年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社会性问题较严重,是因为很多人对幼儿的社会性不认识,不重视,这些都提醒人们,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技能的培养.社会心理支持能根据幼儿的社会心理需求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支持,从而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我国当下的社会背景,探索基于社会心理支持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旨在利用社会心理支持的影响促进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家庭和教育机构逐渐重视儿童社会性的教育,特别是随着儿童社会性问题的增多,人们开始思考怎样让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国第一位学前教育博士后张博。  相似文献   

7.
站在通向21世纪的门槛上,教育工作者们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儿童社会性发展领域.为了将社会性发展各项内容加以整合并真正落实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在南京师范大学幼教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自闭症症状的核心是社会性发展障碍。也正是由于这种障碍,常常导致人们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存有偏见和误解。文章在笔者接触了一些个案和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基础上,探讨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是教育、矫治学习障碍儿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社会性发展不良主要体现在社会认知不良、社会交往不良、社会行为不良三个方面.文章还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探讨了学习障碍儿童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原因,并提出了教育对策,以期促进这类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儿童社会化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本能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新精神分析派则增加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自身向健康人格的成长潜能。尽管这些流派对儿童社会化问题的解释各有特色,也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进行儿童社会性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一、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是社会性教育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依赖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这一观点开拓了“社会认知”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将儿童的认知发…  相似文献   

11.
论儿童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其沛 《中国德育》2006,1(1):9-13,62
人格是人的规定性,社会性是人的基本规定性。人从儿童期开始,就具有社会性,就具有人格。儿童的人格,处于全部人格发展的基础地位。它具有基础性、可塑性、动力性和稚弱性等特点。肯定儿童的人格及其特点,才能实施“人格化”教育,才能使儿童的“人格权”得到真正维护。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计划生育和少子化的影响,当今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减弱,尤其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更令人担忧,因此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日本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两种途径,即通过同伴玩耍和通过幼儿纠纷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上述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儿童发展评价是对儿童身体、认知、品德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社会文化理论视野下的发展是指在某一方向上质的变化,发展的方向部分地取决于文化、人际之间的需要以及特定的环境。这样一种定义就使得儿童发展评价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静态到动态、教学与评价从分离到结合,以及注重在真实情境中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论学生社会性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这就决定了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社会性的塑造与发展。本文在对一般个体社会性辨析和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提出了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行学校教育根据论偏于人的社会性存在着失误,这一理论失误的原因是社会性泛化的后果,为此造成了人的地位和尊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必须在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其中一个被忽视的、也是直接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社会性不足。本文着重分析了教师社会性不足的现象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救方策。  相似文献   

17.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生态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儿童个体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家庭则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从家庭生态观的视野来看,当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存在着目标系统、对象系统、内容系统、环境系统等多方面的生态危机。因此,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寻找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同伴冲突是小学生同伴交往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现象,冲突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同伴冲突对小学生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这种冲突,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促进学生的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plores perceptions of control in victims of school bullying, by surveying 108 adolescents with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ternal control in general, internal control of sociality, and victimization of physical bullying. Physical victimization decreases as subjects grow older, but unknown control increases. Social victimiz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l factors of external control. Verbal victimiz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ctors of external control of sociality, general and averag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ctors of internal control of sociality and physicality. Victimization of property bullying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external control. External control is a predictor of victimization of social, verbal, and property bullying; internal control of body is that of verbal victimization. Translated from Psycholog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005, 1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早期社会性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幼儿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区域活动开展现状中的弊端,对跨班区域活动这一新的区域活动方式进行探究,认为跨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主动交往意识和自主活动兴趣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