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扩大贵州对外开放、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贵州—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进展迅速,未来双方应继续扩大合作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更好地助力贵州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贡献,而且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的模型测算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十五"期间(2001~20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十五"期间,广西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贡献率呈上升趋势。文章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贡献的对策,为处理好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面向东南亚国际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东南亚国际交往正逐渐从政治经济层面深入到教育文化层面,云南面向东南亚实践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已发展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的突破口,而国际化人才培养正是突破的关键.在科学界定国际化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师范大学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经验开展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述面向东南亚国际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特色要素与应用效益,以期一方面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和提升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像贵州、广西等西南边疆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多重欠发达地区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贵州高等教育应更加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和改革,尽快走出一条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贵州实际的高等教育的路子,推进贵州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贵州高等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贵州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舞台,而贵州高等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也必然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贵州高等教育应从过去单纯注重“引进来”,转变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阶段,着力构建贵州高校“走出去”与“融进去”并存的新时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贵州特色廉政文化建设要与贵州实际相结合。要着重考虑二个背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背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背景。做好两个服务:廉政文化建设要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为贵州经济"加速发展"服务。做到三个结合: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要注重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要注重与"贵州时代精神"相结合,建廉洁贵州。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加快贫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 ,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这是摆在贫困民族地区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贵州实际状况 ,对贫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把握高等教育的属性.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角看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争,实际上是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对教育的经济功能认识不断加深并越来越重视教育本身的经济价值的过程.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角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之争,也正是历史上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争的延续,是教育的"上层建筑说"与"生产力说"之辩的发展与深化.它表现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人们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本身的经济价值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向是"国际化"。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高等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当担当什么任务与角色呢?从"国际化"和"本土化"两个角度,对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以高等教育与中等收入阶段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东亚拉美8经济体为观察样本,选择相关观测指标,对8个经济体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以东亚和拉美诸经济体为正反例证,分析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期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及原因,并对成功跨越陷阱的东亚4经济体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进行溯源分析,期冀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实际,贵州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黔中经济区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错位,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本科高校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地方本科高校应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贵阳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民国的最初十四年(1911——1934),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贵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1935年,国民党开始控制贵州,贵州政局趋于平稳,贵阳教育开始恢复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为突显,加之内迁大学的示范作用,贵阳教育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促成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引领贵州现代化教育潮流,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主体由于其“经济人”的属性,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供求主体利益的冲突过程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供需主体利益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高等教育供需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更有效的化解高等教育供需之间的矛盾,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章建新 《成人教育》2012,32(12):49-51
经过多年建设,贵州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很快,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为贵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应在为产业服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覃薇 《安顺学院学报》2012,(4):52-54,6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贵州省对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给贵州高校的外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贵州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文章通过剖析目前贵州省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贵州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必要性,提出贵州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思路,旨在培养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需求,推动贵州对外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在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曲折发展。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发展的起伏性和滞后性,不仅是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深刻体现,也是制约贵州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7.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教育既不能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不能过分超前,应遵循教育经济学的原理,使经济与教育相互协调,从而在二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根据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应重点发展基础教育,积极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有特色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有选择地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8.
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初始阶段,院校数量少、发展速度慢、水平低、关注程度不够、物质基础薄弱、发展方向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科研水平较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贵州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集团化产业化是未来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发2号文件为大背景,分析职业教育与黔中经济区发展的关系,阐述了黔中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及该地域所拥有的职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数量,阐明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突出了职业教育重要位置及其与黔中经济区互需、互促协调生态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职业教育应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应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生态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