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语作为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与语言教学的自身优势将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2.
英语专业应该体现其人文学科的特点,使学习者通过学习,不仅掌握语言技能,而且提升人文素质。本文试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师素质五个方面来探讨英语专业如何实现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提升学生人文修养这一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与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这些人才规格的实施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增设较多的英语专业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从而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而轻专业、重技能轻素质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而且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文章紧密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文、史、哲和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针对英语专业"重技能轻人文"的教学误区,英语学界发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明确了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定位,并将提升思辨力和人文素养确立为主要改革方向。然而,英语专业"人文化"并非"去语言化",人文培养应与语言学习有机融合。本文立足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人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通过介绍大一综合英语课的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将传统精读的语篇分析和泛读的内涵鉴赏融为一体的教学理念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宁  廖燕怡 《科教导刊》2023,(9):146-150
本研究首先解读和分析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英语专业课程结构、课程设置以及选修课程中人文素养教学的重要性。基于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结合民办本科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师资队伍实际情况,通过研究来了解英语技能与人文素养之间的促进关系,并借此推动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实现语言技能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祝小丁 《考试周刊》2010,(18):92-93
本文作者根据对回收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对英语专业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发现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相对薄弱,人文素养意识有所觉醒,学生反映时间不够,被语言技能训练挤占,认为提高人文素养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文学教学已被边缘化,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在片面强调英语专业语言技能教学的情况下大大缩减英语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人文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本文大声呼吁还原文学的价值,让其成为实现大学理想和精神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英美文学深刻体现了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对科学知识教育环境下成长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文本内外,从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老师的讲授方面都是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二是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如人文历史、文学艺术,国家概况等等,这种取向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不无妥当之处,但笔者认为这种培养模式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英语专业学生也应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因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大多是涉外性的工作,如果他们能通过在校的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在工作中随时、自然地传播给外国朋友,这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向世界宣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论述了在高等学校中,英语专业的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既要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该文探讨提出人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进行人文内容拓展结合课外人文教学的研究型任务拓展,进而深化英语专业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以问卷方式对68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和30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外语焦虑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焦虑和考试成绩之间都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就总体水平而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明显高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焦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焦虑主要体现为“口语焦虑”和“对英语课的消极态度”;英语专业学生则对“听力焦虑”的感受最为强烈。因此在寻求减轻外语焦虑的对策时,应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英语翻译教学与学生能力分析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以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为主要目标,也就是通过加强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深度,从而改善提升其翻译层次。现阶段学生的翻译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在语言方面,表现在语言敏感度较差,汉式英语的现象严重;在文化方面,学生文化意识比较淡薄;在思维方面,受翻译习惯性思维影响严重。为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课堂操作中,应该针对学生这3方面的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大纲》指导下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在贯彻新大纲,培养复合型人才时首先应该注重英语和教育的复合,课程设置应突出师范性,体现“英语教育”的特色。在师资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量力而行,与其他系科合作,实施副修制,做好荚语与其他专业的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问卷调查了408名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以及362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困难,并比较英语专业学生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写作难点自我概念的异同。调查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都认为语言和内容是写作中最难的,英语专业学生对写作难点的认知随年级的不同而不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语言方面的困难感受最深,且男女生对写作难点自我概念的差异较大。研究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应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中要导入文化教学,这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界已经是一个不争的问题。但是,文化导入的层次及内容是什么?这正是目前广泛而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针对新《大纲》的有关要求,就英语专业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层次及内容进行探讨,以便促进我国的英语专业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法学习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学习应该本着实用的原则,与语言的运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起到促进理解、监控输出的作用,使语言与技能融为一体。教学过程中,要鼓励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归纳所学的语法规则,提高对语法知识的驾驭水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语法知识来提高综合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样本,以外语和母语阅读动机问卷和阅读能力测试卷为调查工具,以SPSS for Windows13.0软件为分析工具,对大学生外语阅读动机进行实证性的比较研究:外语和母语阅读动机比较,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动机的比较,不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动机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外语阅读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而母语阅读动机则内外部动机兼有;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阅读动机整体上来看较非外语专业学生强;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在部分外语阅读动机上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黄石理工学院2008级非英语专业A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有创新性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浅议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模越来越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目前多数高校外语专业培养的普遍模式。当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存在着“重方向,轻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外语专业人才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必须采取一些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焦虑被认为是外语学习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降低语言焦虑,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应充分发挥内隐与外显学习各自的优势以及协同作用:以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为平台,创建最佳内隐、外显协同学习的条件,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形成合理的语言知识结构,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提高英语专业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