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梳理国内外文献,利用较大规模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与生活方式调查数据,对6~14岁城乡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状况及相关行为习惯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儿童青少年高低肩、胸椎后凸、头部前伸及长短腿等身体姿态异常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儿童青少年存在多种身体姿态异常表现。2)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呈现出累积性和复合性。整体上,随着年龄升高,儿童青少年的各类身体姿态异常发生率趋高。3)虽然卡方检验显示,不同体质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除胸椎后凸外,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的发生率更高。4)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姿态异常与其行为习惯具有一定关联性。学习或看电脑时能否保持合理距离对儿童青少年是否发生高低肩现象有显著影响;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胸椎后凸的风险更高;头部前伸则与经常躺着或趴着看电子屏幕有关。5)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的因素极其复杂,一些行为习惯未表现出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统计意义上的直接影响,可能源于这种影响的延迟性和累积性。在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0,(2):60-61
<正>正确的身体姿态是人体各关节、韧带、肌肉处于适宜紧张程度,且维持内脏器官正常功能的重要保证,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针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身体姿态问题,课题组从问题产生根源以及危害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本文以期引起家长、教师以及学生本人对于学生不良身体形态和姿态问题的高度重视。一、导致不良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的原因分析(一)生理学因素分析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与性别因素的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  相似文献   

3.
蒲昭和 《武当》2001,(9):58-58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在青春期正是身体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身体定型的关键时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少年留下了驼背的遗憾。从医学角度看,如果能及时注意日常生活习惯,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并通过相应的体育锻炼和健美矫正,是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甚至完全矫正。  相似文献   

4.
<正>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走进校园,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姿态问题,贯彻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宗旨,以改善中小学生身体姿态为目的,制订合理有效的身体姿态纠正方案,让学生回归阳光少年。根据小学生不同程度、不同形态的不良身体姿态,本节课以上交叉综合症为纠正目标,将姿态纠正方案融入到日常体育课程当中,进行身体姿态表现和锻炼价值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身体姿态意识。  相似文献   

5.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对技术水平和竞技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借助徒手身体姿势测试,从正面观、侧面观、后面观的角度,对比分析青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正常姿势与异常姿势。发现成年运动员鞍背姿态较多,伴随着骨盆前倾、头倾斜、肩内旋与下垂,下肢髋关节内旋、膝内翻、胫骨外旋为常见异常姿态;未成年运动员姿态多为骨盆前倾、肩部内旋、膝外翻、胫骨外旋,髋关节异常姿态较少,扁平足非常普遍。建议各年龄段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日常增加核心力量训练、颈后屈肌力量训练,强化伸髋肌肉与屈膝肌肉力量,针对异常姿态合理进行训练并规划治疗方案。通过改善青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帮助他们提升运动技能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构建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模型、系数集束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同伴群体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存在很强的同伴效应,该效应约为个体影响的80%,并大大超过家庭、班级和学校的影响;②同伴群体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是男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最强影响因素,但对女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弱于个体、班级和学校效应;③异性好友对青少年、特别是男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提升作用更大,对女生而言,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显著增加。提出:相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通过对同伴群体的干预提升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265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自我满意度趋于正向,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相貌特征、运动特征和身材特征,男生满意度普遍高于女生,体育锻炼对总的身体自我以及运动特征、身材特征、相貌特征有正面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和体育锻炼习惯问卷,对90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没有锻炼的大学生,每周2次以上和每次30分钟以上,均可明显提高其身体自我满意度;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不仅在运动方面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外貌、身材和性方面的认识也更积极;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女生的提升作用比较明显,每周1次以上可明显改善其身体自我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越高,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感受方面的认识越积极。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0,(1):56-57
基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本刊从2017年开始陆续刊登该课题研究成果的系列文章。3年来,系列文章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通过体能训练促进青少年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得到了全国读者的广泛关注。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中身体形态、身体姿态中的突出问题,2020年本刊将陆续刊登该课题组新研究成果的另一组系列文章。该系列文章旨在分析青少年身体形态与姿态的状况,关注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发展,介绍体能训练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的生长发育。同时,重点关注已形成不良姿态的青少年,并给出纠正和解决问题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的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岩  张婕  王琦  王海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13-114,F003
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研究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回顾了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比国内外有关研究具体探讨了身体自尊的本质,以及儿童青少年的身体自尊与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研究的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0,(3):60-61
<正>"青少年健康体能教学与训练体系"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课题组研制、开发的以发展青少年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全面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训练体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具有针对性,更"接地气",也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发现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的有效途径,课题组特别梳理现阶段关于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的研究进行综述。一、身体姿态概念的缘起身体姿态,又称体态(Body Posture)。从古至今,人们就有着对  相似文献   

12.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而得出如下一些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项目多为球类运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多选择在一些免费的场所;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在早晨和周末;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体育成绩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明确一些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助力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儿童、少年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国内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其身高、肺活量、心容量、背力、握力、运动能力都明显高于同年龄的普通同学。可见,体育锻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体育为重要手段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时代需求,对青少年近视防控中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概念解析、效用表现及潜在机制进行梳理,明确了户外环境与体育锻炼的效用要素及效用归因。结果显示:融合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户外体育锻炼,将“户外”与“锻炼”2种效用因素同置于“体育”的微观与宏观场景之中,使环境调控与身体训练在促进青少年近视改善的同时,将环境的嵌入与身体的在场延伸为人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由此确证了户外体育锻炼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综合效用。未来研究应在内化户外体育锻炼微观与宏观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具身认知的效用机制对青少年健康认知及体育理念进行引导,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项国钦 《健与美》2022,(8):136-138
一直以来,青少年都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点。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青少年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自信心,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其中,篮球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体育项目,非常适合应用到青少年体育教育中。通过兴趣引导法,能够调动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文章立足实际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试验,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员一年级学员与三年级学员分别进行前庭功能稳定性测试和动态姿态平衡测试,研究系统的专门性体育锻炼对前庭功能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前庭刺激后,动态姿态平衡能力的变化。结论:通过航空体育课系统专门的训练,学员前庭功能耐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调整身体平衡整姿势能力效率高,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强,有效降低飞行过程中植物性神经症状和飞行错觉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将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构成威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没有强壮的身体就没有实现"强国梦"的资本。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分别是:第一提高认识,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第二有效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第三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第四利用好 "零碎"时间,"见缝插针" 进行身体活动;第五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分析,这些方法和手段都是简单可行,非常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需要家长和学校大力的支持,尤其是要改善体育教学现状,以及全社会构建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营造一种人人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发展和身心健康,大部分青少年存在运动不足的现象,从而不能充分获得运动带来的健身益处。加强和宣传运动健身益处,养成青少年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其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体育科技》2018,(2):140-144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身体自尊量表(BES)和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MSS-CS),对石家庄地区2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达到大锻炼量水平的分别仅为18.42%和7.41%;体育锻炼量和身体自尊水平与大学生心理症状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身体自尊正相关显著;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身体自尊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症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尹亚晶  朱妹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3):39-41,44
通过对专业瑜伽馆持续参加三年以上瑜伽练习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年女性进行体成分、平衡功能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进行瑜伽练习能够有效改善中年女性的身体成分、提高静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