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对足球运动员30 m冲刺成绩的影响,对22名专业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训练以及不同恢复时间的干预,测试其30 m冲刺能力。其中,负重训练强度分别是连续3次70%1 RM半蹲、连续3次80%1 RM半蹲以及连续3次90%1 RM半蹲。恢复时间分别为4 min、8 min及12 min。实验结果表明:负重半蹲能够激发出足球运动员的PAP效应,两组运动员的30 m冲刺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负重干预以及不同恢复时间对30 m冲刺的影响并不构成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分析实验结果后建议:专业足球运动员在赛前热身中,可采取连续3次90%1 RM半蹲方式激发其PAP效应,恢复时间取8 min,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其短距离突破冲刺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旨在为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选取1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人。对照组采用下肢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实验组采用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训练时长为8周,每周3次课,每次60min。训练前后对反映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指标进行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对照组各测试指标成绩均有提高,其中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成绩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提高但不显著(P>0.05);实验组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实验后实验组各项爆发力测试指标的成绩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均可以提高青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传统抗阻力量训练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充纳米生血铁对高强度运动大鼠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体重(160±10)g,随机分为4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n=15)、B组为高强度运动对照组(n=15),C组为高强度运动补充生血铁组(n=15)、D组为高强度运动补充纳米生血铁组(n=15)。运动大鼠第1周20 m/min,30 min/次,2次/天,6天/周,休息1天;第2周25 m/min,60 min/次,2次/天,6天/周,休息1天;第3周30 m/min,90 min/次,2次/天,6天/周,休息1天;第4周35 m/min,120 min/次,2次/天,6天/周,休息1天。在最后一次运动后次日处死动物并取材测试。D组大鼠补充纳米生血铁,C组大鼠补充等量普通生血铁,A、B组大鼠补充等量安慰剂。结果:大鼠进行4周高强度递增负荷运动后,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总数和血色素均显著下降;而补充纳米生血铁大鼠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总数和血色素水平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温环境下混合预冷对男性中长跑运动员体温调节和有氧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10名男性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PC)5人和混合预冷组(MP)5人。2组被试在标准热身后,进行20 min预冷,PC组每5 min摄入1.5 g/kg,共7.5 g/kg的25℃运动饮料,MP组每5 min摄入1.5 g/kg,共7.5 g/kg的5℃运动饮料,并在预冷期间持续使用手部负压冷却设备CoreControlTM。预冷结束后10 min在30℃~31℃的相对湿度为57%的室外标准田径场进行5 km跑步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5 km测试成绩和出汗率,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核心温度、皮肤温度等数据,用Bonferroni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预冷期间,预冷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胃肠温度(Tgi),体温(Tb)和生理应激指数(PS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ES=2.96;P<0.001,ES=2.41;P=0.001,ES=1.6),预冷结束时MP与PC的Tgi,PS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3,P=0.001)。预冷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皮肤温度(Tsk),热量储存(HS),心率(HR)无显著性差异(P=0.975,P=0.263,P=0.071)。5 km测试期间,预冷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Tgi、Tsk、Tb、HS、PSI、HR均无显著性差异义(P>0.05),预冷对Tgi、PSI的主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8,ES=1.68;P=0.013,ES=2.11)。MP与PC的SW无显著性差异(P=0.63)。MP与PC的5 km完成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5)。结论:高温环境下,预冷摄入冷饮结合手部负压冷却降低运动前的核心温度和生理应激程度,能够在5 km测试期间延缓核心温度升高和生理应激程度,提高有氧耐力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钢架雪车运动员不同推橇阶段支撑期冲量特征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同步采集17名国家钢架雪车运动员推橇阶段的运动学(速度与制动期、推进期时长)和动力学参数(地面反作用力、冲量)。结果:1)与第3步相比,推橇20 m处的制动期时长更长而推进期时长更短,制动力和垂直力峰值更大而推进力峰值更小,水平制动冲量更大而水平推进冲量、净水平冲量更小;2)在第3步和20 m处,水平推进冲量、净水平冲量与速度均呈强的正相关关系(r=0.650, r=0.624, r=0.615, r=0.850, P<0.01);垂直冲量与第3步速度呈强的正相关关系(r=0.662, P<0.01);水平制动冲量与推橇20 m处速度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36, P<0.05)。结论:对于我国优秀钢架雪车运动员来说,较大的推进冲量和净水平冲量对推橇阶段的速度极为重要,且在推橇加速阶段产生相对较大的垂直冲量可能更有利于提高推橇速度,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最大速度阶段制动冲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HarmoKnee热身对高校男子篮球专项大学生跳跃和协调能力的影响,以期用于指导篮球训练的热身活动。方法:24名高校男子篮球专项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接受为期10周的HarmoKnee热身(每周3次,每次20-25分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身练习。运动员的跳跃能力采用SmartJump便携式跳跃测试系统、协调能力运用哈勒循环测试(HCT)进行评价。结果:HarmoKnee热身后男子篮球专项大学生的跳跃高度和HCT用时明显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5),而传统热身训练后运动员的跳跃高度和HCT用时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校男子篮球专项大学生通过HarmoKnee热身能够有效提高跳跃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21,(5):430-434
目的通过评价散打运动员上肢递增负荷后下肢优势腿Y平衡测试的变化,探讨上肢肌肉疲劳对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8名散打运动员利用手摇式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测试,第1级负荷从50%最大功率开始,每2min递增,每级递增负荷分别对应60%、70%、80%、90%最大功率,进入最后一级功率测试时全力摇车至力竭(要求90%最大功率至少坚持1min)。运动员在递增负荷前和运动后即刻用血乳酸分析仪测试血乳酸,用Y平衡测试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结果 1)运动员上肢递增负荷后BLa浓度显著高于运动前,分别为7.98±0.98mmol/L和1.95±0.29mmol/L(p<0.001)。2)上肢肌肉疲劳后,YBT前方伸展距离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4,ES=0.63);YBT总体平衡能力降低,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现实意义(p=0.241, ES=0.43)。YBT后内侧方和后外侧方的伸展距离与运动前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276,ES=0.21;p=0.198,ES=0.23)。结论YBT在散打运动员中重测信度高,可用于有效评价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上肢疲劳对散打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有消极影响且呈现出方向特异性,说明针对散打运动员上肢进行抗疲劳训练,对保持或提高下肢和整体的动态平衡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风洞测试是开展竞速类项目运动员运动姿态减阻优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以钢架雪车项目为例,对利用风洞进行运动姿态减阻优化的测试装置、测试方法进行介绍。根据钢架雪车项目特点,选取运动员滑行阶段的基准姿态进行减阻优化,分别对头部、肩部、手部、腿部、脚部、身体位置、身体高度等姿态进行调整,根据测量得到的风阻力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成绩最好的2名男运动员基准姿态风阻力最小,甚至低于女运动员,表明滑行阶段风阻力与比赛成绩有关;利用风洞技术,8名运动员在滑行阶段受到的风阻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减阻率达到11.78%;2名优秀男运动员基准姿态的风阻力虽然很小,但优化姿态的减阻率仍达到了10.50%与7.70%,根据经验模型估计,可以提升成绩1.05%与0.77%。  相似文献   

9.
对部分短道速滑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进行生化监测表明:200m快屈走+20复步滑跳+300m跑×4p(要求:80%~90%强度,2min30s完成,HR180左右,休息6min)为中等强度;300m快屈走+20复步滑跳+300m跑×8p(要求:80%~90%强度,2min20s完成,HR190左右,休息4min)属大强度。  相似文献   

10.
PAP类热身方案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厘清PAP效应生理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PAP效应的科学化热身方案,以期提高铅球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中的运动表现。研究发现:PAP机制与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肌肉运动单位募集能力,肌纤维羽状角度改变有关。PAP效应主要受个体(运动水平、力量水平、项目类型、性别年龄)和训练(激活手段、负荷量、休息时间)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以杠铃卧推为主要激活手段的4步骤热身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热身活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比较充分热身成绩和简单热身成绩的差异,统计学方法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充分热身成绩比简单热身成绩立定跳远男生提高了3cm(P<0.01),女生提高了3cm(P<0.01);坐位体前屈男生提高了1.16cm(P=0.01),女生提高了1.2cm(P<0.01);引体向上男生提高了0.25个(P=0.38);仰卧起坐女生提高了1.03个(P=0.04);50米跑男生快了0.01s(P=0.89),女生提高了0.03s(P=0.62)。结论:12min左右的充分热身活动,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12.
FIFA11+热身练习被证明可以有效降低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但是其对高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FIFA11+热身练习对女子甲级足球运动员灵敏和下肢爆发力的急性影响。21名我国女子甲级联赛某球队足球运动员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受试者随机先后进行FIFA11+热身练习(初级)和常规热身。热身前、热身后即刻和热身后15 min,受试者进行反应灵敏、反向纵跳和505灵敏测试。FIFA11+热身练习后即刻受试者反应灵敏和反向纵跳显著提升,505灵敏测试成绩无显著变化,但FIFA11+热身和常规热身间无显著差异(P>0.05)。热身后即刻与热身15 min后的急性影响类似,且FIFA11+热身练习和常规热身间无显著差异(P>0.05)。FIFA11+热身练习的平均心率和主观疲劳度显著高于常规热身。FIFA11+热身练习可以提高女子甲级足球运动员反应灵敏和下肢爆发力的急性表现,且这些急性效果可以持续至少15 min。然而,FIFA11+热身练习的这些急性效果似乎并不优于常规热身练习,且还可能会造成更高的生理和主观负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验证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对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影响,为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训练提供借鉴及训练思路。实验时安排受试者进行12周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实验后测试两组受试者下肢快速力量及专项速度。研究发现:(1)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下肢水平方向快速力量水平,有助于改善其连续跳跃能力。(2)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下肢垂直方向快速力量水平,在提升原地、瞬时垂直起跳能力方面更具优势。(3)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起跑加速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女子足球运动员剥夺睡眠前、睡眠剥夺后以及休息一定时间,部分运动表现能力的变化,希望可以通过研究睡眠剥夺后和睡眠剥夺正常休息后运动能力的变化,给予女子足球运动员出发外地赛场时间选择上的一些建议。方法:随机选取11名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11名受试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睡眠剥夺实验。在剥夺睡眠实验前均进行30m冲刺跑测试。结果:实验组睡眠剥夺后,30m冲刺跑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女子足球运动员睡眠剥夺后,速度能力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间歇训练法与混合连续接力项目的比较间歇训练法[1]是在一组间歇跑后,通过不完全休息,使心率恢复至120~130次/min之间后,开始下1组训练,从而提高机体抗乳酸能力的训练方法。混合连续接力(2×2×400Metres Relay Mixed)是由每个代表队各派1名男女运动员混合比赛,2名运动员自由选择第1棒,每名运动员共需要跑2次400m,即1名运动员跑第1和第3棒,另1名运动员跑第2和第4棒,该  相似文献   

16.
分别了解末端释放训练和不同负荷强度的传统抗阻训练对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平击发球速度与准确性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及其最佳时间节点的变化。以7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4×6混合实验设计,利用手持式雷达测速仪与记录表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的Pre与Post3、6、9、12、15 min时间节点上的平击发球速度与准确性进行科学验证与监测分析。结果发现:(1)对照组在12、15 min时间节点上的发球速度与Pre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12 min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与Pre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末端释放训练组的发球速度在6 min节点达到了峰值,9 min后逐渐下降,3、6、9、12 min时间点均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5 min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达到了峰值,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30%1RM传统抗阻组的发球速度在6 min节点达到最高值,之后保持平稳变化,在15 min时达最低点,6、9 min与Pre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 min与3 min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个时间节点上的发球准确性呈波浪式变化特征,在12 min时达到了峰值,其中,6 min节点的发球准确性与3 min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2 min与Pre相比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80%1RM传统抗阻组发球速度在3 min节点最低,然后缓慢上升,并在12 min时达到了峰值,9、12、15 min与Pro相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发球准确性在6 min达到峰值,与Pre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在3 min和6 min节点上末端释放训练组发球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80%1RM传统抗阻组发球准确性在12 min节点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末端释放训练明显提高了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3 min、6 min和9 min时间节点上的一发球速,其中在6 min节点上达到了峰值,明显早于大负荷(80%1RM)传统抗阻训练在12 min和15 min的最佳PAP节点,末端释放训练和传统抗阻训练对网球平击发球准确性的PAP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摔跤运动员血瘦素的分泌特点、与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一次性抗阻运动对摔跤运动员血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以男子摔跤专业运动员(n=12)为实验对象,以运动爱好者(n=14)和非运动爱好者(n=12)为对照,对安静时血瘦素的分泌特点及与体成分的关系进行分析.抗阻训练后,30min,再次测定血瘦素水平,对比研究专业组抗阻训练前后血瘦素的变化.结果:安静时,摔跤运动员血瘦素水平、体脂、体脂%及体重指数显著高于运动爱好组和非运动爱好组(P<0.05).摔跤运动员血瘦素水平与体脂、体脂%正相关(P<0.01),与体重指数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非运动爱好组的血清瘦素与体重指数高度相关(P<0.01).但是各组间单位体脂的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摔跤运动员在进行抗阻训练后30min,血瘦素水平下降8.7%(P<0.001).结论:1)摔跤运动员体成分发生了改变;2)体脂是血瘦素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3)一次性抗阻训练能下调男子摔跤运动员血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1 测试对象与方法1 .1 测试对象国家集训队 4名运动员 ,省市队 4名运动员 ,年龄 1 7~ 2 2岁 ,训练年限 6年以上。1 .2 测试方法测试采用国产“一峰”牌 M— 2 0 0型划艇测功仪。 M— 2 0 0型测功仪可进行定距、定时测功。本训练计划设定为定时模式 1 min训练 (模拟水上 2 5 0 m训练 )。测试中 ,测功仪观察频率、功率和划行距离的变化 ,自动计算并显示平均桨频和平均功率。从赛前训练第 1 6周开始 ,进行8周的训练 ,每周安排 1次测功仪训练 ,1次水上 2 5 0 m计时训练。测功仪训练的组间歇为 1 5~ 2 0 min,桨频为 6 0桨 /min,运动员的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周1 900 m高原训练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7名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海拔1 900 m高原训练.每周训练安排相同,包括公路有氧课5节、场地专项课4节、身体力量课2节,训练负荷逐渐增加,第4周减量调整.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相同时间测试空腹体成分,进行15 s最大频率、最大功率测试,以及45 s×2组(间歇20 min)功率维持能力测试,选取时间点测试HR和BLa,并计算15s分段功率;分别在高原训练前、结束后和结束2周后采静脉血测试血常规、T、C,高原训练1周后相同方法加测血常规.结果:1)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体重、体脂%、骨骼肌质量和脂肪质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提高了7.4%和6.9%(P<0.05),而睾酮提高了22.9% (P<0.01);3)高原训练后15s骑行测试中的最大频率无变化,最大功率仅提高2.4%(P>0.05);4)高原训练后两组45s测试中的最大和平均功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一、二组间的最大功率下降率和平均功率下降率分别降低40.5%和51.8%(P<0.01),且第一组结束后3min、第二组开始前和第二组结束后3 min的血乳酸分别降低了11.2%、21.2%和9.5%(P<0.01),而20min间歇期内的乳酸消除率明显提高.结论:4周1 900 m高原训练未对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的最大频率和最大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以糖酵解代谢供能为主的重复做功和做功维持能力,以及疲劳消除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积极湿热环境习服机体汗流失及其有关离子的变化.方法:8名男性中长跑运动员(年龄16.59±1.38岁,体脂率18.34%±5.77%,最大耗氧量57.12士2.12mL/kg/min)要求习服前1天在33℃、RH80%环境房内热暴露60 min,随后连续9天,每天在环境房内热身5 min后完成3次、每次15 min以40 %VO2 max负荷强度蹬骑功率自行车,次间休息5min.记录每天运动前后心率、核心温度和体重,在积极习服的第1、5、9天,检测汗钠、钾、氯离子浓度,评估离子流失总量.结果:积极习服初末期比较运动终止即刻心率下降10 bpm(P<0.05)、核心温度下降0.28℃(P<0.05),总出汗率和单位面积出汗率约增加42%(P<0.05),汗钠、氯离子浓度分别下降31%、32%(P<0.05);钾离子浓度及上述3种离子总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种离子总量流失均先增加后下降.结论:运动员湿热环境积极热适应9天后,机体成功习服,习服增强了机体汗腺功能,汗离子流失总量趋势变化在不同的习服阶段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