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谈我国学校体育价值观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基本派别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基本问题是对体育运动锻炼根本目的的认识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学校体育价值观基本派别的根本依据。学校体育价值观可划分为手段论体育观与目的论体育观。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发展趋向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面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各类教育也包括学校体育的主旋律。论述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向和主要内容: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转移,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移,学科本位向健康主导转移,教师至上向学生主体转移和教学蓝本向课程标准转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公共体育均等化为语境,从"运动分享"的人文价值观出发,通过审视我国高校现行"三自主"体育教学运动分享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基本公共体育发展滞后,公共体育教学投入短缺,资源分配不平衡等非均等化问题是阻碍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建构论的意义上,通过梳理该课程所涉及的教学资源诸因素,着重对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建构运动分享平台进行了若干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体育手段、方法与体育目标不相一致的问题相当严重。在学校,把竞技运动、娱乐活动直接搬过来用在体育课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大量地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把体育竞技化、娱乐化。不管学生能不能学会,传授内容对炼身有无实效,还是成年累月的教;体育课上通用的传授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法,少见用锻炼学生身体的负重锻炼、重复锻炼、间歇锻炼、持续锻炼、巡回锻炼等方法;在学校里边,普遍以运动竞技的手段、方法代替了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手段、方法。在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体育健身意识淡薄,认为多参与运动比赛、多运动就是体育,就能强身健体。似乎只要一运动,体质就能增强。国内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5.
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本质、功能、目的之间关系密切,是以体育应然作为问题研究主线。目前我国体育价值观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梳理,故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价值观的内涵层次、领域体系、特征分析三大方面进行梳理。认为:(1)体育价值观内涵探讨主要围绕主体和主客体两个层面,从功能论角度定义体育价值观为一种社会效应或道德情感;(2)体育价值观的领域体系研究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工具与手段"的理性探讨,在微观层面表现为体育价值观的多元与复合及多维与统合;(3)体育价值观特征具有选择性和导向性、相对稳定性和历史流变性、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特征的个性和共性及逻辑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从景观体育的内涵、特征入手,阐述景观体育在丰富锻炼手段、提高大众体育锻炼意识、改变大众体育价值观、影响大众体育锻炼行为、实现免费观赏竞技比赛、推动体育生活化的进程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校体育价值观与学校体育目标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学校体育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余暇运动论     
现代工业文明的大机器化生产,解放了劳动力,传统的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同时带来被称为“余暇”的社会问题。余暇的典型形式之一是身体娱乐(PhysicalRecreation),本文称为“余暇运动”,它区别于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身体运动(PhysicalEducation),亦区别于追求锦标的高级竞技(ToplevelSport)和具有强身祛病为目的的身体锻炼(PhysicalTraining)。余暇运动是继18世纪英国“乡村运动”和以后西欧的“户外运动”发展的产物,它是运动者自愿参加的,非功能性而有意义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特征的游戏(Games)形式。本文在追溯余暇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历史背景下。阐述了余暇运动的指导思想,即新的身体运动观──“运动目的论”。区别于运动手段论,运动目的论强调余暇运动对人的身心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意义,它尊重人们对运动的需求,注重自发地、自主地从事运动。而这一切又是人们体会运动中的真正快乐,从而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运动中的快乐呢?这是余暇运动理论不可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于是文章进一步论证了作为运动目的论的理论基础的游戏论。最后,作者认为,真正的余暇运动本质上代表着人类?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4,(2):44-48
针对日本的"快乐体育论"传入我国以来出现的多义性理解的状况,本文把梳理"快乐体育论"的源头,揭示其本真面目作为研究目的。认为:日本脱产业化社会的到来为其"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基础;之前以"运动手段论"为特征的日本学校体育暴露出来的弊端,刺激了"快乐体育论"的诞生;胡伊青加与凯亚洛斯的"游戏论"则为"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概括而言,不应对"快乐体育"的"快乐"望文生义,把其单纯地放在方法论水平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学校体育的现实,从发生论、存在论的高度予以把握;"快乐"不是达成体育目的(体质、技能、社会性)的手段,运动亦不是获得"快乐"的手段,"快乐"作为显发游戏本质的要素,与运动同在。  相似文献   

10.
<正> 要实现一个国家体育的目的任务,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从广义理解,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形式和手段是很多的,如通过自然力锻炼、与卫生相结合、进行宣传教育等。本讲所论述的主要是那些通过身体活动方式来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形式和手段。一、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形式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形式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身体锻炼、运动竞赛。这些基本形式互相交叉,互相作用,共同完成体育的目的任务。它们在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上虽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其概念不同,有其各自的特点,主要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田径教学的困惑与对策--兼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田径教学内容大幅缩减的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重构成为体育教育领域重点研究领域。学校体育统得过死、思想僵化、内容乏味、方法欠缺、竞技化军事化严重等问题逐渐被揭示出来。在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上从手段论向目的论转化,提出并开始进行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为代表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改  相似文献   

12.
<正> 把学校体育仅只对口于竞技体育、把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仅只对口于代表队训练的单一对口的普及与提高的理论,不能全面地反映学校体育的客观实践。这种单一对口论,已经越来越明显地阻碍着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侧重谈对代表队训练工作的不利影响)。一、单一对口论脱离社会和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相应的充实和发展,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更重要了。社会和教育赋与学校体育的使命,既不单纯是促进学生体力的发展,也不单纯是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社会和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是: 1.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习惯、爱好,为终  相似文献   

13.
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一直存在着"技能论"与"体质论"之争,张洪潭教授在剖析两者的基础上援引"互补原理"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健身论"思想."体质论"属于目的层面,"技能论"是手段层面,两者不是同一层次上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问题,"技术健身论"将"强化体能"与"传授技能"同时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不恰当的,这也使得"互补原理"的引入值得商榷.但"技术健身论"仍不失为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其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健身强体之目的的思想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学校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实践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的多维角度研究学校武术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问题。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是由既互相区别又互相关联的4部分内容构成的价值体系,践行敬业价值观是学校武术永恒的历史使命,但疏忽敬业价值观的认识及轻视敬业观的教化,是当前学校武术普遍存在重技轻道的问题。学校武术应加强重道的教化,以社会主义敬业价值铸就学校武术的"道",并将敬业价值观与学生的武术学习、训练、比赛等各个环节,对贯彻学校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构成结构。调查表明,体育的各项价值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低参与率和体育能力的低水平及体育教学价值工作的薄弱,使学校体育的价值创造链产生断裂。剖析了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价值创造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应从价值目标、价值需要、价值手段等基本环节上进行修正,以实现体育价值的创造,为学校体育中的价值研究提供可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体验运动乐趣和培养刻苦锻炼精神的关  相似文献   

17.
体育竞争价值观及其对体育政策制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认识“竞争”的内涵,并对个体的体育价值观形成有一定影响作用。人们对体育竞争价值持有的基本观点是公平、遵守规则和道德,认为体育竞争价值观的形成能使个体得到精神方面的鼓舞和建立公平竞争的概念,能对社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促进作用。人们的体育竞争价值观给我国体育政策制定时的借鉴意义主要有,应突出体育竞争价值观引导的作用;应给予体育竞争价值观宣传的重视,要充分挖掘体育竞争价值理论深度;体育竞争价值观要求国家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进行协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园化作为一种独特的、高层次的社会亚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作用存在于学校。而作为校园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化,可以说是推动校园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有时也会成为校园化的重头戏。它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作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化。它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内容,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观、体育行为风尚等,因此,对于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体育手段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体育手段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传统的体育手段定义混淆了与体育之间的区别,以致出现了以体育手段代替体育的问题。广义体育的核心手段是为实现体育目的的身体运动。体育运动技术则是身体运动的高级形式。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不仅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还是体育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体育本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体育本质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而仍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当代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本质的内在联系入手,从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体育本质,以期为认识体育本质提供新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推动新时期体育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