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奇奇 《河北教育》2007,(10):25-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活”,“活”的课堂生机无限,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那么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呢?教师不妨好好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相似文献   

2.
王正勇 《考试周刊》2012,(84):76-76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就要实施开放式教学。“放”是教学的一条必要途径,“放”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敢于标新,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放”了就要“收”,“收”得要适时、自然,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放”,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放”的技巧、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展开“放与收”的设计,即选好一节课中的“大问题”,把科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然后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收”是师生互动、回应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过程,“放”是为了“收”得更有针对性,“收”是在“放”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物理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它不应该把学生变成戴着枷锁跳舞的奴隶,而要把他们变成在思维的海洋里自在遨游的健将和天使,让他们在遨游中体会物理的规律、定理、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收放自如,该收则收,该放则放。  相似文献   

6.
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放”与“收”,指的就是教学策略问题。所谓“放”,说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眼睛去看,放开手脚去做,放开头脑去想,放开嘴巴去说。所谓“收”,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小学英语是英语教学的起点,小学生初学英语时普遍感到新鲜,积极性都很高,要使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且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持久,把活动巧妙地穿插进英语课堂教学中去,实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问有限,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因此,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往往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应该适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收”或“放”,做到既巩固知识,又有效节约时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面我对英语课堂活动中“收”与“放”的运用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调控与放活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恰当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对提高音乐教育质量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调控就是要求教师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教学,并在学生开放活动后及时调节课堂秩序,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更好地学习音乐。而放活,就是要求教师给学生以较大的认知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拓展思维,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无目的地任意开放,不及时引导点拨,就会增大教学活动的随意性,产生“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的弊病,甚至会造成课堂秩序的喧闹与混乱,影响干扰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地学习,有的教师简单化地理解,重“放”轻“导”,一味地,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拨。有的一味“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了“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使教学偏离主题,违背了原文的主旨,造成文本价值观的失落。有的重视了读书,但阅读目标不明,要求不清,“信天游”式的课堂不乏其例;有的课堂齐读过多…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必须处理好实验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1 采用开放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充分放手 ,就要在实验课堂上创设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形成师生共同研讨课题的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毛细现象》一课时 ,在学生观察了毛巾、卫生纸等物体有“使水上升”的性质后 ,我让学生思考 :“你们已经了解了水能沿着纸往上升 ,根据实验桌上提供的材料 ,你们还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准备怎样解决 ?”学生根据我提的问题 ,马上就想到“水还能不能沿着玻璃片、玻璃管…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放”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放”是一条必要的途径,“放”是一种大胆的手段。“放”就要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敢于标新;“放”就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学会欣赏。但会“放”就要会收,而且还要收好。  相似文献   

12.
作文启蒙阶段宜“放”不宜“收”董玉琴一提到作文,学生往往感到头疼,老师也觉得犯愁,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得过紧,“放”得不够。所谓“放”就是放“构思”,放“个性”,放“文笔”,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所谓“收”就是“收...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众所周知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质量的高低 ,主要是由学生的成绩来体现 ,而教学质量又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 ,同时也应研究“学法” ,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具体作法。一、明确学习目的 ,让学生乐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要靠学生去消化、吸收 ,教师的教学要求要靠学生自己去落…  相似文献   

14.
钱正武  程红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104-105,124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上好第一堂课、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加强教学针对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这四个方面去探讨在“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目前,教与学的改进是体育教改的主要方向。多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从精讲多练入手,尽可能利用先进设施,启发学生愉快、自主、活泼地学习。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我学习及培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把较多的时间放给学生,有“收”有“放”,极大地活跃了体育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孙保华 《教书育人》2014,(11):38-39
异步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按学业基础、学习能力等分成甲组(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乙组(优等生和另一部分中等生)。教学时,甲组“以扶为主、扶中有放、着重领学”(动);乙组“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着重自学”(静)。然后“动”、“静”交替,甲组,自我消化;乙组,接受自学检查。“导”,即“引导”,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探”,即“探索”,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未知的探求和索取。  相似文献   

17.
邓睿 《广东教育》2012,(2):39-40
注重学生互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开放性教学要求教师“会放善收”。但“放不开、收不好”是普遍存在的教学困惑。本文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探索为例,通过对课例中概念建构部分教学的反思与重构,探讨在常态课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中的“放”与“收”。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引”与“放”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所谓“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创设良好的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先把什么都告诉学生,只让学生根据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分析、实践、思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放”,就是把学生放在一种独立探究事物的环境中,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去感知一些具体事物。不仅要求他们能亲自去完成一些观察实验项目,还要求他们学会动脑筋去自行设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通过自己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和亲身体会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以及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下面我就《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四册》《水》的教学设计谈谈“引”与“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是促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环节。当教师终于克服心理上的担忧,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尝试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之后,一个新的多向、多元、多样化延伸常常会让老师感觉到无所适从。这个问题的浮现,表征着教师的教学正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教师而言,核心的问题就是合理地处理“放”与“收”的关系。开放是生成“新质”的前提,但是,新质并不会在开放中自动生成。这需要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智慧,在开放中聚拢、转化与提升,实现课堂教学“放”与“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张卫星 《贵州教育》2013,(20):27-31
“学路”即学生学习的路径,是一个与“教路”——教师教学路径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促进自身学习力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主导”即教师从“学路”的角度构建并优化学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