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球科学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还取决于人们对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取决于地学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资源环境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探讨如何加强地学文化传播,实现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对此,含地学类高等院校的地学教育工作者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一批有深厚地学文化素养和较强传播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刘新良 《广东教育》2006,(10):39-39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交融。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或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但考生很容易混淆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传播手段,现举三例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
孙鹏祥 《贵州教育》2013,(23):45-48
文化是一条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的河,而传播则是民族音乐文化之河的核心和推动力:同时,也是将传承、教育、交流联接为一体、互为反馈——促进的纽带。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面临传承有限、文化断层、音乐文化传播与交流受困等许多难题,建立以传播为动力和先导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接受——教育——传承协同发展的创新理论架构,对于促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对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了精辟论述,为澡在新世纪建设中国政治文化指明了方向。高校有着传播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研究、传播的重要陈地。高校在网络文化及社会亚文化的冲击下,作为主流的政治文化日渐受浸淫,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高校政治文化的建设,对继承、建设、发扬和传播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受到重视,但也不可偏颇。根据特定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交往层次的提高取决于从对特定文化的认同和从属转变为对特定文化的超越。通过树立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更广义的文化教学和适合的文化导入原则等,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价值的传播,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延伸,它赋予文化价值创造普遍的人类化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传递社会主流文化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基本价值,符合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根本区别。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则主要是出于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新闻作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文化角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本色。文章论述,文化色彩、文化容量、文化体式是新闻作品文化品位的基本特征;新闻作品文化品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其文化功能的强弱大小。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社会主体创造出来的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支持系统。人类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是人类的基础性的文化活动形式,分为无意创造和刻意创造两种。文化传播是把文化元素从一个地方传布、扩散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分为有文化扩散、文化采借两种形式。文化建设是一种主要由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整个社会的文化引导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轨道上来的文化活动形式,包括正确评估本国民族文化、确立以社会现代化为轴心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处理各种文化系统的关系、兴办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市场等具体操作方法。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是人类开展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种基本文化活动形式。研究人类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有利于突出人类在文化创造、传播、应用上的主体性,增强人类在变革文化过程中的自觉意识;为我国发展文化事业提供理论启发,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品牌文化创造与传播的过程。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是塑造知名品牌的关键;是打造文化品牌的客观需要;可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促进地方和民族文化的传播。企业要搞好品牌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倡导与目标消费群体相一致的消费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品牌形象的宣传、采用品牌延伸战略,搞好品牌经营等主要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特征与管理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场所,具有传播形式复杂,传播内容多向选择,传播受众多层次的特点。从而产生高校文化相互勾通,促使高校文化社会化并不断进化的综合功能。正因为如此,深化全体员工的传播意识;建立多层次文化机制;开展全方位的文化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及三国,几乎所有的论者皆称道曹魏而轻忽孙吴和刘蜀,这种看法有失公允。孙吴尚文好学,注重文化教育建设,出现人才济济和文学群体的新气象。文人的雅集及南北文人相会交流的活动给孙吴文坛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孙吴音乐文化也别有风韵。概言之,孙吴文化虽不能和曹魏文化相并论,但为三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曹魏文化一并构成了三国文化的时代精神与风格。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情感、职业信仰,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具有成本效益的观念、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高职教育要以科技文化为核心,构建融入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4.
在形态学视野下,沂蒙文化是一种具有自己的结构和性能的形态。沂蒙文化形态的各种表现形态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了沂蒙文化形态的结构。沂蒙文化形态是具有沂蒙地区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渊源深远、地域性、多元性、多样性、经世性、开放性等特点。从历史地位看,沂蒙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连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也存在"连通性",并具可操作性。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扬弃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地包容于现代文化之中。既不能把二者混同,也不能把二者对立。实现这种连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论者,科学发展观恰恰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实现这种连通,必须统一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统一于弘扬"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诗学是从诗学与文化视角透视历史片段的共时性研究;文化研究是对文化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文学视角;文化批评是从文化视角对文学的批评研究。三个范式之间在关涉文化与文学方面有兼容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许多可区别之处的。然而国内学界对三个范式的应用有许多误读误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学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形式,笔者认为除了一些浅层次的因素外,最根本的是文化传统的差异。本文将从文化传统与教学文化的关系、中关文化各自的特征以及中关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教学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等方面去揭示中关教学文化的根本性差异,以便对中关教学文化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文化差异、文化沟通、文化融合这三个跨文化管理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把三者统一于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均属西方文化的范畴,但二者从来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早期美国人的脑海中,欧洲多是作为一种消极的形象出现,正是欧洲的专制、腐败、堕落才凸现了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在各方面的优越,也表明了“新大陆”与“旧世界”在文化上的二元对立。这样,美国文化中体现出的“例外论”最初主要是针对欧洲而言的。早期美国人的欧洲观不见得与实际完全相符,但却成为美国彰显其对世界承担的一种特殊使命的最好理由,也对美国处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镜像折射着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对共同语的冲击和变异已经突破了互联网的界域,其带来的不仅是深刻的语言文化冲突,也促成着语言文化的融合,并引起文化的变迁。应以平和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规范和引导网络语言,淘去其中的糟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