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保障我国大众健身的健康发展,从法制的角度阐述我国大众健身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大众健身中的法律法规也应不断的完善,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体育组织管理法律法规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管理法律法规等,用规范的法律操作标准和处理依据来解决和处理大众健身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保障居民享有体育的权利,使其更加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讨全民健身法制化建设,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全民健身法制化建设的内容与主要措施。主要结论:提高全民健身法制化建设水平,使全民健身更好地惠及民众,需要建立保障、调控、运行、评估、奖惩以及司法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法制法规来维护大众健身权益,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不断拓宽全民健身配套法律的覆盖范围,全面促进体育健身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1.城市社区体育配套设施建设立法现状(1)国家指导性法规建设现状:一是人大通过的立法,包括《体育法》、《预算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三是政府部门规章,如《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城镇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地方性法规建设现状:截止目前,全国除福建、青海、海南省外,都出台了地方性全民健身法规。2.城市社区体育配套设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1)部…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大众体育比赛经营的法律保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城市大众体育比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必须要运用法律法规手段来引导、规范以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从对比赛参与群体、经营者和大众体育赛事推动城市发展3个方面的法律保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已有的体育法规在某些方面难以跟上社会体育和体育产业新的发展形势。提出大城市大众体育比赛法律保障的相关对策,尤其应探索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提高体育立法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体有赖于我国体育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目前,我国体育法律体系暂可分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特殊人群体育、体育产业、反兴奋剂和体育纠纷解决6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调整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立法起步较晚,在调整复杂的体育法律关系时尚不够成熟、完善,目前形式和内容上均存在一定问题,部分领域纯粹依靠政策调整,法律缺位现象严重。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现状,在现行体育法律制度框架内梳理六大体育法律制度内容,明确《体育法》与体育领域法规、政策调整范围上的差异决定了其调整内容的概括性、普遍性与严谨性,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体育立法(含修法)及时、彻底地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所有问题。新一轮《体育法》修订既要直面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给我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要注重调整内容的有限性与原则性,规则的具体细化可交由法规规章完成,待时机成熟再将具备条件的法规逐步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经纪人及其活动逐步发展,而其法律法规问题亦逐渐凸现,主要存在国家体育经纪人管理法规缺损,各地区体育经纪资格证书的尚未互认,体育经纪人培训考核不够规范等问题,通过对我国体育经纪市场的法规问题分析,试图提出加快行政法规和法律建设,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加强经纪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克  黄文仁  骆映  谢洪伟  任慧涛 《体育科学》2012,32(3):10-16,27
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精神及基本原则,通过对建筑规划领域和体育部门相关法律法规梳理与比较分析,认为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法规正当性缺失是导致体育用地供给失衡、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社区体育用地公益性的法理辨析基础上,主张"划拨用地";并强调关注弱势群体:"别把保障性住房建成现代贫民窟";提出公共服务"下沉"到居民小区:建设五级大众体育健身设施网络整体构思,以及城市社区体育用地法规正当性补救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全民健美操运动的广泛开展,增强人民体质,根据《健美操活动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以下简称《锻炼标准》)是注重社会性和群众性的单项体育锻炼标准,适用于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农村和各级健身中心、社区普遍推行。《锻炼标准》的推行对象是全体国民。第三条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体操中心)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负责锻炼标准的制定、修改,中国健美操协会具体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主管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宣传、指导、管理并组织本地区(部门)各基层单位具体推行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 1995年将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的第一年,学校体育应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纲,全面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来开展工作。主要抓好法规建设,加强调查研究,转变职能,继续深化改革。具体工作安排如后: 一、召开全国学校体育管理干部工作座谈会(3月)。  相似文献   

10.
曹可强 《体育科研》2008,29(6):67-69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发现我国体育健身业发展较快,但还存在着服务质量较低、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为了保证体育健身业持续发展,主管部门要建立《体育健身业准入制度》,包括《体育健身业准入标准》和《体育健身教练职业资格标准》,并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队伍,加强对体育健身业的管理、检查与监控,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1949年建国以来国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局官网上的体育法律法规进行收集、整理,对学校体育涉及教与学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行法律文件1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规文件2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相关法律条例较多.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奥运金牌热形成强烈反差的仍是对全民健身的忽视和淡漠,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非对称发展。当前,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大大众体育经费投入、高水平竞技运动与社会大众结合等举措显得异常迫切。只有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的协调发展,才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观,才符合新时期国家和谐、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健身教育论》是林笑峰晚年的重要著作,其中汇集了林笑峰体育思想的精华。在该书中,林笑峰通过论述健身、健身学、健身课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健身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以《健身教育论》为研究重心,剖析了林笑峰“健身教育论”的理论渊源、思维框架与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健身教育论”的提出是对“真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2)“健身教育论”的核心观点为:健身与体育互为依存、健身学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业、体育教学应以健身教育为本职工作;(3)韩丹对“健身教育论”的质疑展现了他与林笑峰不同的学术追求;(4)“健身教育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唤起大众对体育功能的反思、为个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指导、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4.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不仅强化了体育健身产业的重要地位,而且对其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是当前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制度的主要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健身产业政策变迁进行了回顾,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规范管理与培育扶持(1994~2000年),二是引导消费与鼓励投资(2001~2010年),...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法和统计法,对我国健美操俱乐部市场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分析认为:(1)我国大众健美操俱乐部走市场化途径,是满足人们体育消费的必由之路;(2)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保证我国健美操俱乐部市场化经久不衰的重要手段;(3)改善健身环境,提高教练员指导水平,建立大众健美操俱乐部网络平台,是满足大众需求的科学健身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刘亚谏 《收藏界》2011,(2):113-115
二、管理对策(一)鉴定行业必须立法,以实现制度规范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古玩艺术品市场必须有完整的法规体系来规范和调整。多年来,我国针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体育强国战略下健康权的法治保障充分汲取“健康中国战略”与“全民健身战略”精粹,既切实保障个体健康权,又助力实现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协同并进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通过对健康权进行国际法、人权法层面的学理溯源,从主体、内涵、权利属性角度界定体育强国战略下的健康权,并提炼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评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关涉健康权的立法现状及不足,指出健康权法治保障的路径构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宪法及实体法层面完善体育强国战略下健康权保障的法律体系;二是从修订《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加快体育法律法规规章出台、细化体育政策制定、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规范五个维度来优化体育视野下健康权的“软硬法”规范。  相似文献   

18.
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的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网络覆盖面增大,城市体育公共设施日益完善,市民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所推进。但是,市民的体育健身参与状况仍不乐观。通过整理近三年来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章,探索我国市民体育健身参与的研究进程,认为:大众的休闲意识制约体育健身的广泛参与;市民体育生活化的愿景尚未实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与健身的个性需求存在矛盾;市民体育参与率的提高离不开体育志愿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厦门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地域分布日趋合理;良好的健身环境推进了城市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基本满足了市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各区街道和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宣传,为市民更加深刻地了解、更加科学地利用全民健身路径发挥了良好作用;有关法规政策为规范体育设施建设、保护、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社区体育设施数字信息化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为实现社区体育资源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体育规范的法律化》的论文[1]。该论文将体育规范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技术规范,另一类是体育道德规范,进而对体育规范和法律进行了异同点的分析。其中提出:从规范执行的强制力角度看,体育规则远远小于法规,虽然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