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屈辱的战争。我们不应该忘记;和平的阳光。我们更应该珍惜。解读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世界应早日铸剑为犁……本单元选文以叙事类文章为主。有新闻、小说、通讯、书信等文体。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作者既有“指点江山”的一代伟人,也有“激扬文字”的中外著名作家。学习本单元,要求:1.把握课文内容;2.评价人物形象;3.品味特色语言;4.体验特定情景与人物心情。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与战争形影不离.有瑞典学者作过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000多年间,世界上共发生了14513次战争.在此期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难怪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说:“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时代,会完全没有战争,很少有一代人以上是不经过大型战乱的.”战争不仅是一种攻城略地、生死拼杀的暴力行为,而且也与各民族政治、经济、科技、道德、宗教生活以及社会心态的文化现象有关.我们现在从科学的角度来考察战争文化的变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伍尔芙作为20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文学家和女权主义批评家,用女权主义视角审视了父权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文学状况,创立了女权主义理论,丰富了世界文学理论的内容。伍尔芙的女权主义思想包括女权主义战争观、女权主义经济观和女权主义文学观.我们在战争与政治、战争与文化、战争与性别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战争与性别的关系,落脚点在于论述伍尔芙关于妇女同战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南北战争打响之后.南方的庄园主们不甘心败给北方佬.他们仍然希望保留奴隶制。他们聚集在一起,想出了一条妙计。由于当时美国也流行决斗.他们于是在南方找了一个快枪手,用一火车皮的黄金作为酬赏.让他去找林肯决斗。这个家伙号称是全美国拔枪最快、射击最准的人,他欣然接受了任务:放心吧,我肯定会干掉林肯。  相似文献   

5.
王轶 《学语文》2010,(1):27-28
《诗经》战争诗研究的缺陷之一,就是尚未形成对。《诗经》战争诗。科学、统一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最普遍的观点是将《诗经》战争诗简单地定义为。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赵沛霖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曾说:“所谓战争诗又可称为战事歌、武勋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展开叙写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80年代的某一天.电视上正播出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我的一位同窗突然冒出一句:洋人的贵族也和中国的不同.你看:战争打起来了.俄罗斯的贵族子弟率先上战场出生入死:要是在中国,上战场的有几个“贵族”?我说:那是在保卫他们自家天下啊,该!  相似文献   

7.
人类产生后.战争也产生了,事实上在猿进化成人以前.为了抢食物、地盘、女人(猿)之类,猿与猿之间也经常打得头破血流.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开始用文字记录历史.翻翻历史.我们知道.战争从来不曾停息. 社会在前进.战争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也与时俱进.形式日益多样.花样不断翻新.人们从陆地打到海洋.又从海洋打到天空;从使用棍棒到刀矛弓箭.到火药枪.到坦克军舰.再到……隐形飞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复习题王志耕一、填空:1.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2.荷马史诗中特洛亚战争双方的主将分别是和。3.古希腊戏剧一般被认为起源于。4.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他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作。5.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她通常用罗马神话的名字来称呼。...  相似文献   

9.
日本国内关于日中战争论的动向[日]斋藤道彦今年是日中战争──用中国的说法是抗日战争结束的50周年.经过半个世纪的时光流逝,这场战争的亲身经历者在日中两国都已成为老人,战争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的历史.就连我本人,也是这场战争将近结束的时候出生的,确切地说是...  相似文献   

10.
娄玉玮 《学语文》2007,(1):7-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编了杜甫的诗歌名篇《兵车行》。《兵车行》确是描写战争的名篇,诗歌融感情于描写和叙述之中,展现出士卒被迫出征,亲人拦道哭阻的惨绝人寰的场面,揭示出连年战争造成的严重灾难:前方死亡惨重.边庭白骨遍地;后方田园荒芜,人心凄苦异常。在描写和叙述客观事物当中,树起了诗人自身忧心如焚的形象,深含着诗人反对穷兵黩武、同情苦难人民的强烈感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反对战争的思想。如果在讲授这一课,我们到此即止,就诗论诗,也未尝不可,但很容易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杜甫是反对战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通过对小说《施蒂勒》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分析,展现他所经历的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说明他如何处理超我、自我和本我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中所蕴涵的“自我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尔斯华绥《殷红的花朵》中的主人公莱恩南在经历了春的懵懂之恋、夏的炽热之恋、秋的成熟之恋后,终于完美地完成了他的人格建构过程。本文主要从石竹花的隐喻、莱恩南三个阶段情感的变化以及主人公在面对"挚爱"与"欲爱"的抉择这三个方面来阐释主人公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段西宁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113-117,122
裕仁天皇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究竟做了什么?他有哪些战争责任?战后为什么天皇未受到惩罚?本文着重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意识流方法是指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事件的发展时表现了复杂的层次,用许多层次的交织形成再现生活的一种方式。从该方法在《推销员之死》中的巧妙运用着手,可以分析和探讨其对主人公形象塑造和作品主题深化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卫忠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49-51,122
史诗以阿喀琉斯个人为中心线索和情节发展的依据,表明它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对重大事件的决定性影响.作品所刻画、讴歌的英雄人物都是个人主义的典型.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史诗将作战的动力归之于英雄们的个人功名心和物质利益.这些都显示史诗是一部宣扬个人主义思想、赞美个人英雄的作品,个人主义是作品一以贯之的主体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 ,丘逢甲是一位壮烈的民族英雄。但由于种种原因 ,其英雄主义特质一直未被人们认识和承认。本文从丘逢甲的英雄观、英雄壮举、影响其英雄评价的原因等 ,对其英雄主义精神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永别了 ,武器》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是作者的“影子”。他受资产阶级欺骗 ,怀着美好的理想参战 ,在参战的过程中认清了战争的真面目后采取了反战行动。然而个人无法与战争、社会抗衡 ,他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感到了迷惘。他是“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论证僧格林沁弃大沽、天津到通州,不是因为贪生怕死昧于用兵,而主要是遵奉咸丰皇帝的旨意。因此,不应把京师失守的罪责完全归于僧王。  相似文献   

19.
大冈升平是日本战后派文学旗手之一。他的《俘虏记》与《野火》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实性小说。作者以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和深切体验 ,运用传统的写实和心理分析手法 ,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 ,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与非人道 ,战争给日本民族和民众带来的苦难和心灵创伤 ,表现了人们强烈的反战情绪和渴求和平的愿望 ,对战争、死亡、人性、道德、人的命运及存在价值等问题作了深远的理性思考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反战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儒家的思想观念,但是刘勰的思想并不只是单一的儒家思想。他在《檄移》篇中所透露出来关于军事战争的观点:如重视心理战,重视民心向背的问题,认为应该师出有名,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中,应该授权予将,在作战前要具体分析战争形势,不能盲目出军,战争中可以使用计谋甚至诡诈之术等,这些观点都很清楚地显示出他受到兵家思想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