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大义     
“你知道什么是体育?”——“你说什么是体育,体育就是什么!”“篮球是什么?”——“NBA”!大概没几个人会说:“篮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云云。“足球是什么?”——“世界杯”!喜欢足球,热爱足球的知道什么是世界杯,不喜欢足球的人也知道世界杯是什么玩艺儿。“学生喜欢的是什么?”——《篮球飞人》乎?《灌篮高手》也。  相似文献   

2.
一个坐垫     
臧淑杰 《山东教育》2008,(10):38-38
“这是什么?” “是衣服吗?” “不像。” “那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从词性的角度看,“美”本来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形容词只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不指称事物本身。追问“美是什么”犹如追问“愉快是什么”、“好是什么”、“慢是什么”,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从概念的角度看,“美”是属性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属性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而不反映事物本身,不存在“是什么”的问题。从事实的角度看,“美”表述的是一种主观情感状态而非客观实体,追问“美是什么”是缺乏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4.
1、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①全句的主语是什么?②“抖着”的主语是什么?③“易主”是什么成分?④“原因”是什么成分? 2、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着了迷,终于完全失掉了理性,产生了不管是哪个疯子头脑里都不曾有过的一种奇想。①“着了迷”是什么成分?②“产生”的主语是什么?③“寄想”的定语是什么? 3、列宁同志和我们永别时嘱咐我们要保护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①“我们”是什么成分?②“嘱咐”的状语是什么?③这个状语是什么结构? 4、象鼻虫根据各个小眼睛看到同一物体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教什么?——教文章出处、教“不如”句式、教“而”“夫”用法、教“地”“非不”“也”的含义、教“中心论点”与“文章主旨”的区别.为什么要教这些?——这五个内容是连贯的、递进的,它依次回答了:文章的出处是什么?“中心论点”句是什么?第一分论点是什么?第二分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这是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教学思路的.这也是“从大处着眼”确立的文章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一句话必须有头,有尾。什么是头呢?一句话的头,是指句子中的“谁”或“什么”。“谁”?是指人,“什么”是指人以外的所有的东西。什么是尾呢?“尾”就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匡正误区:“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区分 作为对“双师型”职教教师的解读,我们在指出“双师型”职教教师“是什么”、“究竟是什么”的同时,也应指出“双师型”职教教师“不是什么”,指出“不是什么”正是为了防止对“双师型”职教教师的认识跌入“知识的幻相”。  相似文献   

8.
1 “文本是什么”与“文本意味着什么”。“文本是什么”与“文本意味着什么”是两个问题.它们所期待的答案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它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2004,(12):6-13
1、什么是“两基”? 2、什么是“两基”人口覆盖率? 3、截至2002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是多少?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是多少? 4、什么是初中毛入学率? 5、什么是青壮年文盲率? 6、什么是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文体知识”涵盖哪些?如何划分“轻”“重”来教?文章将参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凭借认知心理学所选定的四类文体知识,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语言发展需求,轻“事实性”、避“概念性”、强“程序性”、展“元认知”,促进高年级学生读“什么”是“什么”,进而写“什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则作文题应该“写什么”与“不写什么”,只是想当然地依靠“我以为”“我觉得”“我估计”的习惯性思维是不能进行正确解答的,只是按照传统方法分析一下作文题的材料、任务和要求也是不能完全奏效的。从“情境”“任务”“显隐”三个维度综合分析应该“写什么”与“不写什么”,或许才能正确而有效地进行作文审题立意。  相似文献   

12.
锤炼语言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添枝加叶”、“点石成金”、“高山流水”法。一、添枝加叶一个简单而完整的句子只需要写明“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谁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也就是主、谓、宾主干齐了就行了,但这样的句子读来总  相似文献   

13.
蔡康永 《课外阅读》2009,(16):45-45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很多爹娘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4.
地理概念是组成地理知识“大厦”的“砖瓦砂石”,比如“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沿岸有许多优良海湾和海港”(《辽阔的海疆》)这句话中就有“海域”、“海岸线”、“海湾”、“海港”四个地理概念。只有切实理解了什么是“海域”,什么是“海岸线”,什么是“海湾”,什么是“海港,才能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因此,要特别注意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期准确理  相似文献   

15.
一、“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配套的人教版《教学参考书》译之为:“古代和现在(基本精神)(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基本精神”指的是什么?什么东西是相同的?读后仍感茫然。这样硬译似不可取。原句是个省略句。古今“什么”一也,人与我“什么”同耳,这两个“什么”省略了,要补出来才能使文理贯通。第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课程实现由“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那么什么是“知识本位”?什么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快乐阅读》2020,(2):77-77
“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是什么感觉?”“约会要带充电宝。”“土豪程序员的配置都有什么?”“女朋友。”“你听过的最狐独的话是什么?”“同学,作业就剩你没交了。”“您好,我是XXX号客服,很高兴为您服务。”“那说说吧,你为什么高兴?”  相似文献   

18.
【问题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高中语文“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课型概念。苏教版教材更是在每一个专题前明确标示本专题所要采用的课型。然而,究竟什么是文本研习课、什么是问题探讨课、什么是活动体验课以及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究竟“文本研习”是谁在研习?“问题探讨”要不要“以文为本”?“活动体验”可不可以脱离文本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阅读这篇文章时,要思考以下问题: 一、《清醒的“大碗茶”》,文章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命题?“清醒”的含义是什么?“大碗茶”指什么? 二、清醒的“大碗茶”清醒在什么地方?主要哪些地方表现它的清醒? 三、“大碗茶”唱出了令人感佩的“三部曲”,其“三部曲”的内容是什么?基调是什么?你“感”在哪里?“佩”在何方? 四、“大碗茶”是个商业企业,是做生意的,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的话】 现在中小学写作课在教些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教生活”,具体的教学形态是教学生“生活(活动)一番”。这种集体无意识选择是以下列写作观支持的:对于写作来说。关键是“写什么”,即写作的内容;而“写什么”的关键是“要有生活”。因此,解决了“生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解决了“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作的问题。这一“写作观”似是而非,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