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鸿浩  毛展  张郑国 《新闻世界》2011,(11):110-111
本文以舟曲特大泥石流中大学生王凯“微博”直播灾情为案例,研究在特定事件中微博的传播过程,并结合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自我表露、符号互动等理论提出了描述特定事件微博的“3+2”传播模式,对一般事件中微博传播模式的解读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欧  李倩 《新闻世界》2010,(11):143-144
本文从东西方传播视域差异剖析了传播学,简言之,东方传播学侧重的是人际传播以集体为导向,而西方则侧重于大众传播以个体为导向,造成这种差异与两者之间的价值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文探讨了新亚洲主义下传播的本土化研究,并指出新亚洲主义应当成为亚洲传播学的研究范式,最终以传播为介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姚帅 《今传媒》2016,(1):95-96
在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微博传播中,其传播形态也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微博使用用户及其绑定的一体化信息——节点成为微博传播的基本动力,而其中的关键节点更是对舆情扩散和舆论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2010~2015年12件热点高校突发性事件为研究对象,探寻出其中的关键节点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及影响力特征,并针对提升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引导能力给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布会是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信息交流方式,但它又不是纯粹的人际传播,而是受到大众传播规约的特殊的人际传播,终极目的仍是大众传播。在这种特殊的传播情境中,发言人深入理解发布会  相似文献   

5.
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文 《新闻知识》2012,(5):108-109
作为新媒体重要形式的微博,其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的全民传播特点,使得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迅速性、开放性等,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影响,既为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传播的节点,每个人都是关注者,每个人都是被关注者,这种新的媒体生态环境的生成,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微博产生的巨大压力,传统媒体开始与微博融合,以寻求新的突破,本文着重阐述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胡小川 《传媒》2016,(5):60-62
随着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爆炸性扩张,以大众传播为主导迅速向人际传播为主导的社会舆论格局转变.社会舆论实际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组成的主流舆论场,一个是由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成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7.
超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1]人际传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众传播媒体中,如网络互动、电视访谈、广播热线.而网络又是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渗透力最强、互动性最强、人际性最强.网络传播是超人际传播的一种.超人际传播结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本文给超人际传播下的定义是:网络媒体或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人际传播交流方式.超人际传播更优于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超人际传播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微博上,流言传播的成本大为降低。个人不需要花时间转述,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发出流言。其次转发可以显示出转发者并非流言的源头,相对而言个人不需要对信息传播的后果负直接责任,风险较小。最后,微博是一个不同传播类型相融合的平台,它既不是纯粹的人际传播,也不是纯粹的大众传播,人际信任或者人际关系距离的影响降低,也促使了流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对大众传播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即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机构通过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传递讯息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笔者始终认为,大众传播是对社会影响最大、最广的一种传播方式,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由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随着中国互联网以微博、SNS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大众传播为主导开始向人际传播为主导的社会舆论格局转变。新老媒体融合趋势加快,网络媒体主流化受到业界认可。综观年度舆情热点可以发现,我国以社会化自媒体为先锋,传统媒体和网  相似文献   

11.
微博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国内图书馆微博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微博更新发布频率低、缺乏同行"关注"意识、"粉丝"普遍较少、与读者交流少、缺乏科学管理等不足。图书馆应在多个微博平台建立账户,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建立多种类型的微博账户,开展专题服务;充分利用微博的各项功能,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设置专人对微博进行管理,规范微博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浪微博特色功能的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新浪微博作了简单介绍,并论述了新浪微博的领跑地位。之后分别从新浪微博的@功能、微博短信提醒、微直播、微访谈、微盘、微群、微应用等功能上阐述了新浪微博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微博应用于图书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传统医学期刊与新媒体微博共赢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缨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2,24(3):269-271
《中华消化杂志》借助丁香园网站医学专业会员汇聚的优势,开设了丁香客微博官方主页,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活力、高效率的线上交流平台,大大增进了编者与读者及作者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微博平台让临床医师及时了解到消化领域的发展动态,拉近了读者和作者间的距离,提高了杂志知名度,增加了杂志的发行量。网站借助入驻杂志的业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网站,帮助网站打造品牌形象,推广延伸产品和服务。我们的实践表明,传统医学期刊与新媒体微博相结合实现了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Myspace9911”微博社区为实证分析对象,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思想,通过核心-边缘分析、整体网络分析、中心性分析、子群分析,界定社区交流网络核心与边缘区域,发现网络权力节点,划分交流子群,探寻不同分析结果间的异同与联系。这些研究信息有助于把握微博社区中非正式交流的一般规律、增进用户交流与合作、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不同的舆情信息工作理念产生了参差不齐的传播效果。以雅安地震为例,选取两家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的政务微博在舆情信息发布和传播上因信息内容、传播语境和文本形式的不同,展现出“塑造仪式”和“服务受众”两种舆情信息工作理念。最后提出政务微博应当围绕受众需求改进舆情信息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微博客是2.0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它以独特的记录思维过程传播形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微博客应用于图书馆进行服务,将搭建一个对知识获取、共享、交流、传递及应用的互动交流平台,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等效果,提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具有极大的潜力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图书馆能够利用的新的服务平台,具有易操作、快捷性等特点,给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文章对图书馆开展微博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着重从技术、用户、馆员、工作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图书馆开展微博服务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用户满意度视角下微博客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作为一种便捷的微内容分享方式,微博客已得到互联网用户的广泛使用。为提升微博客服务质量,在归纳微博客服务内容与组织的基础上,依据网络服务满意度研究成果和微博客的特色,从用户满意度角度出发,设计微博客服务质量评价模型,验证影响微博客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因素,并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微博客服务质量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务视阈,探究档案微博现状,为档案机构开展与优化档案微博服务提供参考意见。选择八个有代表性的档案微博账号作为样本,通过西瓜数据平台,对样本微博运营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当前档案微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优化策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档案机构可以从组织、观念、内容、认证四方面对档案微博服务进行优化,提高档案微博的档案服务能力与质量,进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马捷  孙梦瑶  尹爽  韩朝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8):73-77,81
指出微博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内容、信息人和传播路径。认为信息人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组织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信息人角色在微博信息生态链中频繁转换,并构成节点之间强关系、弱关系。论述微博信息生态链的形成受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构建微博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