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教育是一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精通法律、信仰法律、忠诚于正义的法律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目标,进一步为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法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定位法学教育目标,现存的法学教育体制有何弊端以及法学教育如何发展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凝结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他领导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依法治国提供了经济条件;他大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政治基础;他主张精神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为依法治国创造了思想化氛围;他要求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提供法律支持;他积极推进法学教育事业,为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邓小平为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使我国的法学教育承担起培养人格高尚、熟悉法律及公平、正义的法律人才的伟大使命,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法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法治的关键靠人才,其法学信仰、法学理念、法学素养及对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领悟、操作能力,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法治的进程。不言而喻,缺乏适应时代需要的法律人才,现代法治的构建只是一句空话。法治的人才从哪里来?靠培养,靠我们的法学教育。法学教育的主旨是孕育现代法治人才,具体地说,是培养法律实践者(包括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和法学研究者(法学科研教学人员)。要实现法学教育的应然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法学信仰、科学的法学理念、优良的法学素养、能把握法的时代精神的法…  相似文献   

5.
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培养大批法律职业人才,实现司法队伍的职业化。而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必须改革现行的法学教育体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职业化。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推行,加快了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进程。高校法律援助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将对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为各少数民族快速健康发展培养的精英,其知识、能力、素质,特别是法治观念、法律信仰直接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和质量。然而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却面临着理工类、文科类大学,学校内部分专业、分科目教学等表层显性困境和民族宗教信仰与法律信仰冲突,法律信仰教育与传统法律文化不足等深层隐性矛盾。只有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宗旨,把法律信仰教育融入理论教育、实践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真正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法律信仰教育体制机制,才能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精神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召开,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对于当下法学教育改革转型、推动法学教育的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依法治国的提出促进了法学界对法学教育问题的反思,而对法律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成为法学教育问题的最终落点。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对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传统法学教育弊端,提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以期在法律实用主义视角下对法学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对培养法律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法学教育在办学规模、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就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还无法完全满足当下依法治国提出的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为法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法学教育应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启蒙并发展权利文化、培育并弘扬法律信仰、注重并增强实践技能的三大使命开展法学教育,促使法学教育真正实现自己的使命,推动法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律信仰教育是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法律信仰的内涵以及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认为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军队的需要。通过培养军校大学生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信仰,使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现代军人。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系统分析我国现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法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准确定位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的层次和水平,建立科学的法学教育评估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的法学教育才能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才能与国际法律文化接轨,才能有利于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理念基础。法律信仰的虚无,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障碍之一。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工具主义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理念的生成。为了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中的作用,法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一方面,法学教育必须把法治教育作为重点,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作为培植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把培植公民的积极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抛弃法律工具主义。法学教育的路径在于陶冶公民的法治品格,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需要法学教育的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为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改革和发展法学教育,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是我国顺利进行对外开放,成功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进一步落实法学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改革法学教育体制;紧紧抓住提高法学教育质量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基石这样的理念已被法治社会的建设者们所接受,并向着这一方向做着各种努力.因此,法治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更离不开社会主体对法律神圣的终极信仰.法学教育最根本、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培养法律人的法律信仰.然而,中国的法学教育却面临着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危机.所以,必须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遵循认识规律,从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重视高等法学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教育是树立法律信仰、实现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教育存在着法律信仰教育严重缺位、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地位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努力培养和强化法科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完善高等法学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育应培养治国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人才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反思我国目前法律人才的表现尤为欠佳,法律职业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法律人的法律伦理、法律信仰、公平正义观念缺失,司法不公和腐败层出不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法学教育的失败难辞其咎。追本溯源,应当改革目前实用主义的法学教育观,加强法律信仰和伦理教育,拓展法学学生的人文视野,整合现有法学教育资源,集约化而不是粗放经营,建设高质量的法学院品牌,走精英化而非大众化的法学教育之路,以真正培养社会满意的治国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马红娟 《考试周刊》2008,(2):140-14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关系密切,但又不能拘泥于此,因为法学教育应当是多层次的,“门槛型”、“精英型”与“名流型”是法学人才的多元模式。法学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律的规则——规则的操作与技能——形成规则与指导操作的法学理论——形成法学理论的文化背景与思维传统的法律体系说的外部灌输,而且应注重促使学生从法律的他律转化为道德的自律乃至法律信仰的“内心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学教育的门槛效应、优化效应与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针的实施,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民众对法律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法学专业与法学教育引起更多的关注。当前,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存在办学机构泛滥、专业设置混乱、教学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与"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本研究认为,改革中国的法学教育、并使其适应和服务于法治要求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中国不断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时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的时期。中国一直倡导依法治国,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使国家、公民的各种行为纳入到法律调整的范围,法律渗透到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各个环节,每一个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极其激烈,法学教育日益成为法制建设的根本。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法学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也与我国加强法治建设不相符。本文将对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的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办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法治社会要靠“法律人才”。法律学问、社会常识、法律道德三者兼备称为“法律人才”。我国现阶段更多的是法律从业人员 ,距“法律人才”的内涵要求相差甚远。研究法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及其支撑基点 ,改革现有的司法体制和法律法学教育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是有效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