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窦云莲  李昊青  张鹏  王斌 《现代情报》2018,38(11):33-38
[目的/意义]旨在从舆情生态视角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的治理对策,从而为我国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微信政治谣言的传播特点,并从舆情生态视角剖析治理微信政治谣言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论/结果]微信政治谣言的生态治理,要充分把握微信政治谣言的特点与演化规律,加强人防与技防的深度融合,从"主体—信息—环境"整体上推进微信舆情生态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明  曹海军 《情报科学》2020,38(3):154-159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的频发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生发的重要导火索,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对于舆情的导控及治理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四个要素提炼出事件信息、发布主体、信息受众、信息技术及信息环境五个解释变量,通过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40起突发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据此得出三个有效的条件构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容易激发公众负面情绪,提升网络舆情的生发热度;良好的信息环境在方便公众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发;发布主体的非理性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玉亮 《情报杂志》2012,31(4):54-57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的心理状况,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舆情主体心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原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主观焦虑的强化与放大,二是集群情绪渲染与个人理性的迷失,三是心理失衡与情感宣泄的交织与碰撞,四是政治不信任的累加与表达机制的失语.科学导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需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响应与安全恢复机制、突发事件处置的信息通报与透明化机制、利益调节和社会心理平衡恢复机制以及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成长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网络信息的快捷性、非理性加剧了网络舆情生态的失衡与恶性发展。厘清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机理,为辅助政府相关部门防范化解舆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分析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将舆情系统划分为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子系统,构建信息供需、情绪态势双重失衡环境下的系统动力学舆情演化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论]结果表明: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四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风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双重失衡环境下事件危害程度、网络媒体的涉利程度、网民参与约束、意见领袖作用、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等因素对网络舆情风险影响程度较大。最后,从网民主体信息溯源、形成心理震慑效应、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抨击处罚恶意营销媒体、强化网民媒体自我约束、加大问责监管力度防范化解舆情危机,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世文  杨晨雁  刘劲  邵琦 《情报杂志》2023,(11):105-112
[研究目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和社会的稳定。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内容及结构进行规范,为政府进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网络舆情预警提供支持。[研究方法]通过网站浏览、案例分析、文献调研等实证研究,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对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各类网络舆情信息源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核心元数据元素,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研究结论]通过梳理元数据框架,根据各类网络舆情信息源的概念和特点,从舆情客体、舆情主体、舆情本体、舆情载体为核心描述角度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设置与重大突发事件关联的专有元素,并对元数据框架进行描述效果应用,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存储、利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当今,在多极化信息传播模式下,及时防范和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迫在眉睫。[方法/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突发事件案例,对其产生的网络舆情数据加以采集与组织,接着进行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定量化的测度分析,试图挖掘与识别关键节点并解释其内在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结果/结论]根据本文案例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结构本身的控制对策;借助香农信息通信理论,提出了针对舆情主体的信源(政府)—信使(媒体)—信宿(公众)思维变革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对策;基于善治理论,提出了政府应坚持"善治"理念,与公众协同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新时代呼唤构建良好的网络舆情生态,微博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有助于舆情监管部门制定相应引导策略。[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微博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并结合新浪微博突发事件爆发期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微博平台信息生态系统中舆情用户的信息素养较低,对舆情的理解能力较差,舆情用户缺乏主动沟通的能力。监管部门要注重对舆情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促进微博不同舆情社群的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8.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泛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呈现泛化现象.在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扩散速度快、破坏性强和舆情主体同质性强是其主要特征.指出舆情议题、舆情指向和舆情表达的泛化是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泛化的主要表现,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网民成见系统的作用,媒介报道的倾向性和涉事高校的舆情引导,并简要分析这种现象的辩证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力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使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成 为国家理政治国的重要工具。具体立足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的构建方法与过程。【目 的/意义】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构成维度,具体包括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及时空维度;其次基于网络舆情生态的 不同维度,分别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知识图谱及网络复杂性分析法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最后,以“重庆 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生态多维图谱构建做进一步解释说明。【结果/结论】分别从主体图谱、客体 图谱及时空图谱揭示网络舆情生态的动态变化及演化规律,为网络舆情生态的监管及治理提供参考及建议。【创 新/局限】本文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网络舆情的主体—客体—时空环境图谱,全方面揭示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过 程。目前研究案例仅仅针对微博平台,后续研究将着眼于更广泛的新媒体平台及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通过互联网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又将突发事件反复发酵,使突发事件舆情信息 生态链系统得以演化。【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构建突发事件舆情信息生态链系统,分析其系统构成要 素,利用协同学理论及系统动力学方法,阐述突发事件舆情信息生态链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结果/结论】提出突 发事件舆情信息生态链系统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立足信息生态视域,研究主体—客体—时空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生态的动态演化,通过不同维 度的网络舆情文化引领方式及机制,促进网络舆情生态化发展,为网络舆情监管与治理提供新思路,推动网络文化 生态建设。【目的/意义】对网络舆情主体、客体、时空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进行描述,并以此构建网络 舆情生态的全景模型。依据网络舆情生态的研究维度提出主体引领、客体引领及时空环境引领的文化引领维度, 并提出相应的文化引领机制。【结果/结论】针对主体—客体—时空环境三个维度,分别提出文化育人机制、文化服 务机制及文化创新机制,对网络舆情治理及网络文化生态建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创新/局限】创新性地从主体— 客体—时空环境将网络舆情生态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推动网络舆情治理及文化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构建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预警指标可以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信息与信息环境的关系,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预警,维护社会安全和公众秩序。[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调查法,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并选择"武汉开通在线问诊"和"杭州开通健康码"两项网络舆情事件,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进行实证评估。[结果/结论]依据提出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实证表明"杭州开通健康码"事件具有较高的热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线社交用户的信息行为对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借鉴"用户画像"的思想,提出了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的概念,围绕人类动力学研究视角构建了在线社交用户的舆情画像模型,最后从舆情信息传播的时间间隔分布、活跃度分布、时间间隔重标度、交互热度、阵发性和记忆性等方面对在线社交用户信息传播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可全面揭示其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实现对用户基本信息与舆情传播信息的有效收集、有效识别与定量分析,从而为网络舆情生态环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政法事件微博舆情传播成为政法机关面临的新问题。对政法微博舆情传播进行研究,有助于剖析微博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学规律。[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政法微博舆情生态系统,以聊城于欢案政法事件为研究实例,将新浪微博舆情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内的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信息3个因子的传播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因子中用户粉丝数和关注数均符合幂率分布且呈断尾分布特征;信息因子特征量符合指数分布;环境因子特征量具有长尾分布特征,政法微博舆情传播符合信息生态学的互生再生规律、动态平衡、协同进化规律。文章的研究对政法机关舆情监管部门把握微博舆情传播规律及舆情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剖析微博舆情生态全貌,更全面揭示微博舆情生态的全景。【方法/过程】以生态学 理论为基础,结合知识关联的思想,对微博舆情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揭示,提出了微博舆情全景生态这一概念;对 其构成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行了解析;从三个维度对微博舆情生态的全景进行了描绘,并最终构建了微博舆情全 景生态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对微博舆情全景生态的解析,得出了微博舆情生态的全景维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分别是:客观存在、关联关系、运动本质即超网络结构、多维图谱、传播机理。【创新/局限】由于本文是对微博全景生 态的宏观概述,所以对微观层面的要素关联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后续研究中将对其全景生态模型进行更深层剖析。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张梦溪  吴江 《情报科学》2022,39(1):31-37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和演化规律,提出新 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相关网络舆情引导和舆情治理建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从信息、信息人 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分析舆情事件,构建信息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方舱医 院事件为例,运用主题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舆情内容演进和情感演化规律,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舆情传播分析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刻 画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反应,分析舆情传播规律与演化趋势,挖掘不同分析维度的内在关联。【创新/局限】从信息 生态学视角出发,基于内容、用户和情感等维度构建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下一步将结合二模网络、知识图谱等研究 方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中舆情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衍生舆情是舆情治理刻不容缓的难点和不可回避的重点,本文旨在揭示舆情信息衍生规律, 正确把握舆情导向,为舆情引导提供依据。【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理论,界定网络舆情信息生态群落衍生内涵, 分析其构成要素及作用关系、衍生效应,并划分横向和纵向两种衍生方式。基于改进SIR模型,分别构建网络舆情 信息生态群落横向和纵向衍生模型,刻画衍生过程。【结果/结论】横向衍生主要体现在同类事件单一话题之间融合 关系,纵向衍生主要体现在单一事件多个话题之间继承关系。对初始状态、衍生率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系统状态 的变化,为舆情引导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