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周欢  张培颖  黄晓怡  李轶芳 《情报杂志》2024,(2):135-142+117
[研究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网络舆情事件发展态势感知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为网络舆情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在舆情事件发生时,及时感知其发展态势,厘清其演化特征和规律,藉此提出相应建议,对引导与治理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提出一种融合态势感知理论和用户画像的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首先,采集舆情事件时间、空间和强度要素相关数据。然后,划分舆情演化阶段、分析网络舆情扩散属性和情绪强度属性的特征。最后,构建Grey-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网络舆情扩散属性和情绪强度属性的后续发展态势。[研究结论]从事件系统视角出发,构建了融合态势感知理论和用户画像的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整体性地探究舆情事件时间、空间和强度要素特征,能够较为全面地阐述网络舆情的演化态势,并可靠地预测其未来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网络信息的快捷性、非理性加剧了网络舆情生态的失衡与恶性发展。厘清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机理,为辅助政府相关部门防范化解舆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分析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将舆情系统划分为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子系统,构建信息供需、情绪态势双重失衡环境下的系统动力学舆情演化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论]结果表明: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四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风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双重失衡环境下事件危害程度、网络媒体的涉利程度、网民参与约束、意见领袖作用、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等因素对网络舆情风险影响程度较大。最后,从网民主体信息溯源、形成心理震慑效应、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抨击处罚恶意营销媒体、强化网民媒体自我约束、加大问责监管力度防范化解舆情危机,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热度,研究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仿真,验证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网络舆情事件中热度的形成过程.分析事件作用、网民作用、媒体作用和政府作用等四方面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给出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策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和分析主要网络舆情定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网络舆情的主体、客体、本体和载体,重新界定了舆情和网络舆情的定义,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一事件、一连串事件、一组事件和混合事件四类。指出网络舆情的边界应起于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止于舆论形成,或现实世界中占主导地位的针对性行动出现,或舆情消亡。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将一般意义上单一的演化过程分解为四类演化过程,并分别探讨了其对应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演化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群体由于文化素质高、思维活跃、关心社会、思想不够成熟等,在网络敏感事件的诱使下容易在网络上形成一些过激语言和行动,从而形成一些大规模的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有必要清楚地了解各类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和预测。本文通过搜集5个典型的高校网络群体事件舆情演化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舆情演化规律模型,得到了各类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演化的具体规律,为科学预测和及时应对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提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事件的因果和顺承关系,构建事理图谱揭示事理发展脉络和演化规律。[方法/过程]以微博相关评论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因果关系标识、事件影响因子和时间因子等维度识别事件间的关系,提取因果和顺承事件对;采用层次聚类将相似度较高的事件泛化为一类,构建新冠肺炎网络舆情事理图谱,并对生成的舆情演化路径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因果关系演化路径具有事件少、演化路径短等规律性特点,且同时包含顺承关系事件和伪结果事件;顺承关系演化路径具有事件数量多、演化路径较长、交叠变化等规律性特点,且能够揭示舆情演化的关键节点。通过构建事理图谱可以快速区分突发事件舆情的噪音和关键信息,充分体现其在监测、预测和管理中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索河南暴雨事件的网络舆情情感演化特征,为自然灾害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网络舆情发展中情感演化视角,构建了河南暴雨事件网络舆情处理分析模型,以微博舆情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owNLP、词云等方法揭示其情感特征和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网络舆情处理分析模型能够合理划分舆情演变阶段,发现舆情演变规律,为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王超 《现代情报》2009,39(12):121-130
[目的/意义] 对我国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要素进行内容归纳和关联分析,以发现网络舆情演化的结构特征,丰富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共性认识。[方法/过程] 以人民网连续12年发布的《我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115个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和共词网络分析方法,从"主体-主题-风险-诱因"四大维度来透视我国网络舆情事件的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府际问责、政民互动与警民冲突构成我国舆情生态的基本主体关系;公众安全感和政府公信力在共词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经济利益、公平正义和道德诚信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永恒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旨在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和舆情追踪,为政府有效掌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支持。[方法/过程]以"罗一笑"事件为例,在建立加入特定事件语料情感分类词典和构建情感倾向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统计该事件微博文本的情感性强度和情感类型,从而划分网络舆情演化阶段。[结果/结论]揭示了舆情演化各阶段的特征与规律,据此提出引导网络舆情情感演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占到绝对的主导地位,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公众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变革了网络舆情的发展环境,对于网路舆情演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下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与传统网络下舆情的动态演化相比的特点,分析了移动网络下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移动网络下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提出了移动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的受众注意力资源的分配机制,提出了网络危机舆情势能等相关概念,通过NetLogo平台进行多主体建模,模拟了危机事件爆发后危机话题和注意力资源的变动过程,探讨了受众注意力资源分配机制对网络危机舆情演变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模型中相关参数对演变规律进行了描述,提出相关的管理启示。
Abstract:
The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audiences' attention resources in the online public opinion evolution process is discussed. The concepts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online public opinion on crisis and so on are put forward. By the use of the multi-agent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NetLogo platform,this article simulates the change process of crisis topics and attention resources after the crisis incidents break out,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audiences'attention resources on the evolut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on crisis,and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law by changing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Finally,some inspirations for cri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反腐已成为现实社会的一大热点, 但却鲜有文章进行网络反腐舆情与传播规律研究。本文从舆情演化和传播的角度研究网络反腐, 首先通过动力场理论深入分析网民个体参与网络反腐的行为机制并建立影响模型, 然后运用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模拟, 最后用百度指数进一步验证模型结论。研究结果不但揭示了政府行为是如何影响网络反腐舆情的演化结果的, 同时揭示了政府何时介入舆情能极大提升人民参与反腐的热情。本文为未来网络反腐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亦为舆情研究探索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以建立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畅通的信息公开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等为重点,提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演化机理多维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舆情演化的多维度模型,从更高视角解读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丰富和完善网络舆情传播理论。[方法/过程]定量分析网络舆情趋势预测中信息增长率的变化问题,构建以增长率和时间为自变量,信息累计数量为因变量的多维函数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研究各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以及网络舆情传播路径分析,然后通过“成都女司机”微博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更加直观地诠释了高维模型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的优势。[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将logistic模型拓展到高维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是可行的,并且多维度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网络舆情数据出现多个“峰值”现象,而网络舆情统计数据的实质是高维度模型曲线在时间轴的投影。  相似文献   

15.
无标度网络机制下网络舆情传播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agent建模法、复杂网络理论,基于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着重研究在无标度网络机制下,网络规模、个体间交互阈值、意见领袖数量、人为干预的时间点等因素对于网络舆情的影响,总结网络舆情传播与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思政类微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烁 《科教文汇》2012,(6):24-25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博改变着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传播生态。"思政类"微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微博"时代下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主要平台,通过建设"微博红军"队伍、构建分层分类引导体系、强化议程设置功能等手段,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朝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传播阶段精细化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根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的周期性规律,构建网络舆情传播阶段的精细化模型,使政府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态势时,能够准确把握舆情发展演化趋势。[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定性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周期性规律,构建网络舆情传播的Logistic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网络舆情传播的4个关键时间节点以及5个传播阶段,然后基于MATLAB开展模型仿真,研究了3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程度并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网络舆情传播阶段精细化模型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制定网络舆情治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容易受到外部事件冲击的行业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意外、设施损 坏、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涉旅危机事件逐渐增多。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 逐渐成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与传播的策源地。本论文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观点演化机制,对旅 游行业相关部门科学地进行危机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虚拟仿真与实证分析入 手,分析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网民观点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旅游舆情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结构特 征,旅游网络危机舆情具有纵深扩散、反复发酵的演化规律。最后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的对策建议。【创新/局限】采用混合方法研究,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无标度加权网络结构特征的旅游网络舆情危 机事件观点演化模型,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为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观点演化机制提供了新 的研究视角;但研究中对于观点演化机制的网络平台研究仅考虑了微博,将来研究中将着眼于更多的新媒体社交 平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面向大数据研究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机理以及控制模型,是政府控制信息异化程度的关键,为政府应对和治理网络舆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机理,将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模型拓展为信息异化控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政府控制信息异化的分类问题。[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信息异化控制模型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程度,制定网络舆情治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