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结构意识来解读课文,从而落实编者的意图。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作为教材的文本的价值提升,更加强调了教材是阅读教学之本。  相似文献   

3.
蒋智斌 《江苏教育》2012,(25):26-2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原来的学生、教师、文本间的"三维"变成了现在的"四维",这是因为潜心与编者对话是使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敞亮的重要环节。一、与编者对话——让文本解读更敞亮文章选编进教材,已经区别于一般的文本,其阅读的价值发生了变化,成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仅要遵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还需要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揣摩编者的选编意图,这样的解读才更为全面,更为敞亮。  相似文献   

4.
课后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直接体现了编者意图,反映了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助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因此,教师合理有效地研读课后思考练习题,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5.
朱瑛 《小学语文》2012,(6):17-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涉及“教学对话”。实验版课标阐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版新课标表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照两个版本的课标,2011版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词。对教材而言,“教科书编者”直接关联着教材的编写意图,这个变动可以理解为课程设计者对教材教学价值的重视,认为在文本解读中,既要考虑到文本的原始价值,也要关注到课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一、潜心会文本,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应以第一读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对文本加以研读,用心阅读、潜心领悟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教材正确地、多元地、超越性地解读,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段目标,针对文本单元目标、课文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编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从文本视角、作者视角、编者视角、儿童视角四个维度解读教材,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对话编者的价值,还是一厢情愿地自行解读,导致课堂教学有失偏颇。因此,教师要关注文本编排的位置、对比文本前后的修改、关注课后的思考习题,深入、全面地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让文本的教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教学中的六种对话理论上阅读教学过程中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对话形式,可用图1表示:在这六组对话中,教科书编者与文本的对话体现为课程意识与教材意识,是将文本的原生价值开发成教材价值,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先于课堂教学而存在,表现为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设计.教师与编者之间的对话主要是通过文本来完成的,表现为教师通过对文本编排体系的把握、文本教材价值的确定来领会编者意图,也先于课堂教学而存在.而学生对编者的教材意图的理解,不仅要借助文本,还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版课标的这一提法颇有新意,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视角,尤其值得教师关注。领会编者意图,从教材整体结构和前后联系上把握课文在教材乃至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核心,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现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的备课,谈谈自己的浅见。《巨人的花园》改编自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因原作是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童话王子"的王尔德的经典童话,人教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意味隽永的精美作品,其中有很多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是要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学生言语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参照课后练习题是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这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者的重要理念。我们细细品读,你一定会发现,小学语文课本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其实就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这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避免教学中走弯路起到很好的保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课后练习题,围绕课后练习题,制订目标并展开教学,巧融课后习题于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既然是一种对话,就存在着诸多对话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主体。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首先,教师组织引导。这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在阅读教学这一对话过程中,要顺利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就要起组织引导作用,那么教师就要首先完成与文本、与编者的对话,即要准确地理解教材及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引导并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苏教版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学对话",《语文》实验稿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2011年版课标改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了"教科书编  相似文献   

16.
戴树琴 《广西教育》2013,(45):68-6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原先的对话三元素——学生、教师、文本之中增加教科书编者,既坚持了对话教学观,又发展了这一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读者中心,提倡个性解读,而忽视其他元素的存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而失去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立足整体充分考虑编者意图,树立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19.
“单元导语”,作为新课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对于一个单元教材而言,它有着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和学习导航的重要功能。正确解读与运用单元导语,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我们与“教材编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维对话,提升阅读教学的“对话”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高效课堂呢?这就需要我们解读“导语”,明晰意图;读透“导语”,把握方向;用好“导语”,实现意图。  相似文献   

20.
张海山 《中国教师》2014,(22):68-6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换句话说,阅读教学不是简单地教师备课、解析,学生听课记笔记的过程,即使课堂出现热闹的探讨和问答场面,也不能说明学生对课文心领神会、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深层了解作家作品,自主拓宽备课资源,个性解读文本,与作者、文本深入对话,和文章内容产生呼应和共鸣。一些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