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研创新能力是体现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核心指标。调研发现,现有评价指标主要关注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产出,而对科研创新团队的成长与培育重视不足。所以,在设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时,应重视科研创新团队的群体潜能。这样,有利于激发团队的创新动机、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内蒙古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现状的基础上,以协同创新为研究视角,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内蒙古地区4所高校的科研团队进行了对比,选取政、产、学、研、用作为主要指标。根据所得结果对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度创新;增强高等教育的整体规划;与政府、高校、产业、科研院所以及用户开展多方位、多样化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定期对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对大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即为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开展研究型创新实验,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科研团队与高校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旸 《高教探索》2007,3(2):134-135
高校创新依赖于高校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能力的主要支撑,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晴雨表,科研团队通过创新活动营造学术环境,对高校科研创新和教育能力的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高校创新优势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新气氛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创新气氛维度的研究,尝试提出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气氛的新的维度:教师风格、参与保障、目标认同、创新追求与支持,以此来更有效地描述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气氛;同时,在提出以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行为来衡量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创新气氛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根据所提出的概念模型提出促进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的管理对策,为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公平合理的科研考核会激励科研团队创新,但现实中,科研团队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不合理、行政干预科研、团队临时搭建不稳定等问题。这无法有效激励科研团队,又使得团队成果收益分配不均,打击团队内部科研创新积极性。为此,亟待改进完善科研团队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学科创新差异,实行多元化成果评价制度;注重质量与研发过程,扩大监督学术成果范围;加强团队建设,健全团队领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公平合理的科研考核会激励科研团队创新,但现实中,科研团队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不合理、行政干预科研、团队临时搭建不稳定等问题。这无法有效激励科研团队,又使得团队成果收益分配不均,打击团队内部科研创新积极性。为此,亟待改进完善科研团队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学科创新差异,实行多元化成果评价制度;注重质量与研发过程,扩大监督学术成果范围;加强团队建设,健全团队领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在着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尤其是高校科研团队成为高校创新的主力军。因此,在新时期全面做好科研团队建设,对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高高校科研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新时期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既要不断加强学术带头人建设,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科学的组织结构,建立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也要培育团队合作精神,建立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建立多元化的科研投入体系,推进不同学科资源共享力度,最终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伟大战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其中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为本学科培养科研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陈述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优势、成效以及高校科技平台的自身管理,表明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重要性,以期为营造高校大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方面存在科研目标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科研目标,优化成员结构、完善各种管理机制来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科研本质、科研活动、科研精神三个角度探讨重建大学内部评价制度的理论依据.认为科研本质的精神性要求改变科研评价观念,科研活动的长期性、创造性要求确立科学的科研评价措施,科研精神的严谨与客观性要求建立公正的科研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科学、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体制。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综合不同领域多位专家的意见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了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科技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君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12-113
在高校科研机构构建科学完备的绩效评价机制,对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高高校学术地位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阐述高校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高校科研机构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研成果量化考核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考核是以具体量化指标来评价机构、团体、个人工作业绩的一种考核方法。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量化考核评价制度不仅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也是科研管理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认清科学研究本质,树立科学研究观;统一评价标准,建立成果评价共同机制;完善量化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科研评价体系,是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童洁 《科教导刊》2020,(2):9-10
当前民办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着对科研重要性认识不足、科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需要民办高校重新审视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打造科研平台,培育科研团队,制定合理的科研评价制定,激发民办院校教师科研热情,切实提升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引文分析在中国院校管理中,主要被用于人才评价、学科评价和大学评价。因为科研活动的差异性,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难易程度不一,科研产出及其价值也难以具体量化表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研究者没有重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把科学计量学指标绝对化。把论文和引文局限在科研成果的优劣性评价上, 致使科学计量学指标不能表达其背后所反映的科学研究活动的多样性特征,造成科学计量学在学科和科研的评价中存在广泛的误用。我们应当避免把文献计量学指标对科学研究的归一化评价绝对化,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指标,同时也要积极开发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简明易行、操作性强的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研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技术岗位考核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评价标准,为高校实现科研量化管理和规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标杆管理的高校科研团队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高校科研团队评价方法在有效性和系统性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将标杆管理导入高校科研团队评价,需先建立高校科研团队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团队运行状况评估值,据此判断被测团队与标杆团队的运行状况差距。基于标杆管理的高校科研团队评价,其效果的好坏还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团队本身的构成特质、标杆对象的异质性及测评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米红  李晶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4):115-117
英国高等教育科研评估对科研质量的促进是不争事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研评估对工商业及整个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文章从宏观角度分析政府在科研评估中对科研与工商业合作促进的政策导向;从微观的计算机学科案例角度,以历次RAE评估为脉络梳理分析该评估中逐渐融入的对工商业及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信息。通过对RAE评估潜在功能的宏微观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人才评价机制是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机制、监督机制的基础;建立评价机制是实现人事人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构建科学的高校人才评价机制,必须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确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完善人才评价主体,创新人才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