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中学生运动员三级跳远踏板的准确性,帮助中学生运动员减少三级跳远踏板的犯规问题,使中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更高的竞技水平,使成绩得到更好的提高。2研究对象与方法文本通过文献资料法、现场测试法、数据分析法对洛阳市田径体校跳跃队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测试并分析。3研究结果3.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在本次测试中女生有7人,男生有5人,女生平均年龄14岁,男生的平均年龄为16岁。  相似文献   

2.
由于师资不足、场地缺少、男女生人数不平衡,目前不少学校仍然要男女合班上课,在合班课中考虑女生的心理因素,科学的安排女生练习位置,是保证女生完成体育课学习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男、女分组练习教材时,采用的安排方法有①“背向练习法”:就是使女生练习时的队形背向男生,如女生练习单杠是面朝东,而男生练习技巧则面向西。②“人屏练习法”:指当练习的女生在做动作时,其余的女生背朝男生在本练习区某一侧以人墙式队形排列。如女生练习技巧动作,除练习者和保护者外,其他女生均在能背向男生的垫子一侧组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中学生中,女生人数约占一半,如何根据女生生理心理特点上好体育课,是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女孩子在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无论从形态、机能、性器官、第二性征等方面都发生一系列变化。随着生理上性别差异的渐趋明显,心理上也出现一系列变化。因此,在上中学女生体育课时,应注意如下五要点。一、重视女生肌肉力量的练习女生肌肉占身体的比重及肌肉力量均较同年龄男生差。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女子前臂屈肌及伸肌群的力量仅及男子的55%。由于女生肌肉力量较弱,因而在进行支撑悬垂等动作练习中,容易脱手受伤,在需要紧张用力的投掷  相似文献   

4.
以BMI22标准体重改进模型为基本方法,以2005年辽宁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采集的辽宁省14个市地城乡38 861名7~18岁青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作为原始数据,对辽宁省青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肥胖与营养不足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肥胖发生率高于营养不足发生率,城市组肥胖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均高于乡村组;肥胖与营养不足发生率高峰为青春发育期;男生肥胖发生率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足发生率高于男生;沈阳肥胖发生率最高,鞍山营养不足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宋军  曾秉璇 《体育学刊》2011,18(6):104-107
以广州地区9所高校的1 537名男生和2 855名女生为对象,对运动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女生;而且运动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与参加的具体运动项目有关,如女生在跑步、跳高等运动项目中的损伤高于男生,而男生在足球、篮球和武术等项目中的损伤高于女生。此外,男生肩部的损伤高于女生,而女生足、趾部位的损伤高于男生。对运动损伤性别差异的原因研究还表明,男性在疲劳状况下仍继续运动可能是导致其损伤率高于女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象:以东北大学2004和2005级10个轮滑班的3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97名,女生126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据调查,影响轮滑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身体素质差。其中男生占65.5%,女生占77.7%;2.运动能力差。其中男生占57.4%,女生占72.2%;3.缺乏自信,易产生畏惧心理。其中男生占46.7%,女生占65.9%;4.欠缺轮滑技能和理论知识。其中男生占44.7%,女生占64.3%;5.意志品质差。其中男生占40.1%,女生占61.9%;6.教学内容、手段不当。其中男生占34%,女生占65.9%;7.练习时间不足。其中男生占33%、女生占46.…  相似文献   

7.
1985-2005年全国汉族学生体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年和2005年全国7-22岁汉族学生体质检测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法对2005年全国各省区测试数据进行合并,并对二个时期各项体质指标的全国水平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近20年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各项指标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且体重增长速度较快。②学生的肺活量全面下降,女生下降幅度高于男生。③学生身体素质有增有降,发展极不稳定,其中男生50m跑、男女生立定跳远呈现平稳增长,女生50m跑呈持续下降;7-12岁为斜身引体呈快速增长,13-22岁男生引体向上呈缓慢下降,女生1min仰卧起坐7-22岁各年龄段全面提高;学生耐力跑7-22岁各年龄段全面下降。据此提出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校体育教学除幼师专业外,均采取男女合班上课的教学形式,跟男生比较起来,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对上体育课有畏惧情绪,对体育课不正确的认识,加上头脑中存在怕脏、怕苦、怕累等消极思想,所以在课中不爱活动的女生占了相当的比例,她们夏天怕太阳晒,冬天怕北风吹,尽可能地想躲避练习,从而使部分女生的身体素质明显较男生差,并给体育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带来了许多困难。体育教师该如阿帮助女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女生上体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现状及相互关系。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11所院校共抽取研究对象2 614人,其中男生1 313人,女生1 301人。体质测试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力活动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总体良好,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均优于女生;男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9.5%,女生低体重发生率为24.5%,身体成分不合理对体质健康构成负面影响;大学生大中强度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体育课,课余时间体力活动偏少,女生活动比男生少,大学生每天静坐时间较长;每周有规律地参加大中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大强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信守诺言     
在今天下午的体育课上,我组织五(6)班的同学进行了两场拔河比赛,其中一场是男女生混合组队,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采用三局二胜制,比赛非常精彩、激烈,结果体育委员领衔的一组以一比二惜败。第二场比赛则是男女生分开,进行性别大战,由于特殊原因,有5位男生没到场,使本来男生就少的情况显得更为突出,现在男生12位,女生26位,比赛开始后,女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让男生兵败如山倒,见此情景,我和张峰老师也加入到男生一组,希望能改变一下他们不利的局势,但很快也以失败而告终,最后男生建议对方减去五人,女生也不甘示弱,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并要求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上海市中小学生的409例运动创伤案例、创伤发生率的性别和年级特征显示:男生占76%,8年级达到最高峰,女生占24%,6年级达到最高峰;女生的运动创伤发生率高峰较男生早2年出现;但女生在11和12年级阶段的运动创伤发生率为零,这也许和女生到高中阶段运动过少等变化有关.从受伤的性质特征看,基本集中在骨折(骨裂)、扭挫伤,女生和男生都将达到约90%的高发生率.根据这些特征提出,要减少或预防受伤的发生,首要要采取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力量和耐力素质水平,同时要在技术教学、课堂组织以及纪律安全教育方面着手预防创伤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终身体育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等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多数中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活动中感到愉快;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其中应有终身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活动的实践;男女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项目、部位、病理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3年级本科在校生的运动损伤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54名调查对象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229名,平均发病率为90.1%。另外,年龄越大,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越高,而男生比女生发病率高;体育学专业比运动训练专业发病率高;运动损伤的活动类型多发生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发病率分别占62.9%、23.2%;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是大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发病率各占59.0%、42.1%;多发部位集中于四肢和躯干部位,发病率为64.4%、14.0%;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为缺乏准备活动、运动负荷(局部负担量)过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思想上不重视;运动损伤发生后的主要治疗和康复手段为中草药疗法、物理疗法、伤后康复锻炼等。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生,从总体上看,运动损伤的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年龄、课外活动、大球类项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儿童体育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亮锋 《体育学刊》2003,10(2):94-96
采用较好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对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6个班的300学生(其中男161人,女139人),进行测量,其目的是探明体育道德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便在体育教学中对男女学生采用不同道德教育手段和方法,结果表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得分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2011年立项课题,本课题是针对我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而提出的,着重研究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的改革;运用快乐体育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学习锻炼身体技能,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从2011年5月开始,通过两年的研究,初步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构建小学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和自主性课外体育锻炼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体育能力,从而达到终身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田归林  宋兴  刘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4,(3):254-256,214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学生的身体自尊状况进行调查,探究初中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雅礼实验中学学生的身体自尊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总体上男生好于女生,初一学生好于初二学生。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25年贵州省汉族中小学生肺活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汉族7~18岁中小学生肺活量城男、城女、乡男和乡女分别平均下降394.96mL、757.34mL、45.72mL和581.00mL,整体上贵州省汉族中小学生肺活量水平由降到升,即前20年下降、后5年上升,城市下降幅度高于乡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安阳市高新区五所中学部分男、女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初中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初中生体能的要求,以象限跳成绩测定方式为手段,把体质指数与灵敏素质关系作为调查重点,特别是初中生男、女生在体质指数上会形成两次交叉,第一次在11岁,第二次在15岁,在交叉前和交叉后,同年龄男女生相比,该指数均是男生大于女生,两次交叉中间,则女生大于男生。研究以初中生男、女生体指数(BMI)的两个交叉这一特殊的生理生长发育期为研究时间段;把体指数(BMI)作为影响因子,研究体指数(BMI)与10次象限跳成绩(反映灵敏素质)的相关性,并结合研究对象体指数(BMI)的现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rd and fourth grade boys (n = 422) and girls (n = 390) in four Texas elementary schools reporte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ies (MVPAs) over a 3-day period. Students were surveyed during class on successive days. On a subsample (n = 44), the agreement between reported and observed physical activities during physical education or recess was 86.3%. Running, walking fast, games and sports, and bicycling accounted for 70% of Total MVPAs. Of Total MVPAs reported, 47.0% for boys and 44.6% for girls were 10 min or longer in duration (LMVPA). The average number of LMVPAs per day was 1.7 for both boys and girls. Student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more occurrences of LMVPAs out of school than during school.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grade and gender indicated that third grade boys reported more Total MVPAs and LMVPAs than third grade girls, but fourth grade boys reported fewer Total MVPAs and LMVPAs than fourth grade girls. During the 3-day reporting period, 12.3% of boys and 13.3% of girls reported no LMVPAs, and 35.6% of boys and girls reported fewer than one LMVPAs per day. While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reported obtaining at least some activity daily,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children in this sample reported fewer than one LMVPA daily, indicating that many children may not be obtaining adequate amou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