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肉搜索引起的社会评价争议是网络信息开放、言论自由与网络环境下公民私权利之保护的冲突与平衡,是社会中其他相互冲突的诸权利协调与博弈过程中的矛盾反映,暴露出中国网络隐私权、网络名誉权保护制度与互联网侵权救济制度的不足。互联网技术及日益发达的讨论性社区为人肉搜索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虚拟社会基础,法治框架所要提供的则是它所需要的法律基础。对人肉搜索进行价值分析将指引着人肉搜索法治维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近来,人肉搜索一个词频频在网络上曝光,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的热门事件大都是因人肉搜索而起,人肉搜索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社会化网络行为,而人肉搜索在成就其强大的传播效应的同时,亦引发了人们对它的质疑和困惑。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及其技术的普及,现代人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搜索方式,主要依赖于网络社区群体的力量,展开对当事人的网络"通缉"、"追杀"。本文拟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人肉搜索"现象给社会及当事人造成的影响,由此积极探索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但是由于未能区分事实层面的“人肉搜索”与规范意义上的“人肉搜索”,导致当前人们对“人肉搜索”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作为法律规制对象的应当是“人肉搜索”中的具体行为特别是搜索后行为而不是“人肉搜索”本身,将“人肉搜索”在立法上予以规定是一个伪命题。“人肉搜索”是否法律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司法问题,而不是立法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完全可以解决“人肉搜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析“人肉搜索”的实质、利弊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在当前已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从一种单纯的网络文化现象逐渐到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鉴于人们对于"人肉搜索"的实质存在诸多误解,文章将对其相关的一些概念、内容进行厘定,分析此现象的利弊并提出可能的规范和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6.
网络"人肉搜索"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网络社会的形成为其提供了根本的条件.从互联网技术角度来看,网络"人肉搜索"是在搜索引擎技术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而网络社区则为"人肉搜索"传播行为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网络搜索是人们网络生活的日常行为方式之一,人肉搜索的出现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许多研究者从法律、道德以及传播的角度对人肉搜索做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角度来看,人肉搜索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的社会关系的演进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途径,不管是从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还是发展论意义来看,人肉搜索都表达了信息时代人类本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状态下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自诞生之日起,就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引起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有时伴随过激性攻击言辞与行为,令"搜索对象"的身心遭受恶性压力。由此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由"人肉搜索"行为引发的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析网络“人肉搜索”的监管和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共享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等多种社会因素。“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良知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从法治、德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以及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途径对“人肉搜索”进行监管和引导,对于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随诸多的人肉搜索事件出现,对人肉搜索专门立法进行刑法规制的呼声也见诸报端,但入罪则需要理性思考。现行的刑法已经相当完备,只是存在要解释的问题。刑法是社会诸多的法律规范中最为严厉和最具有强制性的手段,应有的谦抑性要求其作为最后手段存在。只有在其他社会方法无法规制,现有法律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考虑将某种行为设定为犯罪,纳入刑法规制范围。笔者认为可以将人肉搜索行为中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那一部分行为定为侮辱、诽谤罪。这样的解释可以在抑止人肉搜索社会危害性的同时利用其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文章对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传播学、心理学和法学层面的界定。并从传播学视角,借用经典传播理论,对其流行及引发网络暴力的原因、正面作用进行了客观辩证的解读,提出了今后引导其发展的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活动参与者的心理动因进行了分析;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并指出,应当发挥法律制度的壁垒效应和法律规范的阻却功能,防范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并探讨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的最佳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刑法规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诸多的人肉搜索事件出现,对人肉搜索专门立法进行刑法规制的呼声也见诸报端,但入罪则需要理性思考.现行的刑法已经相当完备,只是存在要解释的问题.刑法是社会诸多的法律规范中最为严厉和最具有强制性的手段,应有的谦抑性要求其作为最后手段存在.只有在其他社会方法无法规制,现有法律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考虑将某种行为设定为犯罪,纳入刑法规制范围.笔者认为可以将人肉搜索行为中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那一部分行为定为侮辱、诽谤罪.这样的解释可以在抑止人肉搜索社会危害性的同时利用其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的伦理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网络时代热门新词,人肉搜索以其特有的运行机理,化虚拟的力量为现实的能量而广播其影响。正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对于维系社会公正,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不乏其有益之功;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中存在诸多的伦理困惑,其非理性、非道德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警觉。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在探讨人肉搜索的伦理悖论基础上,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防治之策在于伦理规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传播学、心理学和法学层面的界定,并从传播学视角,借用经典传播理论,对其流行及引发网络暴力的原因、正面作用进行了客观辩证的解读,提出了今后引导其发展的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活动参与者的心理动因进行了分析;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并指出,应当发挥法律制度的壁垒效应和法律规范的阻却功能,防范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并探讨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的最佳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时下引发社会担忧的网络“人肉搜索”进行界定,分析其负面影响,并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支配权保护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中的维权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当人肉搜索突破道德涉及法律,人肉搜索行为就演变为网络侵权法律问题: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的直接法律问题;法律制裁与道德谴责的区别、人肉搜索的后续侵权行为、提供搜索论坛网站的法律责任间接法律问题。但人肉搜索侵权行为并不是抽象和不可捉摸的,只是披着网络外衣,与一般的侵权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邓晓东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1):30-35,72
互联网曾创造新经济的神话,也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当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触及他人现实权利并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言论也需建立相应规则。本文对Web2.0时代的“人肉搜索”行为及其衍生的网络道德审判现象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及网络环境下民事权利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对不良网络行为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萨苏 《八小时以外》2014,(11):96-99
“人肉搜索”是这个时代在网络上经常发生的事情。在一些引起公愤的事件中,那些平时新闻报道中的“某人”经常被千万网民进行人肉搜索,最终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然,因此引发的侵犯隐私权问题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量网络“人肉搜索”案例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利弊,从而得出对于“人肉搜索”的态度:少一分鲁莽,多一份冷静。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网络行为之所以会对社会伦理产生负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社会缺乏体系完善的网络伦理加以规范与引导.而要完善我国的网络伦理规范,追求一个结构严谨的网络伦理价值体系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一网络伦理价值体系由目的价值、基本价值和工具价值有机构成,其中目的价值处于核心地位,工具价值处于辅助地位,基本价值既是目的价值又是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