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1977年恢复高考的最大功效是助力国强、引导国安和启发国是,充满争议、批评并不断从争议和批评中获得改革发展的动力则是高考40年发展历程的一大特征。高考与社会、教育之间及高考内部存在多种矛盾碰撞和需求冲突,高考改革在很多程度上就是化解矛盾、均衡需求的过程。虽有诸多不足,但高考仍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制度。高考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考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和负面人情是制约高考改革发展的显性和隐性因素。高考改革要立足自身,改革科目设置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201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恢复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40年来,高考制度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技术手段、管理规范和录取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刻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完善。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新一轮高考改革规划了蓝图,指引了新方向。我们要从高考改革40年走过的历程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扎实推进新时期的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4.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傅振国 《云南教育》2014,(23):34-37
邓小平原打算从1978年恢复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陈词,邓小平改变主意提前一年从1977年恢复高考,几十万青年从此改变命运。这一年招生27.3万人,其中很多人成长为社会栋梁,他们之中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外交部部长王毅。  相似文献   

6.
田建荣 《考试研究》2020,(1):107-110
1977年8月8日,在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期间,邓小平到会讲话,当场表态,宁肯推迟半年招生,"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史称"8·8讲话",成为我国高考恢复的标志。1977年10月21日,新闻媒体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引起巨大的社会振动。  相似文献   

7.
2007年是邓小平1977年拨乱反正、英明决策、恢复高考30周年纪念。在简要回顾小平同志以战略眼光恢复高考的决策经历及其战略影响与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当代高考改革的十四种走向。  相似文献   

8.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在高等教育人才选拔、为青年人提供成才通道、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高考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新一轮高考改革。为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研究员围绕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经验总结、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评价、高考改革发展方向的预期等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9.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时代转折.高校招生恢复统一考试,广开才路,发现了人才,适应了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社会震动,端正了社会风气,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邓小平的威望,对整个思想领域和其他战线的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恢复高考制度,是"文革"后1977年邓小平拨乱反正时的英明决策。三十年来,高考为国家选拔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高考必须坚持不能轻言废除;但要改革,向多元化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1.
12.
合理地设定奋斗目标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有一个坚定必胜的信念则是高三复习备考这一场"马拉松"的最强大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学语文总结性评价的高考,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免不了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会对语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以全国语文高考卷的变迁和阅卷反思,探索语文高考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之路。  相似文献   

14.
题 已知a>0,函数f(x)=ax-bx2. (Ⅰ)当b>0时,若对任意x∈R都有f(x)≤1,证明:a≤2b; (Ⅱ)当b>1时,证明:对任意x∈[0,1],|f(x)|≤1的充要条件是b-1≤a≤2b;  相似文献   

15.
高考“大综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不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和选拔创新型的专业人才,不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高考大综合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效率、政治公平和文化先进三个方面来讲,高考制度都是当今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一项公共制度。历史证明,冒然废除高考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我们要警惕废除高考的盲动主义言论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的高考是在2003年的基础上卷型更多、遍地开花的一年,全国的命题人员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考虑到新增内容中的概率统计和向量等知识前几年命题人员作了许多研究,并且全国各地的教研员和教师对此研究的较多也较深入,因而在高考命题这一块,能做的文章不会超越2003年.而导数这一块则相对研究较少,深入不够,并且由于其工具性较强,因而全国的命题人员今年在这一块做了许多文章,使得导数的应用在2004年大放异彩(特别是广东卷,大题中居然有两道).这里仅就其中的浪花一朵拿来欣赏一下,并举例谈谈求导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考改革与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不要取消高考”,这是关乎教育发展和考生利益的大问题。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高考仍有坚持的必要。而在坚持高考制度的诸多理由中,公平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漫长的考试历史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我们在改革高考制度、借鉴国外经验时,必须虑及自己的文化和国情。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印度高考概况的背景下,论述印度高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和我国有着许多惊异的相似之处。在我国高考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了解印度的高考制度改革的动态、举措与趋势,可开阔我们的改革视野,从而获得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