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义在人类政治及法的发展史上既有深远历史,又有深层复杂含义。西方正义观的发展传承过程反映了思想家们不懈的理性思考,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但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正义观陷入了机械主义和“一劳永逸”的泥潭。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历史的、辩证的科学观点,是指导我们立法及制度构建的科学武器。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家、女性主义者南茜·弗雷泽致力于社会正义理论研究.她从客观、社会的视角审视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转向”,认为“承认政治”与“再分配政治”的“二元主义视角”(或者用“承认政治”取代“再分配政治”的做法)严重弱化了对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批判,是一种悲剧性的历史讽刺.因此,她提出一种整合“再分配正义”和“承认正义”的“参与平等”正义观.从社会正义到性别正义的前提是对女性主义社会性别问题的重新阐释,因而她提出一种“二维”视角的新社会性别观,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实现性别正义的“二维”路径.她的性别正义观为左派的政治斗争和女权主义等新社会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批判武器和实践指导.她的性别正义观更多是政治的,因此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正义理论与中国孔孟正义观在纵横两方面都有差别,但又异中有同。(1)二者都涉及了社会的正义问题,但孔孟的正义观更为强调的是个人的正义感。(2)二者都对社会制度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但在制度的实现上又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方法。(3)西方主张重利轻义,孔孟主张重义轻利;(4)二者都希望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但西方主张建立一个既平等又自由的社会,孔孟则主张建立一个无差别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早期和谐观之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方早期“和谐”观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源于对数量关系的最初思考,都包含着“杂多统一”和“对立统一”两种基本的形态,且具有由前者向后者发展的轨迹;中西方早期“和谐”观之异在于:西方早期“和谐”观是充分展开了“对立”环节的“和谐”,最终导致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辩证法和以“理念”为中心的本体论;中国早期“和谐”观的“对立”环节未经充分展开。因而缺少真正完备的辩证法和本体论,最终导向了以追求平和、中和,即平衡的实用关学。中西方早期“和谐”观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但中西方文化的上述特点,并不代表它们在价值上有高下之分,二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期会通。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未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情境性”、“个体性”、“建构性”、“价值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高校教学评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多元化、发展性、对话性和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观体现为政治行为的有序性、多元主义共识的包容性、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性等方面。它是政治伦理的基本范畴,是一种肯定性的价值判断,是政治活动的一种“善”,体现了政治主体的价值目标和政治理想。但这种政治理想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持久增升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其目的一是为了揭露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是为了同庸俗社会主义的抽象正义观划清界限。马克思的批判有其伦理基础,但与那种抽象的正义观根本不同,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同时,还正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8.
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和理念具有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的,也是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由“国家本位观”转向“国家——社会双本位观’’以及刑事政策的指导理念由“报应性正义”转向“恢复性正义”的结果。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进入立法阶段,对于它的内容的探讨仍然只是理论上的探讨。如果要在我国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虽然有一些有利条件,也有不少的障碍。因此,在具体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时候,应当进行一些刑事政策_上的引导和刑事诉讼程序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和理念具有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的,也是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由“国家本位观”转向“国家——社会双本位观’’以及刑事政策的指导理念由“报应性正义”转向“恢复性正义”的结果。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进入立法阶段,对于它的内容的探讨仍然只是理论上的探讨。如果要在我国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虽然有一些有利条件,也有不少的障碍。因此,在具体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时候,应当进行一些刑事政策_上的引导和刑事诉讼程序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文化构造:为素质教育确立本土化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素质教育虽然体现着强烈的人文色彩,但又表现出与西方人文教育思潮的重要差异,顽强地坚持民族化的教育个性,比如,在教育的个性观、主体观、自由观上更多地张显出社会性的价值倾向,认同社会权威作为评判素质教育中的个性表达、主体独立和自由生长的价值尺度,尤其在实存状态下的教育更是如此.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具有的民族性和本土性的文化内涵.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中的这种文化倾向,这是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是以一种以主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伦理观,它反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观所秉持的“价值无涉”的伦理观点,认为教育管理乃是“价值关涉”的,并不可能保持“伦理中立”。尽管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其并非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伦理观,但其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认为不能离开人来谈论组织的管理和决策,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和伦理理性及人的非理性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对当前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的考察和梳理了西方经济正义思想的历史嬗变,阐述了古希腊的经济正义思想、中世纪的经济正义思想、近代西方的经济正义思想和当代西方的经济正义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正面临着“正义”的现实问题,研究西方经济正义思想,目的是为建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经济正义理念和价值原则提供广阔的理论视阈和思想支援。  相似文献   

13.
“民主”的希腊语含义为“由人民来统治” ,它本是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发展出来的一种体制 ,但在近现代化过程中“民主”已演化为一种价值观念和尺度。追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古雅典民主政制的论述 ,可以肯定民主政制的核心灵魂是正义。  相似文献   

14.
(一)“文化”定义“文化”二字在中国出现较西方为早。甲骨文中是否有?目前似乎尚未能辨识出来。在中国古代早期文献中.文化二字是分开使用的,而且和现代语言中的文化二字意义有显著的差异。《易经·贲卦·彖传》有“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五经正义》对此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言圣人观察又化,则诗书礼乐之谓,当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诚信思想既有其共通之处,又存在着许多差异.中西方的诚信观虽然是异质的,但二者的对立恰好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格局.因此,对待中西方诚信思想应本着扬长避短的方针,坚持求同存异、多元并存,谋求中西互补与融合创新,努力创造出一种诚实与信用、自律与他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辨证统一的科学诚信观.  相似文献   

16.
鉴于正义概念的宏大与复杂,确定平等原则为理解正义的理论坐标具有历史和理论逻辑上的合理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平等观着眼于不同的道德视角,在厘清此三个基本问题基础上的差异平等正义观改变了西方传统正义观的理想化状态和鸟托邦模式,具有道德理想上的合理性和社会实现的普遍方式及可能。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思潮中,新自由主义代表罗尔斯在其巨著《正义论》中为现代政治哲学提供了道德哲学基础,通过新契约论证明的两个正义原则作为有效调节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使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转向正义。罗尔斯认为,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一种正义的制度应该通过各种社会安排来改善那些“最不利者”的处境。通过研究,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西伦理传统差异及对中西政治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根本差异在于价值标准和人性论方面,由此进一步形成权利观、价值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及人欲观、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伦理政治色彩与宗教色彩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化具有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决定了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又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化和政治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人地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在指出东西方人地观共性的同时,重点探讨了以古希腊为主体的西方“自然本体论”为基础的人地观同中国先秦时期以“人本位”为依托的“天人合一”的人地观之间的差异,总结出我国传统人地观的特点是一种人本位、农业文化形态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正义?——多维度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义”乃当今之“显学”,但仍然是一个歧见迭出的艰深问题,这要求更多的学理深究。从词源层面的考辨看,正义标示着一种统一、和谐、理性的社会基本秩序和据之而践行的个人崇高德性。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看,正义乃是人们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利益关系失衡的折射并要求社会利益关系平衡的价值表达。从哲学的视野来看,正义根本的指示把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人之根本的价值捍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