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索如何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指导下,开展面向学生成功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工作。[方法/过程]通过嵌入创新项目的信息素养课程开展实证研究,从信息素养思维观念和实践能力两个层面分3个角度在时间维度和质量维度上进行评估,采集创新项目过程信息素养思维观念变化、实践能力评估及创新项目过程后个人信息素养实践能力评估数据。[结果/结论]研究显示嵌入创新项目的信息素养评估起到了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评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思维观念转变和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元认知能力;二是评估能有效分析面向学生成功的信息素养教育成效,展示图书馆对学生成功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学生存在信息素养认知模糊、总体综合能力偏低的问题,从《文献检索与利用》与学科课程《房地产市场营销》整合入手,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Big6进行学科信息素养整合教育。Big6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在运用Big6过程中构建其自身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通过创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设置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课程及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的教育功能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4.
将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信息素养标准》和《人类学与社会学学生信息素养标准》3套学科信息素养标准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通用)从依存关系、框架设计、成果指标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在制定学科标准时必须将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与专业学科教育目标有效结合,并反映出学科特色;尽量运用实例对指标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理解;必须适应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在各级教育中开设信息素养课程。这些课程有别于以往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了信息社会特有的教育实践。本研究的目的是借鉴现代西方实践理论的目的情感结构概念和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致知、致用、致远概念,考察信息素养课程在赋能学生方面的机制特点,为论证这一实践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独特地位提供洞见,同时为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启迪。以我国北方某地六所高校为案例,聚焦相对正规的学分制信息素养课程,以学校为单位,采用课堂参与观察和师生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考察该类课程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在被调研的课程中,存在一个由课程关涉对象及相关素养组成的结构。该结构体现着被调研课程对诸如“信息素养究竟是关于什么的素养”“由哪些具体素养组成”等问题的认知,决定着课程能够给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边界,本文称之为“信息素养施教结构”。本研究还显示,根据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该结构可以延展为包含更多对象的“信息素养基础结构”。这一结构关联着一组系统化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支撑信息素养教育从工具与智识两个方面以及致知、致用、致远三个层次对学生赋能。以基础结构为参照,信息素养施教结构越完整,它带给学生的赋能就越全面。除了信息素养基础结构和信息素养施教结构两大概念,本研究还提出了信息素养对象、对象关联素养等概念。这些概念共同揭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赋能机制,解释了它作为独特教育实践的合法性,同时显明:在原有文献检索课基础上形成的信息素养课程若能将智识赋能和致远赋能纳入其教育目标,将信息、数据、意义纳入其施教结构,有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图3。表1。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理解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中阈概念之间蕴含的逻辑关系以及教育层次,是构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前提与基础。[方法/过程]将《框架》中信息素养的逻辑架构做立体层次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信息素养的教育架构进行说明,并结合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灯塔历史文化研究"项目案例,阐释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与过程。[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以培养学生判断力、分析力、研究力为核心,包含通识教育、技能教育、拓展教育,以及多方人员和组织共同参与合作的完整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可靠稳定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入手,以西南石油大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为蓝本,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主要采用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学生多渠道多方位摄取信息资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信息素养是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个人素养之一,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是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针对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学生的个人学习为核心,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等方面重新构建了信息素养课程,以促进学生发挥自主学习及协作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英国主要信息素养组织机构、学术活动、标准框架的演进以及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可以看出分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结合专业的信息技能培养、开展在线课程以及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是目前培养学生信息技能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10.
张媛媛 《大观周刊》2013,(7):126-126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及能力。许多专家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找出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信息素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信息素养定义和信息素养能力构成,探讨了信息素养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关系。指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作为信息素养的理论基础,或是信息百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最后,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梳理了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然后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素养国际发展报告》为线索,调查分析了澳大利亚部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在线课程的现状和特点,归纳了三种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庆宁  孙洁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1):110-112
〔摘要〕 简要回顾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发展的特征与变迁,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存在重技能培养,轻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教育的问题;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应当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建议相关部门尽快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充实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教育的内容,使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描述,从现代社会信息环境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其信息、智力及技术等资源优势,成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堂。  相似文献   

15.
美国普渡大学营养学和政治学两门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有明显的要求.大学图书馆员应充分利用易于获取的课程大纲信息,有针对性地嵌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发挥好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的教育职能,同时应努力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信息素养到信息通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通晓技能是最近几年来在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个人综合能力标准.文章论述了从信息素养到信息通晓的演变,阐述了信息通晓和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之间的差别;介绍了信息通晓的概念、模型,根据国外多所大学发起的信息通晓培育模式归纳出信通晓培育的特点,提出信息共享空间是信息通晓培育的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实现从技能型向素养型教育的转化。[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避免单纯的技术至上的取向,将技能学习和媒介信息解读能力结合培养;与媒介素养结合是趋势所向,媒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8.
徐文静  彭立伟 《图书馆杂志》2022,(2):103-111+127
本文通过对2014年后有关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的英文文献进行调研,分析《框架》对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影响。研究发现,《框架》影响了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改革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深化了教育评价。在教育内容方面,《框架》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从基于技能转向基于阈概念,促进不同类型的信息素养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将教育内容范围从高等教育领域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教育方式方面,《框架》采取了形象化的教育故事与小短文的教学策略,通过服务研习实践,开展了自我反思式和探究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受《框架》影响,出现由定量评价转向定性评价或二者有机结合,从终结性评价转移到形成性评价或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自小学至大学全方位普及信息素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论文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情况的综述,对日本的信息素养教育情况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的人才评价指标中,信息素养将会占有相当大的权重.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层次出发,提出了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思路.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