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校《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指数均值与全国大学生的形态、机能指数均值对比,从中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评分表在学生体育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范围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旨在使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形态、机能评分表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2.
<正> 什么是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反复做某一动作以达到发展身体和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它的实施是一个由教师组织和指导的学生身体练习的过程。体育课教学特有的方法是与身体练习分不开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遵循认识规律,通过听觉、视觉来领会和感知动作的形象、过程、要领和完成的方法外,更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体育教学的这一基本特点,无疑就决定了练习法在整个体育教学方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中学体操教学必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依据教育部编制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科学锻练身体的方法,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和体育道德品质教育。而其中增强学生体质则是首要任务,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掌握体育的  相似文献   

4.
皇甫屹春 《精武》2013,(21):45-45,4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体育课首先是要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进行各种身体练习,尤其是要增加学生参与较为剧烈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将身体作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立论基点,从价值回归、目标整合、实践融合、过程统一四方面探讨了身体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理性回归。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经历了从"离身认知"向"具身认知"的范式转向,主要体现在身体的主体性、感知性、交互性与生成性上,并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提供了行动逻辑导向:(1)遵循身体主体性原则确立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实现学生身体价值的理性回归;(2)依据身体感知通道建构情景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身体的深度学习;(3)参照身体互动方式建立对话式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身体的素养提升;(4)根据知识建构目标创建生成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身体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所谓体育方法是指运用体育手段去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由于受到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观念:体育等于身体运动,身体运动亦等于增强体质。其实,身体运动对于增强体质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脱离体育方法盲目地进行身体运动,不仅不能很好地增强体质,而且还有削弱体质的危险。因此,研究体育方法的运用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运用体育方法的问题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湘西州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课堂体育参与内容与身体自尊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州聋哑学生选择的课堂体育参与内容主要有田径、篮球、游戏、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锻炼项目;湘西州聋哑学生的身体自尊各维度指标得分均在各分量表的平均分以上,说明聋哑学生身体自尊意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聋哑学生课堂体育参与内容与身体自尊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美勤 《体育教学》2022,(12):38-41
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评价可反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与学质效,及时修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本文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评价目的与意义、任务设计及实施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运用方法,旨在为一线教师的体育测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论课是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学其内涵早已突破原有的老概念,体育教学不仅需要解决身体锻炼问题,而且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具有相应的体育文化知识,改变长久以来把体育只看成是学点运动技术,练练身体,甚至“玩玩”的过时概念,在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增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国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任务为: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12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身体自我特点。结果表明:男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女生;乡村来源学生的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城镇学生;非体育专业间学生身体自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或次数越多,对学生身体自我的影响越积极。  相似文献   

11.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方法,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校校园文化的视角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改善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有明显效果。体育文化的视角探讨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希望给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19世纪末以来体育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历史。19世纪末以来,我国学者研究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领域有:组织层面包括教育型,竞技型,休闲型,管理型,媒体型以及商品型等类型体育组织;个体层面包括体育公共事业员工,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体育志愿者、体育企业员工等体育人力资源的管理。本文以不同研究对象的视角阐述各领域主要研究主题及进展,最后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激发青少年的体育参与积极性,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得出青少年体育参与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等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家庭体育互动、培养青少年体育自信、营造社会体育氛围以及引导青少年主动参与等对策,以提高青少年体育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体育社团属性、受益情况、社会功能以及经费来源的的视角,分析了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和学生有偿锻炼的基本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体育消费需要、消费水平及学生有偿锻炼开展情况,揭示体育社团引导学生有偿锻炼的内涵,提出高等院校体育社团引导学生有偿锻炼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树伟 《冰雪运动》2007,29(2):93-96
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牡丹江市城市居民冬季体育锻炼情况、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动机以及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国区域体育消费研究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牡丹江市城市居民冬季体育消费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个体因素是居民的文化水平、余暇时间和个人收入水平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社会化程度、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与习惯 ,它们对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制约着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层级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拟从体育消费行为的内涵出发,分析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层级性特征。结果表明,体育消费行为是由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体作用于消费者感观的结果。其中收入水平影响体育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影响体育消费的取向,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约束因子。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与体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在20多年的发展改革中,经过积极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对我国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及其学习训练管理情况等进行研究,旨在总结我国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并为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型体育娱乐场馆经营管理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19家大型体育娱乐场馆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条件下,大型体育娱乐场馆的收益特征及对体育场馆经营的影响。从大型体育娱乐场馆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作用入手,引入经济学边际效应理论和共生理论的概念分析大型体育娱乐场馆对社会的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