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郑烨  柴金来 《现代教育科学》2023,(1):134-140+155
为了发挥好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以“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本文系统论证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蕴及总体架构,并呈现了4个教学案例。课程思政的积极推动,既是响应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也是践行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应然之义,同时还是落实公共管理课程体系优化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思政的架构思路可以从中国特色改革创新的演进历程等5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引入“三线融合”思维,系统串联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厚植家国情怀,拥护党的领导,秉持公共精神和为民服务精神,实现课程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强调学科内容交叉融合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应提高财政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基于此,在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应融入多学科维度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思政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方位融合。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表现,专业课程思政是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合的有力抓手。文章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探索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现实应用,旨在形成专业课程思政示范教学体系。课程教学设计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文章以“金融科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活动以及评价等方面综合实践,希望可以提出新文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对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课程思政”是其重要的目标和内容。当前我国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如和专业结合不紧密,课程思政原则不清晰等。以新文科为背景,依据新《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高校课程思政纲要》,阐述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及原则,重点从顶层设计,实现目标协同发展;挖掘素材,推动跨学科知识深度融合;细化过程,有效落实全程育人;创新评价,完成课程思政闭环等方面探讨其构建策略,有利于推动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为课程思政改革在视野、宗旨、路径三个层面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启示。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三育融合、三全育人”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模式,构筑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四梁八柱。“三育融合”,指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以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以技能传授实现立技育人,以审美熏陶达成以美化人,增强课程思政输出力,树立课程思政硬形象;“三全育人”,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实践体验”金课体系,突破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限制,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场域,提高课程思政沟通力,增强课程思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曹姗姗 《教师》2023,(9):117-119
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新文科建设的逐步推进为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文章作者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围绕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进行阐释,分析了历史学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随后从挖掘思政元素、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打造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肖蓉 《林区教学》2024,(3):36-40
将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在思政建设中反映出新文科中新的思维、特征以及趋势,既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课程思政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围绕新文科的内涵,在对新文科和课程思政的关系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探讨新文科视域下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通过建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培养将新文科特点与新经管优势充分结合的“又红又专”的新型经管人才。  相似文献   

8.
“价值重塑”是当前课程改革响应新文科建设的首要立基点。以旅游经济学课程为例,全面分析其特点,深挖该课程的价值引领元素,利于制定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对该课程巧融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当前旅游经济学课程存在着学科特性价值盲区、思政元素单薄、教学模式陈旧等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五个一”的课程建设策略,即一线教师队伍、一手教学资源、一流教学内容、一定教学模式及一生教学服务五个层面,并围绕经济、旅游、企业、社会及管理五大类为主的多元化理论知识,开展思政元素的深挖及融合创新,切实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新文科建设宣言》为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注重对学生应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应加强学生德行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文章以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四个部分为主线,有针对性地探索思政融入点。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利用课程组的有机联系分步实现思政教学,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切入点,探索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设计方案,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新文科教学改革背景下,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融合发展特征显著。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是当前新文科教学改革中体现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课程,具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跨专业的特点。本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行“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以项目驱动创新,多元一体化的线上线下双循环”混合式教改思路。经过多轮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课程资源和教学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是武夷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依托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和世界双遗产地,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课程组结合武夷山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以学院办学定位和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采用植入生态旅游创新理论、建设课程资源库和教学平台、联结实训实践产业体、创新科研和服务地方项目、融入思政教育思想、探索SPOC+DoPBL教学模式、输出创新创业与竞赛成果的“七维一体”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对“生态旅游”课程的理论理解与实践应用,使得课程更契合新文科教育改革和生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与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同向同行,专业课程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基本载体。文化资源学课程建设的经验表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点,数字赋能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利用;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点,在实践教学中培育专业课程的思政特色;以审核评估为基点,结合通识课程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是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严重的“术”与“道”的不平衡,在新文科视域下,推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为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营养。教师要从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挖掘出知识层面的思政元素,再进行提炼、融合,使之上升到思想层面,目的是将价值观引领融入日常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4.
商品包装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门学科交叉型核心课程。课程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和“新文科”建设要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科交叉性弱、实践实战性差、思政系统化弱的“痛点”,基于“成果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目标,创建了“三环-六步-四阶”的教学新模式,构建了“艺工结合、产学融合、教研耦合”的“三合”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课程属性、学情分析、融入方法、效果意义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重点阐述“文化展示设计”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创新基础。在课程中,学生们参与实践案例,向一线科研专家、艺术与创新设计师进行跨专业、多维度的学习并实践思政教育,参与产业升级。该课程结合高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让参与课程学习的同学融入项目式社会实践学习,建立起艺术学、社会与人口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公共管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学习思维模式,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化展示设计的技能,还可以了解“文化展示设计”社会实践项目的背景和历史,深入思考社会实践项目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贸易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中具有重要地位。新文科背景下,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既要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又要体现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沈阳理工大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介绍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定位、特色与教学内容创新“234”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三个坚持”,教学方法改革“三个注重”,教材选用“三个原则”,教学案例与思政专题“双十设计”以及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等,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新文科建设开展“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遵循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重新定位“财政学”课程的专业属性和培养目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改革优化“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段佩利  尹鹏 《大学教育》2023,(6):109-111
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旅游大数据课程为例,重点探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方法,从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实施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旨在为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确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是复兴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插花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艺术。因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挖掘“插花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美学价值,将美育思政融入“插花艺术”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插花艺术”美育思政实践中探索项目式和C-STEAM教育法,增强课堂思政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从“插花艺术”美育思政的实施路径入手,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美育实践的相融合,发挥“插花艺术”美育思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新文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力之举。在新文科背景下,研究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导。新文科理念契合思政课价值引领导向,思政课改革融合新文科学科交叉发展,思政课改革结合新文科人才全面培养。进一步分析新文科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导向,提出学科知识穿插的教学内容改革、信息技术介入的教学方法改革、促进质量提升的教学评价改革等实践路向,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真改、实改、新改、深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