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光纤产业是少数可比肩高铁技术赶超成就的产业。本文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构建有为政府与机会窗口有效整合的分析框架,揭示和提炼后发企业技术赶超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是因为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政府以关键参与者身份创造的制度型市场驱动、引领了企业创新;国有企业作为代表国家意志实现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力量,为后发企业迭代“试错”和技术学习提供了支持;在企业技术赶超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技术和市场机会窗口,实施差异化的政府干预策略、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是后发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企业技术和市场地位的确立,政府的干预力度由强转弱,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2.
从专利申请区域分布、专利申请年度分布、技术领域年度分布、专利申请人、核心专利等5个方面对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展专利分析,基于专利分析结果及相关市场和政策环境对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开发开展SWOT分析,指出我国在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发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在成本上具有优势,具有市场利好和政策利好,但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较为落后且面临较强的专利壁垒。据此,给出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政府补贴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挤出,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持续适应性创新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下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持续适应性创新行为的影响,对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考察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行为,运用高斯分布拟合各参数,构建政府补贴政策下企业持续适应性创新支付矩阵。然后根据演化博弈思想,对各参数赋值仿真,分析不同市场环境、不同补贴政策对系统演化路径和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内部企业的初始技术创新条件,直接影响其整体持续适应性创新行为。在政府补贴政策作用下,具有较大市场容量或较低边际成本的高技术产业,更倾向于选择突破式技术创新。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应综合考虑产品的需求弹性、补贴率等因素,以优化产业系统整体持续适应性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数据库,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领域中国专利的总体发展趋势、主要申请人及部分省份专利申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起步较晚,在国家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竞相投入发展,隔膜专利规模不断增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隔膜方面的中国专利分布较为分散,尚未出现具有显著领先优势的企业;日本、韩国已在中国市场进行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相关专利的申请和布局。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对知识密集型产业补贴的整体规模不断放大的背景下,针对如何避免投资不足、投资过度等现象发生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解答。从政府的财政政策角度出发,将新经济地理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结合,引入政府针对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税收及补贴政策,基于垄断竞争一般均衡框架推导出财政政策、RD投资水平、企业分布、劳动者收入、经济增长率等一系列均衡,从理论上研究政府政策对企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劳动力市场结构、消费者收入差异、知识密集型产业研发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界定了领先市场、后进市场与异质市场的内涵,分析了传统创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政府在不同市场中的角色,指出国家创新政策应该根据本国产业在全球的潜在市场角色而有所差异.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培养国家的领先市场角色,识别并大力支持具有潜在领先市场优势的产业.另一方面,对于后进市场和异质市场的产业,应采用支持快速跟进领先市场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发投资“市场失灵”、政府补贴“退坡”问题,引入产业内补贴政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补贴政策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策略。研究表明:在有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的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同时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在无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只有当补贴比例小于某一值时,产业内补贴才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无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产业领域在技术的成熟度、技术的复杂程度和产业链垂直分解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在规模、技术水平和治理机制方面各具特色。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国家也应采取相应的促进与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的大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这个“生态”环境中,大企业犹如参天大树,而小企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草。中小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远逊于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也有很多大型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机动灵活、反应灵敏、危机感强烈、富于进取等等。国内外许多小企业在市场上的良好表现,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发投资市场失灵、政府补贴"退坡"问题,引入产业内补贴政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补贴政策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策略。研究表明:在有政府补贴而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同时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在无政府补贴而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只有当补贴比例小于某一值时,产业内补贴才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无政府补贴也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科研单位的资金沉淀与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文红  李慧  聂淑琴 《科研管理》2001,22(2):122-12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政府和企业对科研加大投入的同时,出现了资金的沉淀,这一问题受到政府领导人及学的关注,他们认为这是资金使用效率的表现,本从政策环境,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使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金宏观调控能力阐述了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企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内部原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树义  郭强  袁磊 《软科学》2001,15(4):6-10
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准市场组织已被企业广泛运用。文章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减少企业运作风险,防止过度竞争等四个方面,对战略联盟形成的内部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的先导性和渗透性使我国信息化进程步伐加快,过程工业信息化呈现出必然趋势。以过程工业信息化为背景研究其组织模式重构的动因、思维及其趋势。同时,基于一种逻辑构架提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新型组织模式—核心功能型组织模式,并进一步研究了核心功能型组织模式的形成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地方虚拟研究开发中心的组织及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虚拟研究中心是我国发达地区出现的一种新型创新组织,其实质就是帮助地方中小企业通过地方虚拟专网连接外部的R&D机构,提高地方中小企业的R&D能力。本文研究了地方虚拟研究中心的组织特点,运行基础和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5.
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飞绒  龚建立 《软科学》2001,15(4):59-61
本文从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系统分析了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四大关键因素:人力资本、信息、资金和环境,由于这四个因素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related knowledge flow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s. Using bibliometric data o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we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14 OECD countries in four ICT-related scientific fields and the ability of those countries to maintain and acquire export market shares in the OECD market, across 16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1-2003. We find that domestic and foreign ICT-related scientific knowledge flows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export market shares in ICT industries, while only domestic flows positively affect export shares in non-ICT industries. We also find that small open economies benefit more than other countries from foreign knowledge flows both in ICT and in non-ICT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7.
   有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效应的研究对产业特征的关注还不充分,影响了对激励政策产业层面效应的深入理解。本文认为更为系统地重审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效应,有必要将产业市场竞争度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同步纳入研究模型,因为它们分别影响产业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动机和技术创新能力。当产业市场竞争度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都处于高水平时,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最为明显。实证数据来自和五类使能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的16个制造业的2013—2017年的数据,包括R&D资本存量、全时人员当量、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和以DEA视窗方法计算得到的产业技术创新绩效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放大了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但是R&D补贴政策对于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产业有更高的正向效应;当技术市场竞争度高时,技术吸收力对税收优惠与R&D补贴的正向促进作用最高。本研究深化了对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作用机理的理解,并提示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重视产业的市场竞争度。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TIC)在华发展状况,以14家典型外资TIC机构为研究对象,将外资TIC机构在华发展历程分为探索、培育、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4个阶段。研究发现,不同阶段外商投资政策与行业监管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外资TIC机构在华发展战略、经营策略、业务方向、成长速度等;外资TIC机构在华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全国布局分支机构、多元业务统筹经营、开展并购抢占市场、紧贴中国市场需求、积极进军新兴领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科学监管和扶持民营机构等启示对策,以期为推进国有与民营TIC机构做大做强做优以及中国外资TIC机构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外商直接投资看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容  李纪珍 《软科学》2001,15(3):21-23,27
本文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系,从跨国公司发展动向出发,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是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的机遇,制造业整体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或领先行列,而有选择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对此,中国必须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同时改变传统的“民族产业”思想,树立“大制造”观点。  相似文献   

20.
西部吸引利用外资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冰  陈宏民 《软科学》2001,15(4):76-78
本文认为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因素是资金的短缺,加快西部开发需要积极引进、合理利用外资,西部地区的一些不足影响了本地区吸引外资的规模和效率。在吸引和利用外资中,应根据西部实际情况,做好战略选择,即着重于改善投资软环境,合理运用吸引外资的方式,并将外资投向合理的产业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