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鉴于我国部分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及其训练工作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大量关于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调查研究成果,从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现状、影响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的因素两方面展开论述并得出结论,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访问调查、文献综述发,对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水平发展分析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地调查,得出准确的数据,从而总结出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情况,并对怎样有效提高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水平提出了自己得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主要来源于青少年体校、普通中学、专业队现役或退役运动员;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平均年龄为41岁,学历以本科为主,大多数为兼职教练。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的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苏广军 《体育世界》2014,(10):103-104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的因素,然后详细说明了为了能够使得我们高校获取高水平的运动队训练效果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可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7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田径运动项目部分不均衡;2)田径运动队缺乏顶尖级别运动员;3)田径竞赛次数较少,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竞技状态的保持;4)运动队后勤保障不够完善,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队的发展;5)高校领导对田径队的重视程度不够;6)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不足,学生缺乏参训兴趣和主动性。建议:健全和完善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管理体制、竞赛制度和训练保障体系;合理布局田径运动项目,加大对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经费的投入;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提高运动员综合素养;完善心理培训机制,激发运动员的参训动机,端正运动员参训态度。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建设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入学时的专项及文化基础、项目分布、训练及比赛、管理、经费、竞赛体制、高校教练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发展的现状及客观实际,探讨了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历史材料与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从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水平的整体性出发,对高校10年试点培养高水平田径队的水平状况进行了材料比较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96年田径整体水平仍处在偏低位置。我国高校田径队要在21世纪40年代初或末期代表国家走向世界困难不少,目前我国高校试点学校培养高水平田径队还受到极大制约,主要受到八个方面问题的影响:一是大学阶段与运动员入校前运动成绩的衔接问题,二是试点学校办队的指导思想问题,三是营造高校田径比赛的大空间环境问题,四是高校学制年限与训练年限的矛盾问题,五是重点项目的布置与待遇问题,六是田径运动队的后备力量培养问题,七是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教练问题,八是培养人才与输送人才的定位问题等等,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高志 《四川体育科学》2003,(4):58-59,69
运用访问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目前竞技水平进行了剖析,探求使竞技体育与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相结合的途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调整人才机构,实行教练员岗位竞争机制,提高运动员选材质量和体育经费社会化、信息科学化制度等多种途径,形成我国特有的大学生高水平运动训练竞技人才的培养体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校目前虽未成立高水平运动队,但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抓住发展机遇,科学定位,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模式为蓝本制定体育系田径运动队长效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eight women experience, and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regulatory regimes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of a corporate (sporting) university in their first semester of college. Using Foucault's conceptions of power, discipline and subjectivity, we situate women's participation on the soccer team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corporatized Division-I University. As spor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rporatized, low-profile sports have begun to emulate high-profile sports.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corporate sport model indicative of high-profile college programs, such as the on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use (sporting) bodies as resources, rendering them detached and alienated from many college experiences. As evidenced in the data from this study, the pedagogies of highly structured schedules and authoritative-, peer- and self-disciplining mechanisms functioned to normalize the experiences of stress, tension, isolation, loneliness and little autonomy. Nevertheless, we also discuss a point of rupture, wherein two women, for different reasons, refused their athletic subjectivities at The University after their first semester by discontinuing their athletic participation. The contextualization of such experiences reveals the complex relations of power emerging from young adults’ immersion into an athletic system imbued with corporatist ideologies housed within a simulated aura of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not to provide definitive answers but rather, by exploring power relations, to open for discussion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college athletics and to advocate for a more humanist research agenda that considers athletic subjectivities.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省大学生田径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场馆设施、训练与管理体制、教练员与运动员等情况进行了剖析,探求更加适合我省大学生田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的发展道路,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大学生田径运动队训练与竞技人才培养体制,并提出我省高校田径运动队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应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业余训练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业余训练向高水平竞技训练方向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竞技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体育管理模式,走教体结合的道路,逐步把发展竞技体育的中心引入高校,是我国今后培养高级竞技体育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在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方面具有强大教育和科研功能。为培养21世纪需求的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体育系统应教育与主体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建立起以高等体育教育院校为主体,高校办单项体育俱乐部、竞技体育专业等多元化形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找出我国举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教练员水平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占90%,反映教练员水平低的学校占60.4%,招聘高水平教练困难的学校也占60.4%。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有:1)定位与认识问题;2)组织结构简单,功能缺位;3)教练员水平总体偏低,教练员培养系统缺位。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职能;2)"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等,通过分析泰州高校足球队这一群体,借鉴赫茨伯格理论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个方面出发,对影响泰州高校足球队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应用双因素激励理论可能性的探索,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足球队训练的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田径运动的竞技水平突飞猛进,但是,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训练不兴奋,不积极,甚至产生训练厌倦心理.从心理角度分析研究,初步揭开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智力发展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对95名不同水平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智力发展水平从总体上看属中等智力发展水平(全量表智商X=105.85,S=15.36),言语智商略高于操作智商(107.83:101.59)。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智力发展的高低次序为:乒乓球专业大学生、中国国家队、中国青年队。训练年限与言语智商有可靠的低度负相关(r=-0.22,P<0.05)。这些结果与过去这类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表明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智力发展水平同训练水平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9.
积极开展高水平竞技运动是当前大学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竞技项目设置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竞技水平和由此所产生的建队效益及办队特色。运用现代控制论原理和运动训练学理论等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大学高水平竞技项目的重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