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基于非径向的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从技术进步效应、效率追赶及“创新者”区域等角度探索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主要结论有: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兵兵  朱晶  全晓云 《科研管理》2017,38(12):41-48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技术进步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随后,运用DEA-Malmquist方法获取了中国37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指数,并运用面板模型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全行业层面,技术进步有利于CO_2排放强度的降低;fdi规模的扩大也会降低CO_2排放强度,行业层面"污染天堂"假说并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均会导致CO_2排放强度的上升;针对分行业层面,技术进步对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高能源效率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CO_2排放强度的降低;低能源效率行业的技术进步则会导致CO_2排放强度的上升。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能源效率行业对初始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差异以及对已选择初始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3.
郑循刚 《软科学》2010,24(8):79-81,87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07年西部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经济性和资源配置效率4个部分。结果表明:2000~2007年西部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5.74%,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平均占104%,规模效率占8%,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占0.87%,资源配置的影响为负,平均占-11.27%。要提高西部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根据CO_2排放量的大小将30个省份划分成六大区域,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比较研究能源使用技术、CO_2排放技术和广义技术创新等3种类型技术进步对各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能源使用技术进步抑制碳排放的效应要大于促进碳排放的能源回弹效应,净效应表现为抑制碳排放,并且净效应大小与区域碳排放水平呈"U"型结构,而CO_2排放技术进步在3种技术进步中抑制碳排放的作用最明显,但是其减排效应只有在年均碳排放量大于0.25分位点的省份才会发挥作用,广义技术创新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碳减排作用;比较分析3种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时,能源使用技术进步与CO_2排放技术进步在碳排放水平最高的3个省份(江苏、山东、河北)抑制CO_2排放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了1999-2008年中国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及其分解,并针时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地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研发创新TEP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推动的,技术进步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研发创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TFP并不是研发创新产出增长的主要源泉;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研发创新TEP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使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省际卫生服务的相对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计算了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卫生服务超效率DEA平均得分在省际间以及东、中、西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2%,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自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炭行业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001-2006年煤炭行业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煤炭行业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煤炭行业16家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有逐年好转趋势但总体效率水平仍然较低,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投入拥挤问题,集约式生产应该是煤炭产业的重点发展趋势;2001-2006年中国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6.2%,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且在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地区则显著正相关。人口增长对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双向性;③分阶段考察显示,2000年之前,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即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01年之后,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对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为负,即技术进步可能增加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而降低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知识生产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刘玲利 《情报科学》2007,25(5):655-659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载体,对其1998--2005年知识生产效率及其变化率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区域层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知识生产效率呈依次递减状态;东部地区各省份知识生产效率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各省份差异较小;我国知识生产效率有轻微下降,其中东部地区知识生产效率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降低,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知识生产效率下降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以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方面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收敛性特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7—2011年我国内资工业企业TFP增长率高于2002—2006年,技术进步是其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地区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并形成了中西部两大"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4.
要培养面向未来,能参与竞争的各级各类人才,学校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全体教师主人翁的作用,在学校创建有序而又自由、紧张而又宽松的工作氛围。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数据表示和交换的工业标准,XML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论述了XML及XML的相关标准,对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实现原理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采用Java编程技术提供了简单的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领域工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重构性差、与企业资源计划软件集成的灵活性差等不足,在领域工程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过程,建立了基于领域工程的开发模式。结合统一建模语言与领域构件的优点,提出了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领域构件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是21世纪教育所呈现的新特点。网络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这一媒体手段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赢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为什么要建设课程资源管理平台,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研究内容、系统功能设计与分析,以及研究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证据理论的信息服务成熟度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CMMI技术上,构建了信息服务成熟度模型。通过引入证据理论方法评价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成熟度,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判断矩阵一致性难以满足、以及专家对指标属性值和隶属度值难以确定等问题。经算例研究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可靠的评价信息服务成熟度,亦可作为用户评价或选择信息服务提供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评析历年来创新联盟记分牌(IUS)及其指标体系的演化,对IUS2015中欧盟与全球主要竞争对手的创新绩效及其差距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公共部门的研发投入亟须加强,而专利创造和运用、创新合作及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虽然严重薄弱,但其增长潜力很大。最后,探索IUS对"新常态"下我国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