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06)数据进行二次资料分析,发现不同教育程度、职业的管理位置、居住空间城市老年人的健身锻炼情况有显著性差异。退休前不同的技术职称等级、行政级别、所在单位不同等级、不同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社会经济地位主观认同的城市老年人对是否锻炼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年龄没有成为区分体育锻炼行为差异的变量。应用社会分层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社会客观位置与锻炼行动之间存在“结构化”关系,具有追求健康、非生产性、炫耀式休闲特征的身体锻炼行为成为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被用来强化社会地位群体的边界。研究进一步对体育部门职能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锻炼行为分阶段转变模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理论为基础,选取福建省七城市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家庭环境资本构成特征的调查研究,考察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转变的多维家庭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省大约21.72%城市青少年处于锻炼行为前意向阶段,仅大约13.53%城市青少年处于锻炼行为保持阶段;(2)青少年锻炼行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家庭经济资本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家长的体育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3)家长的体育意识和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转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证分析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男女配对抽取的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体育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行为阶段的生命质量8个子维度得分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与参加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均有显著相关,总体来讲老年人参加的锻炼项目数量越多、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在90 min内老年人单次体育锻炼时间越长、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越长,生命质量得分越高。老年人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方面比较好,但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数较少,在锻炼内容的丰富性上有较大欠缺;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差,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生命质量,重点在于增加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促进锻炼坚持性,适当增加锻炼频率、时间。  相似文献   

4.
唐炼  杨海琴  程风 《体育世界》2011,(4):119-120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城市市老年人晨晚练点锻炼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政策法规、经济状况以及文化氛围等因素都为老年人晨晚练点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则针对影响城市老年人晨晚练点锻炼行为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山东省的淄博、滨城、青岛、烟台、德州、聊城、莱芜等7城市的中年人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状,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中年人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后中年人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较前有较大提高,中年人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1 026位城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开展体育锻炼活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1)城市老年人整体体育锻炼活动量低、中、高3个等级占比分别为44.2%、43.4%,12.4%;2)新市民老年人与老市民老年人之间体育锻炼活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3)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社区因素4个维度对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量水平都有影响:性别、家庭支持、健身指导对新市民老年人影响更大,而文化程度、个人收入、慢性病、场地器材、体医结合、孤独感、运动兴趣成为影响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量水平的共同因素。建议:1)构建立体化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路径,提升新市民老人体育锻炼价值认知水平;2)畅通体育参与渠道,促进新市民老年人城市主人的身份认同,加快新市民老年人积极融入城市群众体育之中;3)纾困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破解城市老年人锻炼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苏7个城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等的980名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因素中年龄因素对老年人的参与行为具有显著性差异影响;个体间因素中,与朋友、家人一起锻炼对老年人影响最大;自然环境因素中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有地理环境、天气、季节等3方面的影响;社区因素层面中居住环境的体育设施对老年人有一定影响,在月收入1001-2000元之间的老年人住所附近步行10min之内有收费体育场所所占人数最多;政策法规层面中,希望得到的公共保障中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障公民基本的体育权利所选择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老年人体质及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山西省城乡老年人体质现状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山西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高于全国,锻炼的目是为增进健康,山西省城市老年人的形态、机能、体能指标多数都高于乡村老年人,且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山西省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差别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 ,寿命普遍延长 ,使得我国向老龄化社会发展。据 1997年 10 %人口抽样调查 ,全国已有 13个城市达到老龄化标准 ,其中上海 12 2 % ,浙江 9 3% ,江苏 8 8%名列前 3位。面对华东地区老年化进程加剧的形势 ,如何让老年人在离、退休后避免孤独感 ,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 ,度过一个丰富充实、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晚年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 ,由于老年人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健身知识 ,社会也没有给予必要的组织、引导 ,使得他们的行为很容易误入歧途。锻炼动机是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 ,也是锻炼行为的原动力。研究华东地区老年人的体育动机 ,分析其锻炼动机的类型、结构和序列 ,从而剖析其体育行为 ,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 ,加强社会对老年人健身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厦门、宁波、苏州等有代表性城市的 5 85名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男性 36 5名、女性 2 2 0名。1 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需要结构模式和行为动机理论的研究文献 ...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向特征、态度特征、主观规范特征和认知行为控制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意向随着阶层等级的上升而递增;在锻炼态度方面,高阶层对体育锻炼评价要高于低阶层,中间三个阶层基本持平,各分指标存在着结构性的阶层差异;在主观规范方面呈现出“一、二、三”特点,即上层居民体育锻炼社会支持最强、中间三个阶层基本持平、下层居民最弱;各阶层锻炼行为控制能力较低,除中层与上层之间存在差异外其余阶层均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连和呼和浩特市老年人冬泳锻炼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连、呼和浩特两个城市的268名参加冬泳锻炼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两个城市老年人参加冬泳锻炼的动机主要有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社会交往、展示能力、满足兴趣、自我发展、精神解脱。同时,在冬泳锻炼中,不同层次的城市老年人在动机水平上的表现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层是一种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和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本文从社会分层结构的角度透视小城镇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锻炼方式。结果显示:社会上层体育健身选择率最高;不同社会阶层活动场地选择多数是在自家庭院、广场空地和马路边的几百米范围内的早晨进行锻炼。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旨在为越来越多"农转非"的农民(中下层)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气排球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厦门市翔安区某社区选取年龄在60~75岁之间,身体锻炼等级小者和睡眠质量差者并且自愿参加本实验的40名老年人为实验对象,其中男女各20人,进行实验研究。经过12周的实验观察,非参数检验发现:气排球运动前后,老年人睡眠质量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睡眠效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最大的是睡眠时间和主观睡眠质量,不同性别老年人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的现状、验证国外对于自我妨碍的研究结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否具有普遍性。采用分层加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量表等测量工具,对我国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一系列预测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在性别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2)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在年龄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3)中学生的任务目标取向和锻炼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目标取向与锻炼自我妨碍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4)中学生的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等预测指标与锻炼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5)身体自尊、自我效能等变量在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与锻炼等级之间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师范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问卷>、<心境量表(POMS)>、<大学生压力反应测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1 354名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师范大学生经常锻炼群体的总体情绪状态比非经常锻炼群体的情绪状态好,呈显著性差异;在"精力"、"自尊"这两个积极情绪纬度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紧张"、"愤怒"、"疲劳"这3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在"抑郁"、"慌乱"这两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均低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非经常锻炼群体在压力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压力的行为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AHP)》与《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量表》对福建省九所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的锻炼行为阶段发展与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21.2%青少年锻炼行为处于保持阶段,女生参与锻炼行为人数比例有所提高,初中生锻炼行为参与程度高于高中生,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初中生的健康促进行为得分高于高中生,具有显著性差异;(3)锻炼行为阶段发展与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群体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梳理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作用路径,发现:(1)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身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少年、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2)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区环境(体育活动设施、社区学校条件)、家庭因素(家庭物质环境、家庭成员身体活动行为)、久坐行为、超重或肥胖、锻炼动机(锻炼意图、自我效能)等因素对个体身体活动产生影响。(3)当前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存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混乱、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身体活动的理论构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21,(6):43-46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不同锻炼水平下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实际情况,为促进高校学生健康行为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方法:2020年7月,通过线上问卷星发放的形式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进行调查,并采用统计描述、X2检验、F检验的两两比较和One-way ANOVE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行为不积极主动是导致体质下降的很大原因。2)不同性别的高校学生在健康责任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和运动行为(P=0.000)存在差异;不同学科的高校学生在人际支持、运动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存在差异;不同年级的高校学生在营养行为、人际支持、健康责任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上存在差异,另外在健康促进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普通高校学生男生经常锻炼组整体健康促进行为水平以及各分量表下的健康表现明显优于其他2组水平学生,对于女生经常锻炼组来说在健康责任行为和运动行为上与其他2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和探讨不同锻炼水平下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情况有助于了解目前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状况,加强体育健康宣传,促进高校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初中生体育锻炼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男女生在锻炼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锻炼量、客观支持、主现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年级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所在地初中生在锻炼量、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小锻炼量与客观支持、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