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采用调查法、访问法、献资料法对哈尔滨市老年人冬季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哈市冬季漫长、寒冷,使冰城老年人冬季的体育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并发现他们对健康知识,科学健康意识有所加强;活动项目多样并具有特色性。其发展趋势是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从体活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更趋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李庭坚 《精武》2013,(23):124-125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报告》最后建议,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树立者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者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而体育生活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生活质量对老年人体质、身心状态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誊调查法,对石龙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对老年人的体育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了解老年人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活动方式,旨在为今后石龙镇各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医护人员生活方式与体育活动进行调整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医护人员的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体育消费观念不强;身体健康状况与身心状态不佳;维护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则重营养保健、睡眠和有规律的生活;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普遍都很高,但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不多,体育人口只有17.6%;工作负担重、身心疲劳和场地、设施不足是影响医护人员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象:凤阳县城三所院校(安徽科技学院、凤阳师范学校、凤阳农技校)退休教职工350人。研究方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老年人体育活动状况调查结果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主要特征:体育活动有明确的目的;选择确定的体育项目;达到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时间、频率、强度分别达到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3次以上,中等强度;对活动评价良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均有明确的目的和确定的体育项目,他们参与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健康、防治疾病和休闲娱乐。体育活动达到每周3次或3次以上有192人,每次30分钟以上有205人,达中等强度有210人,对活动评价达良好以上231人,由此分析得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老年人应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以老龄化社会加剧为背景,以农村老年人体育开展对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为视角,对我国农村老龄化和老年人体育现状进行审视,提出发展农村老年人体育的对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握老年人从众心理,科学制定体育政策法规,以开展群体性活动为主;树立正确理念,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老年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理统计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川东地区6个国家级贫困县,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老年人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活动模式行为、体育活动指导与服务保障现状,并找出制约贫困县老年人体育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提出适合贫困地区老年人体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体育活动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提出了增加老年人体育活动水平的对策: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帮助老年人建立体育生活方式、依托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帮助老年人在社区形成健康的行为、加强老年健身的科学指导和研究、制定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公共政策,为老年人健身提供政策和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社区老年人健身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瑞峰  袁月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103-104,107
通过对武汉市部分地区老年人健身方式的抽样调查分析,从中折射出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广大老年朋友选择健身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范珣  齐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0):114-115,12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青岛市社区群众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意识薄弱;体育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偏大;公共体育设施匮乏;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力量发展不均衡;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不强,消费水平低等。应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和体育经费投入,加快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改善城区体育设施,推广科学的锻炼方法,使青岛市社区群众体育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指出,目前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对象以学生、老年人为主,职业分布主要是学生、教师,研究方法以资料法、统计法居多,缺少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跑锻炼对6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长期坚持长跑锻炼的 6 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 ,长跑锻炼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下肢肌肉力量有良好作用 ,效果明显 ,可推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衰老 ,而对平衡能力、柔韧性、前臂和手的握力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指数、丧失率、L ogistic回归分析 ,对江西省上饶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江西省上饶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丧失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男性高于女性 ,下肢高于上肢 ,丧失率随活动的复杂程度及难度的增大而上升。身体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是社会经济、心理、精神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人群体质监测结果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 0 0 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手册》的规定 ,在青海省的 1 0个州 (市 )、县进行了幼儿( 3~ 6岁 )、成年人 ( 2 0~ 5 9岁 )、老年人 ( 6 0~ 6 9岁 ) 3个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质测试。结果表明 :城市 3个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质好于农村 3个年龄段不同人群 ;青海省成年人和老年人因疾病住院治疗的比率排序位为 :消化系统疾病 >意外伤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成年人体育健身意识薄弱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率小 ;成年人吸烟人数比率高 ,达到 2 7.4 % ,并在 3 9岁之前吸烟人数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浅析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并且和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应对应激时总体上较为积极,特别是女性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后,消极应对方式大大减少,这说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女性老年人在应对应激时会比一般女性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去应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顺德凤岭老年大学老年人的体育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老年大学老人的体育生活进行比较研究。本文首先从体育生活认知、条件、行为和绩效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顺德凤岭老年大学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现状。其次为发展老年大学老人的体育生活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是同时由于现代一系列“文明病”的出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及机能水平却下降得更快。日益明显的人口老龄化趋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采用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徐州市中老年的健身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以太极作为健身手段的人数占很大比重,但规模较小也比较分散,存在家庭经济条件好坏或其他琐事等影响中老年锻炼等因素。提出中老年朋友通过习练太极一些措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达到增寿延年。  相似文献   

18.
SF-36量表在老年人运动健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松涛 《体育科学》2006,26(2):78-81,94
SF-36量表是评价生存质量的一种有效工具,为了促进其在运动健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以北京市普通老年人(男61~65岁;女56~60岁,各300人)为研究时象,从可行性、信度和效度3个方面对SF-36量表在运动健身效果评价中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SF-36量表具有令人满意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但是社会功能维度的信度和效度存在一定的不足。提示:SF-36量表可以用于老年人运动健身过程中时生存质量的评价,但是,建议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对社会功能维度进行适当的修改。SF-36量表作为一个简便高效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在体育科研领域中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踢毽子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活动,它不受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而且老幼皆宜, 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本文从健身的角度审视了踢毽运动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老年人体质及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山西省城乡老年人体质现状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山西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高于全国,锻炼的目是为增进健康,山西省城市老年人的形态、机能、体能指标多数都高于乡村老年人,且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山西省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差别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