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梳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择取研究指标,以福建省种稻农户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探究新形势下影响我国东南地区稻农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构建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叠加多因素分析,测算出土地类型、种稻的最主要动机、水稻性状偏好、周围稻农更新频率、农技推广人员影响程度是东南地区稻农新品种技术采纳的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适合山垄田品种、优质品种的更新需求存在缺口,种稻农户的品种更新行为仍然受到周围稻农的极大影响,农技推广人员起到重要的正面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确立以优质稻品种选育为重点的良种技术发展方向、良种技术发展应关注小众农户的特殊需求、扩大良种技术示范户的影响覆盖面、持续推进接触式农技推广工作方式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湖北省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稻农水稻种植投入模型估计结果中,肥料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人工作业费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生产行为与政策满意度模型估计结果中,户均种植面积、亩产量、稻谷收购价格、国家财政补贴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也具有显著影响。在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中,务农人口和人均收入也是两个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其中稻谷收购价格和国家财政补贴是影响稻农生产技术效率和利润水平最重要的因素。通过VEC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证实稻谷收购价格和国家财政补贴仍然是影响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和实际调查情况,提出提高湖北省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湖北省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稻农水稻种植投入模型估计结果中,肥料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人工作业费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生产行为与政策满意度模型估计结果中,户均种植面积、亩产量、稻谷收购价格、国家财政补贴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也具有显著影响。在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中,务农人口和人均收入也是两个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其中稻谷收购价格和国家财政补贴是影响稻农生产技术效率和利润水平最重要的因素。通过VEC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证实稻谷收购价格和国家财政补贴仍然是影响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和实际调查情况,提出提高湖北省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江苏省南京农业大学资助项目中取得的数据为基础,并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稻农的意愿及影响的稻农自身因素计量分析.研究表明,稻农的种植意愿受到外部因素与稻农自身因素的双重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水稻种子价格,对人身体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种植水稻是否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关于水稻本身的特性如:是否节水抗旱,是否能够提高产量,是否具有比普通水稻更高的营养价值;以及来自政府的支持与指导.稻农自身因素中年龄与存在第二职业对种植意愿负相关,文化程度、种植时间、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家中人口数目对种植意愿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北方高纬高寒地区一直被人们称为"种稻禁区",过去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受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波动很大,近几年在落实水田北扩战略的大环境下,高纬寒地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降低农户的种植损失,将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给农民,通过对水稻试验田增温处理、农药残留处理、品种选择,栽培模试等几项关键技术进行试验,找到适合寒地水稻种植的好的经验和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不仅可以展示高寒区早熟、极早熟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而且可以为高寒地区"旱改水",防御、缓解旱田残留药害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进而推动爱辉区水稻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水稻生产的大省,由于产量逐年上升,要求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目前市场上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种类繁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型号的收割机,是稻农急需了解的问题,根据水稻收割机的发展变化趋势,为稻农提供经济适用的水稻收割机正是广大农机推广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余威震  罗小锋  唐林  黄炎忠 《资源科学》2019,41(12):2193-2204
在不同土地细碎化条件下,厘清影响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对实现农药减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湖北省765份农户实地调研问卷,从追求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食品安全3个方面构建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多目标效用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土地细碎化条件下种粮目的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①以自留口粮占比表征的种粮目的,越趋向于满足自家消费需要,稻农施用生物农药的可能性越大,且自留口粮占比每提高1%,施用生物农药的可能性会提高10.56%;②对于土地细碎化程度低(平均地块面积大于0.133 hm 2)的稻农而言,种粮目的对其生物农药施用行为产生负向影响,而对于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平均地块面积小于0.133 hm 2)的稻农而言,种粮目的表现为正向影响;③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也会受到农药残留意识、绿色农产品重要性认知、市场风险感知以及健康水平的正向影响,以及市场风险感知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农田标准化建设,实现同质化生产,同时加快普及新型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形势,从生产源头和市场建设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运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苏南地区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种稻大户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再通过ISM模型分析方法判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与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规模、家庭人均年收入、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土地租金、农业技术培训、种子公司渠道显著正向影响种稻大户的农业技术采用行为,是否兼业、种子成本显著负向影响种稻大户的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其中,种子公司渠道、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表层影响因素,家庭人均年收入是中层影响因素,是否兼业、种植规模、土地租金、种子成本是深层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自1976年大面积推广以来,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水稻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稻区。主要对杂交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珊珊  张广胜 《资源科学》2013,35(9):1855-1862
随着非农就业的增加,兼业和土地流转现象普遍存在,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农户的能源消耗、化肥施用等农业碳排放行为。本文基于辽宁省辽中县稻农的调研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碳排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兼业将促进稻农的高碳生产行为,提高地块集中程度有利于稻农采取低碳生产行为,扩大种植规模将提高稻农的农业碳密度,但考虑规模经济对单产的影响,扩大种植规模可能降低农业碳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政策建议,包括促进兼业农户分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减小土地细碎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民视角的农业科技推广行为:形式和内容孰轻孰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广行为的评价,采集了4259个种稻农户的电话调查数据,将推广行为分解为推广形式和推广内容,并分别与推广绩效的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推广形式和推广内容对推广绩效评价指标(增产效果、指导作用和农民的满意度)都起着一定作用.总体而言,现阶段推广形式的作用要大于推广内容的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深刻反思,因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本质在于向农民传授技术.结合推广实践,分析了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抛秧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效的新技术,已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近几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大面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技术措施存在着薄弱环节和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技术潜力的进一步发挥。为使水稻抛秧技术推广再上新台阶,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栽培技术应加以改进和提高。一、改旱育为湿播旱管,提高秧苗素质选择向阳、灌溉方便、沙壤性的水田作秧田,翻耕田块。6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作  相似文献   

13.
朱月季  周德翼  游良志 《资源科学》2015,37(8):1629-1638
技术革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援助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所在地奥罗米亚(Oromia)州进行农户调研,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以埃塞俄比亚当地推广的小麦苗床拓宽技术(BBM)为例,实证分析农户资源禀赋与内在感知对非洲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资源禀赋作为外在约束对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农户对技术认知的内在约束,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社会规范是农户个体内化的社会约束,传统技术的社会规范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由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应在实施对象、前期推广、传统转变等方面做好策略准备。  相似文献   

14.
技术革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援助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所在地奥罗米亚(Oromia)州进行农户调研,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以埃塞俄比亚当地推广的小麦苗床拓宽技术(BBM)为例,实证分析农户资源禀赋与内在感知对非洲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资源禀赋作为外在约束对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农户对技术认知的内在约束,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社会规范是农户个体内化的社会约束,传统技术的社会规范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由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应在实施对象、前期推广、传统转变等方面做好策略准备。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种植户的技术偏好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基于湖北、湖南、江苏等8个油菜产区21个县(市)91个村的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工具研究分析了油菜种植户的微观技术偏好.统计结果显示:油菜种植户迫切需要机械耕地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期望未来品种的产量及抗性有所提高,认为示范和定期咨询的方式最有利于油菜新技术的推广.通过因子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进一步得出结论:油菜种植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地理位置均与技术采纳成负相关,油菜籽销售收入、与专业技术人员接触频率对采纳行为有正影响.因此油菜技术研发及推广部门可针对农户的需求及可控因素,"对症下药",有重点地加快油菜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黑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黑稻种植与加工为代表的陕西特种稻行业,经过近10a的努力,已建立起了以洋县、城固、汉中为核心的黑稻种植基地和以洋县、城固为基地,以秦洋、朱鸛黑米酒集团为骨干的黑米食品加工业。1992年全省种植面积已达1×104hm2t,开发的产品种类有黑米酒、饮料及小食品三大类80多个*黑稻资源、特种稻、开发利用、战略对策、陕西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农业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海龙  吕耀  焦雯珺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51-1056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 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 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病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大田小区对比实验,探讨了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鸭稻共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植株的高度和水稻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增大了水稻地下部的生物量和根冠比,有利于水稻地下部根系的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同时,鸭稻共作能提高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可防止水稻在后期的过早枯黄与衰败,从而增强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性能及其持续时间;鸭稻共作还能够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减少空(秕)粒数,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鸭稻共作生态技术的生产实践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