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正面教学、正规教学、有计划教学大行其道的当下,侧面教学、非正规教学、无意识教学易被人所忽略,但它在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存在,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提出侧面教学,是因为正规教学存在局限性,而侧面教学潜力巨大,不为一般人所注意,且侧面教学与正规教学本是一个整体.侧面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呈现境遇性、生活化和社会化的倾向;侧面教学具有即兴教学、个别交流、心灵对话的特点.侧面教学的实质在于:它是教师综合素养的投射,是对学生沉睡心灵的唤醒,是正规教学质的飞跃的催化剂.侧面教学不是正规教学的对立面,侧面教学并非随意教学,侧面教学不等于非制度化教育,侧面教学不等于非课堂教学,侧面教学不等于课外辅导,从事侧面教学的并非都是正规教师.  相似文献   

2.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离之根本在于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之间的隔阂。破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两张皮"难题,需要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团结协作。站在教学论学科立场上看,教学理论必须从关注教学实践走向介入教学实践。教学理论要介入教学实践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论学科所具有的双重性格,即教学论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有四种基本的方式与途径:一是教学理论工作者将教学理论带入教学实践;二是教学实践工作者到教学理论工作者那里"取经";三是在区域性的教育实验中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合作;四是国家宏观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合作。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的价值在于发展教学理论,有效推进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有效教学是对中小学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要求。所以说,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教师。目前,很多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有效教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导致教学随意化、去目标化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基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主要策略有:理清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有效承载教学目标;分析学情,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4.
陈德旺 《考试周刊》2011,(78):169-170
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环节,执教者通过动态实施教学步骤与过程,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树立教学思想,增强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因而,片段教学比赛能够充分考查一名教师教学的教学素养技能。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新课改呼唤优质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秀英 《林区教学》2009,(7):103-104
新课程呼唤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是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而优质教学必然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是更高层次的有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优质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优质教学的根本目标;课程三维目标是优质教学的导向点和评价点。  相似文献   

6.
走出案例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些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混为一谈,片面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误认为案例教学是轻松教学。故应正确区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不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正确实施案例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有三种情况:一是无效教学,二是:有效教学,三是优质教学。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对两课教学究竟是教学的灵魂、灵魂的教学还是教学的应付、应付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论是两课教学必然是教学的灵魂、灵魂的教学。目前,在全国两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现象。其一,两课教学是教学的灵魂、灵魂的教学的主流现象。两课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从事两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坚持把两课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系统的灵魂工程来进行耕耘和运作,艰难地推动着两课教育教学工作,使两课教  相似文献   

9.
姜艳  李如密 《教育科学》2020,36(1):22-28
教学想象是课堂教学中一项蕴含艺术性的活动,富有想象的教学过程会促成教学美。教学想象中蕴含的美是基于教学构成性美的综合考量,包括要素、过程、形式与风格的美;它是指向教学生成性美的全面激发,表现在教学动态生成与发展中。教学想象之美表现为:借助教学想象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依托教学想象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化;凭借教学想象彰显教学主体的互动;依仗教学想象呈现教学过程的创生。为构建教学想象美化教学,需通过教学想象之外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形式美;教学想象之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确保教学内容美;批判已有教学想象给师生留有深度想象的自由,达成教学过程美;教学想象之上充实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审美的品位。  相似文献   

10.
教学惯习是对教学要素结构化的产物,教学惯习对教学要素的吸纳、粘滞和锁定,形成了教学惯习的自我强化机制,使教学机智所需的教学要素被阻断。教师要对被教学惯习吸纳的教学要素施行变革,让教学要素重新流动起来,这种变革的动力来源于未被教学惯习吸纳的唯一教学要素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要素——学生。让所有的教学要素回归到学生主体上,使学生来聚合所有的教学要素,这样,被吸纳的教学要素才能重新在师生中流动开来。  相似文献   

11.
日常数学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互补性,关联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显化含于具体情境之中的日常数学,揭示日常数学和学校数学之间的联系,利用日常数学促进学校数学教学,重建数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总体看法。数学观是不断演变的。数学观的发展经历了从绝对主义数学观到可误主义数学观以及建构主义数学观三个阶段。数学观的演变给数学教育极大的启示,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把握数学观的深刻内涵,领悟数学是一种文化,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把握数学思想方法,鉴赏数学美和追求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教育价值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关注数学史成为数学教育结构中构成要件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数学史中多元化数学在当今文化教育中的价值。本文在介绍了数学史、数学文化和数学史中多元化数学的基础上,从理解多元文化、扩宽世界视野,探索不同思想方法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理念出发,对多元化数学的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作为数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先导性成分,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本质观和数学价值观构成.数学教育观包括数学教育目的观、数学教育过程观和数学教育价值观3个主要部分.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对其数学教育观有重要影响.数学教育文化观、数学教育哲学观和数学教育价值观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下数学教育最显性的问题是教师“数学观”、“数学教育观”的遮蔽、遗忘或缺席。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必须自觉反思、追问数学本体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即“数学是什么”和“数学教育为了什么”,并在好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牵引下去捕捉数学文本中的“哲学基因”和数学教学的“哲学气质”!  相似文献   

16.
数学哲学对数学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首先回顾了数学哲学的发展 ,明确了现在数学哲学中的数学观由绝对主义向可误主义的转变 ,接着论述了数学哲学对数学教育诸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最后列举了新的数学观点对现代数学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数学信念系统包括数学信念、数学学习信念、数学教学信念、数学自我信念、学习环境信念,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各信念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高低分组数学信念系统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性差异.数学自我信念、数学学习信念、数学信念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效应均极其显著,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  相似文献   

18.
Integrating multipl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the authors examined rising first- to fourth-grade students’ mathematics utility conceptions—their knowledge and beliefs about the usefulness of mathematics, home-based mathematics engagement, and grade-level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utility conceptions and home engagement. Most children viewed mathematics as heavily focused on low-level mathematics operations and as learned and used primarily in school. Older children showed more awareness of mathematics as part of daily living, but still viewed mathematics as mostly school-based—more so than their younger counterparts. Results suggest that awareness of mathematics in daily lif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s mathematics utility valu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mathematics). Although children engaged in activities at home with the potential to foster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the frequency of engagement was not related to their awareness of mathematics in daily activities. Thus, there may be untapped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to connect the mathematics they learn in school to their daily life.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理近代数学教育史料收集整理,得出初等数学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初等数学教育历经学堂数学教育兴起到学校数学教育发展的演变过程;高等数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华中大学在大理喜洲办学推动了大理高等数学教育的发展。了解上述演变特点,对当今数学教育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设计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研究应关注3个主要课题:(1)应如何评价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例及其教学效果;(2)是否为教师开展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创造了必要条件;(3)为了达成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