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组织知识存量表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组织知识存量结构及存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组织知识存量表示方法。模型中,知识节点具有两类属性值,分别表示组织知识在人脑中以及其他各类存储媒介中的存量。知识节点与各存储媒介节点之间的边具有权重,用以表示组织知识点在各存储媒介中的存量。该方法可同时表示组织知识的存量及存储分布情况,还可用于表示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存量、组织知识的定位搜索、组织知识安全性分析等。最后结合一个实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推进了XML的发展,由于XML是采用标记语言风格,XML标签以及自定义的标签都可以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由于XML采用结构化的形式非常便于处理数据。目前使用XML表示的数据或者知识成为异构平台、异构系统和异构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形式。本文结合了几种应用来介绍基于XML的知识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元的文本知识标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提出了知识元标引的新概念,认为知识元标引是实现跨领域知识集成与知识发现的基础。对文本知识元类型,标引规则,人工知识元抽取,软件知识元抽取,人工知识元修改,知识元面向对象表示,知识元对象链接等进行了分析和试验。开发出了“数值知识元”模型,取得了理论与方法的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丰富了知识服务的内涵和手段,但也给知识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知识融合是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知识获取、组织和利用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知识融合的相关研究出发,探析了大数据环境下知识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知识融合的需求,即知识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从大量多源、异构、动态、碎片化、不确定及稀疏的数据源、知识源中挖掘出隐含的、有价值的、尚未被发现的信息和知识,最后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知识融合的基本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知识网络和知识链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及特点.论文研究了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出版商、图书馆和数据库商三种类型的知识服务模式,它们反映了目前知识链接和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科研领域知识的网络表示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中的科研领域拥有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显性的表示出来,并在实际中有效的应用,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研究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首先依据科研领域知识的特点,构建了科研领域知识的网络表示模型,然后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该模型进行分析,获得了模型的特性.再根据这些特点对网络进行了聚类降维,聚类降低了网络的表示维度和复杂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更简单的知识树状结构模型.建构的网络模型能很好表示科研领域知识,而且在降维的基础上得到的树状结构模型具有更好的效果,并能方便地接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最后给出一个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索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GLAM)中多源异构文化记忆资源跨领域跨机构的知识融通解决方法和路径。[研究设计/方法]在“元数据应用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体应用纲要”的概念,以上海图书馆手稿档案元数据应用纲要扩展为本体应用纲要为例,阐述了本体应用纲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流程;以历史人文“数据基础设施”进一步构建了一体化本体及其知识融通模型,并验证基于本体应用纲要在一体化本体框架下的扩展以实现跨领域知识融通的方法。[结论/发现]元数据应用纲要为文化记忆资源的知识融通提供了结构化数据储备,本体应用纲要兼顾了特定资源类型的个性化需求,一体化本体的知识融通模型则用于保证知识建模的统一性和知识表示的一致性。[创新/价值]基于多种本体应用纲要的一体化本体设计方法和关联数据与知识图谱技术结合后,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组织方法,为跨机构跨领域的知识融通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唐诗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智能知识服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立足于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唐诗知识服务需求,以大规模唐诗数据为基础构建唐诗知识图谱并提供智能知识服务,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唐诗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方式的创新。[方法/过程]本文在对领域知识服务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领域知识服务驱动的唐诗本体模型,然后利用从Web上爬取的多源异构数据,采用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等技术自动构建唐诗知识图谱,统一表示和组织唐诗领域数据,实现对大规模唐诗数据的语义化处理。[结果/结论]本文设计基于唐诗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服务平台KnowPoetry,提供唐诗领域的知识探索、时空轨迹、语义查询等智能化知识服务,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唐诗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的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9.
知识转移对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而知识源建设是其前提条件。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分为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和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上分为主体知识库、支持知识库和常见问题作答库,在技术支持上分为支持用户方便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系统、实现馆内知识转移的系统、支持用户培训的系统;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建设上分为联合编目、合作研发数据库、共建网络联合知识导航系统,在技术支持上分为面向异构系统的互操作与面向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知识转移对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而知识源建设是其前提条件.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分为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和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上分为主体知识库、支持知识库和常见问题作答库,在技术支持上分为支持用户方便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系统、实现馆内知识转移的系统、支持用户培训的系统;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建设上分为联合编目、合作研发数据库、共建网络联合知识导航系统,在技术支持上分为面向异构系统的互操作与面向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当前,针对知识网络的链路预测主要是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相似性,很少考虑作者的研究领域,导致信息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双层知识网络的链路预测框架hypernet2vec。双层知识网络,即作者合著关系网络和学术领域关系网络,利用网络表示学习,分别将两层网络中的节点映射到低维的向量空间,再输入到专门设计的卷积神经网络中计算并进行链路预测。与经典的链路预测指标如RA指标、LP指标和LRW指标等相比,hypernet2vec模型预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平均提升幅度达11.17%。文章还从情报产生层面和复杂系统层面,对模型发生作用的深层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索领域知识网络中的核心知识涌现有助于揭示知识发展的内在机理,对于掌握领域知识发展脉络以及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的思想为基础,基于关键词的邻接关系构建领域知识网络。采用Hub涌现的分析方法,对领域知识网络从时间序列上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从知识节点的度序列分布、熵值分析、特定节点涌现3个方面对领域知识网络的知识涌现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领域核心知识涌现过程中随机性与非随机性交互影响;领域核心知识涌现在总体上呈现由随机性主导到结构性主导的演进趋势;领域中涌现出的核心知识并非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场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彩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4):122-133
依据知识管理的知识场理论与情景学习的场景理论,将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场划分为实习场、主题知识社区和社会知识网络三个层面,分析三层知识场之间存在的相互嵌套关系,提出连接三层知识场的动力机制,并分析每层知识场所对应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链节点企业互动学习的自主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描述知识链节点企业间的互动学习过程,研究和分析组织学习对于知识创新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影响;在组织学习过程与知识创新产出关系描述基础上,界定基于互动学习过程的知识创新产出关系,分别构建创新主体的知识投入均衡和创新主体上游节点的知识溢出均衡模型;通过均衡过程分析,探索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及相关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果  赵以昕 《情报学报》2020,39(1):1-11
当前几种经典的复杂网络模型尚不能有效拟合领域知识网络现实情况,表现为:①以边连线为增长单元难以有效拟合知识网络模块化增长的高聚集效应;②知识增长中除马太效应外,有其他重要因素(如守旧、创新)与之抗衡。因此,有必要根据领域知识自身增长特点探寻一种新的演化模型,以有效实现领域知识的量化分析和预测。本文以典型的领域共词网络为例,从微观的增长视角解析其生成过程、增长方式和多种影响因素,以前人研究结论为证据,提出一种由模块化增长单元组成,并融合跟风、守旧与创新三种影响因素的领域知识网络演化模型;随后,通过实验仿真证明了该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现实领域知识网络的整体和微观结构;最后,以此模型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的仿真实验揭示了相关因素在领域新知识增长、知识聚集中的影响力度和相互作用。本研究为领域知识增长规律和共现型知识网络结构规律的探索提供了更直接可靠的量化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6.
薛捷  张振刚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0):110-117
以为知识网络是知识在创新网络中转移和流动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技术知识网络、管理知识网络和市场知识网络。实证结果表明:三类知识网络既密切相关又具有很大的差异,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合作中除了交流技术知识,同时也进行着市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交流。整合技术、市场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创新网络的研究视角,也为创新网络理论的发展提供本土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规范学科知识结构揭示的流程,为知识结构的实证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范式,尝试促进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研究范式的理论体系的完善。[方法/过程] 在理论模型指导下,交叉融合四大模块: "三计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基础模块、社会网络分析支撑模块、知识结构牵引模块、知识图谱输出模块,根据知识结构的高、中、低三个不同层级,针对性地探讨揭示不同层级知识结构的方法流程。[结果/结论] 最终提出学科领域数据准备、知识结构凝练、知识结构解读为基础步骤的学科知识结构揭示流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领域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聚类演化问题有助于揭示知识聚类的特征和规律,对于掌握知识生长演进过程中关联知识的聚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的思想为基础,基于标签邻接关系的发生值构建时间序列领域知识网络。即依据网络模体的理论,采用网络聚类系数的分析方法,对领域知识网络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结合网络密度、特征路径长度、节点度值、封闭三元组等指标,从随机因素、度相关性、邻近关联3个方面对领域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聚类演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领域知识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聚类性;②领域知识的聚类性同时包含随机性与结构性(非随机性)两方面因素; ③领域知识聚类的动态状态在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之间摇摆演化; ④领域知识的聚类状态在网络全局和局部节点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安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8):85-23
网络评估是企业知识网络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完整的企业知识网络评估应吸收借鉴社会网络分析(SNA)、基于结果管理(RBM)、结果测绘(outcome mapping)等多种评价方法,涵盖预评估、结构评估、活动评估和结果评估四个模块,对知识网络的各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不仅实现网络评估效率与效果、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与知识网络构建环节相辅相成并贯穿于网络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