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这是学校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选择,研究性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提出来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将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加以剖析,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形成规范、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1 科学思想方法1:“观察现象→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孟德尔正是遵循了这一科学思想方法而成为“遗传学之父”。1.1 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研究(见图1)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时,许多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1865年,孟德尔在布隆自然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实验研究结果,第二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一文.1868年,孟德尔被选为修道院院长.1884年,孟德尔去世,他的后继者烧毁了他的私人文件.今天,我们几乎没有关于孟德尔的原始资料或灵感来源的直接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几个难点需要突破:为什么性状分离比是3∶1?为什么提出遗传因子的假说?遗传因子为什么成对存在?测交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如果教师不能突破这几个难点,教学将回归到传统的讲授法,学生无法体验和感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许多师生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非常熟悉,但对他的个人生平知之甚少。关于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讹传有8个:(1)孟德尔没有学历,一直是修道士;(2)孟德尔的研究工作是从零开始的;(3)孟德尔的家人不支持他的学业;(4)孟德尔所在的修道院束缚了孟德尔;(5)孟德尔只研究了植物杂交实验;(6)孟德尔的遗言是“等着瞧吧,我的时代总有一天会到来”;(7)孟德尔与达尔文不和;(8)孟德尔先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生物学教师应当扩展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孟德尔的生平事迹,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作为该模块的开篇,讲述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并揭示了该因子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传递规律,为学生后续学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做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杂交实验的结果,并启发学生严谨推理和大胆想像,提出对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讨论孟德尔的解释、讲解其测交验证。然后组织学生分析假说一演绎法及其应用,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时一个学生问道:“F2代自交的结果也遵循分离定律。如果F2代出现5:3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设计的思想背景和创新性思维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对高中生物学教师分析教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执教以来笔者一直思索和探索这个问题,下面结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的教学,谈点心得体会。1确定教学内容和教法仔细研读了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后,笔者发现这节内容在编排上变化很大。旧版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在学习了DNA、基因、性状以及基因与DNA、蛋白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再来学  相似文献   

8.
主题一科学探究一、核心知识和考查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科学探究主题包括: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③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④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四个二级主题内容,各版本教材通过不同栏目提供实验内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通过“实验(61个)”“探究(18个)”“实验活动(8个)”“课外实验(6个)”等栏目,累计提供实验素材93个,这些实验素材蕴含了化学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等多维度、多视角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教材中“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这一经典实验的深度挖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领悟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学科无论是对于生命现象、结构和功能的描述,还是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都蕴含着人文价值。高中生物教材的人文价值体现在八个维度。1科学发现。情感认同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提到了孟德尔、达尔文等50多位科学家,每一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的伟大成果。如果教师能够事前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背景材料和科学探究中的故事情节,就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  相似文献   

11.
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者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下是这三种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见表1):表1设计意图教师行为学生反应教学设计一学计二教设解自1解1说22生生....,了尝利通利学分画内同试用用  相似文献   

12.
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往往多从研究方法着手。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教学中可能被忽视的几个基本认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探讨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一、在知识传授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现行教材为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知识素材‘明确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接受了科学方法教育。1.介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生物》课本中,有关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的科学方法的介绍比较清楚和引人注意。此外,还可介绍沃森和克里克在建立DNA…  相似文献   

14.
黄广慧 《生物学教学》2006,31(10):37-38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实验教学改变过去单纯的“验证性实验”,把“探究”列入活动建议。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5章所安排的3个探究活动都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本课是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安排的一节生物学实验设计专题学习课,旨在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做好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15.
<正>1设计背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必修2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有"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模型和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定理及理论并列为科学知识的重点,并将构建、修改、分析、评价模型作为高中学生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2])。"模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微观的科学事实。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叙述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节中,以演绎推理为主线,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模拟探究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的实验,强调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时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透彻认识并理解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和配子随机组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修改模型探究特殊性状分离比及其他遗传现象产生的原因,再现孟德尔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辩证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进行高中物理(粤教版)共同必修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文章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了“研究教材,用好教材,使‘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落到实处”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1 设计思想 综合教材中多个探究实验以建构一个科学概念的课型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为生物学概念建构服务的.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1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内容,综合“绿色植物叶绿体的观察”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个实验内容,设计本探究性实验课“探寻绿色植物的奥秘”.通过探寻绿色植物的奥秘的思路将细胞结构、色素成分和光合作用的功能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科学概念,并在学生自己寻求科学奥秘的过程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燕 《物理教师》2023,(2):61-6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材中多采用定性实验.本文创新设计了教材“做一做”栏目的实验,能够定量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