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酵母浸粉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乙醇的菌株DL516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酵母属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优化实验,确定菌株DL5168发酵的最适条件为:初始葡萄糖浓度180 g/L;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的最终乙醇浓度为113.9 g/L,比对照菌株的乙醇浓度提高36%;乙醇转化率为0.64 g/g,比对照提高39%。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20,(4):59-64
在直流电源的激励下,利用等离子体喷枪阵列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大气压环境中产生了大尺度等离子体刷。随着电源输出电压的增加,首先在喷枪的下游形成两个分离的等离子体羽,而后分离的等离子体羽会变成一个大尺度等离子体刷。等离子体刷的长度会随着电源输出电压的增加或者空气流速的增加而变长。此外,等离子体刷的温度比较低,最大温度只有80℃左右。对于分离的等离子体羽,气隙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放电电流是间歇性的脉冲;而对于等离子体刷,气隙电压和放电电流都是周期性的脉冲。高速录像显示,等离子体刷源于两个分离的羽,之后分离的羽合并形成一个拱形的微放电丝,微放电丝处于辉光放电机制并且在气流的作用下向下游移动直到最后熄灭。  相似文献   

3.
以酸性红染料水溶液为模拟废水,考察了污染物初始浓度、电流、电压和溶液体积等实验参数对酸性红染料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的影响。实验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酸性红AR73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来分析分解过程中的酸性红染料浓度的变化。在不同电压、电流的条件下,分解速率随电压电流增大而加快;调节pH后研究了酸碱性对染料废液的处理效果;通过添加一些在其他有机废水处理中有效果的催化剂TiO_2和Fe(3+)研究其对酸性红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地瓜藤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地瓜藤中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优化乙醇提取地瓜藤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提高总黄酮得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体积比1:52g/mL,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前浸泡50min,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43min,地瓜藤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44.16mg/g,相比水提时总黄酮提取量25.62mg/g,醇提具有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于织物表面处理常压低温等离子体电源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根据纺织物表面处理工艺要求,高压电源采用前级PWM控制Buck电路DC/DC变换,后级H桥逆变经变压器升压结构产生稳定、均匀、柔和的低温等离子体。自动调节以计算机为控制单元,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自动控制,提高电源的可靠性。实际应用等离子体高频高压电源在纺织材料中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在提高了电源效率的同时,快速有效地抑制浪涌电压和峰值电流,改善了纺织材料表面处理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醇提取楮树叶中的总黄酮,并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楮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个主要因素对黄酮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楮树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条件。结果表明:楮树叶中总黄酮乙醇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20,温度70℃,时间2 h/次,提取2次,该条件下楮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58.0 mg/g。本工艺简单可行,可能为楮树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实践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与控制技术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在治理VOCs方面已初步显示其独特的技术优势,现已成为废气治理研究领域中的前沿热点课题之一。等离子体法降解VOCs的机理较为复杂,研究不同线路对VOCs降解过程的影响意义重大。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建立了混合电晕、有机电晕、空气电晕和分别电晕4种不同的实验方案,选取苯为代表物质进行实验研究,在初始浓度、停留时间和电源参数等一定的条件下,考察脉冲电压对苯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为140kV、混合电晕时苯的去除率达到82.73%,脉冲电晕技术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法辅助提取苦参总黄酮,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及微波功率为自变量,苦参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6min,液料比25:1(mL/g),微波功率400W.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达到12.67mg/g.  相似文献   

9.
以血红铆钉菇为原料,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总多酚得率为考核指标,研究了血红铆钉菇总多酚的水浴提取工艺条件.在提取温度与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液料比等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血红铆钉菇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液料比30∶1(m L/g),75℃提取120 min.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血红铆钉菇总多酚得率为17.4 mg/g(以没食子酸计).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放电的方式,获得低输入能条件下半导体桥等离子体的光电信号,实验研究了放电电压为18V、充电电容为47μF和放电电压为57V、充电电容为4.7μF的两种输入能相同的发火条件下半导体桥等离子体放电特性。结果表明,低输入能量条件下,小电容大电压容易完成桥膜物理形态的转变,等离子体后期放电开始的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但是由于消耗在桥上的能量比较多,得到的等离子体温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以乙醇为提取剂,用浸提法提取滇大蓟中的黄酮,用Fenton法初步探究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并与BHT(二丁基羟基甲苯)溶液和芦丁溶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提取滇大蓟中黄酮的最佳条件为:6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30(g/mL),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得率为0.163%;同浓度同体积的滇大蓟提取液、芦丁溶液和BHT溶液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为:滇大蓟提取液〉芦丁溶液〉BHT溶液。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5个因素,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橙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微波温度为60℃,微波功率为500 W,提取时间为5 min,料液比为1∶25(g/m L),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1.88%,与模型预测值1.85%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以葛根(radix puerariae)生产葛粉后的葛渣为材料,采用乙醇回流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异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葛根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20 min,葛根异黄酮的得率为1.59%;葛根异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μg/mL、62.5 μg/mL、250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50 μg/mL、125 μg/mL、500 μg/mL.  相似文献   

14.
以桔梗为原料,采用微波提取方法提取桔梗皂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从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固液比(g:mL)四个方面对桔梗皂苷的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微波提取桔梗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微波功率420 W、微波时间260 S 和固液比1:14(g:mL). 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桔梗皂苷的得率4.59%,表明微波提取方法是较好的桔梗皂苷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强化过程提取技术,以乙醇为萃取溶剂提取芍药苷,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检测方法分析芍药苷浓度,并以芍药苷提取得率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设计方法,选择乙醇与药材之间的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浓度四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法醇提赤芍中芍药苷的工艺条件。通过残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赤芍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倍量的7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3次,每次1 h,提取次数对芍药苷的含量影响最大。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从赤药中提取的芍药苷含量为36.04 mg/g。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实验中产生的污染,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境友好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条件,考察了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苯甲酸转化率的影响,以实现实验过程的绿色化.结果表明:当苯甲酸用量为2g、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65℃、催化剂用量为0.2g、无水乙醇用量10mL时,苯甲酸转化率可达7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