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现代管理科学体系,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并促进电子政务与政府应急管理有机结合,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国家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新型国家的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政府信息服务,它集成了知识服务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与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相适应.本文从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的内容分析入手,提出一种创新型国家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系统框架,为我国电子政务协同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最后论证了创新型国家电子政务知识协同服务系统框架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而政府门户网站是衡量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本文就如何让政府门户网站充分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全球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已被联合国国际经济社会事务部确立为“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领域之首。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一项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具体来讲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府部门在管理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变革,实现原来计划经济保留下来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促进勤政和廉政建设;实施电子政务最深刻的意义在于提高广大公务员的素质,使之适应组织和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公共行政管理方法,电子政务挖掘政府部门之间的公共管理战略知识,进行优化,从而为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提供依据。知识管理对政府信息进行识别,挖掘,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提供工具。对电子政务发展中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的研究进行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是全面提升政府机构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应对措施:即从网络安全技术上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从管理上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快针对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在电子政务的全面建设中公共图书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为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支撑;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电子政务提供一个免费的教育基地;也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发布与反馈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安全对于保障电子政务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近年电子政务安全现状,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从基础建设、安全测评、组织管理、防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安全工作措施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的关系、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的方法、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选择等问题逐渐引起电子政务建设主体的足够重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建设质量和效益越来越突出地反映出电子政务建设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意义。研究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是本文希望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将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运用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中。在应用的过程中,传统电子政务底层硬件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各级政府数据库分散且不规范,很难进行综合利用和统一管理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云计算概念的描述,针对现阶段其存在的问题,研究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实现旨在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和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式。为探究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选取2004-2013年CSSCI数据库中的964篇电子政务相关主题的文献为样本展开分析,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将电子政务研究划分为4个主要的研究主题群,之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5年为周期构建了电子政务领域的热词网络并展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政务微博、移动政务、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以及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研究是未来需要得到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推行电子政务是实施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促进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一直按照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确定了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和思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是当代公共部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的集中表现。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普遍推行的电子政务实现了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流程再造二者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为再造行政流程、实现政府资源整合、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和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动力;行政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应用,为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营造了政务环境。然而,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流程再造“两张皮”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因此,根据实践验证的逻辑和理论发展的逻辑研究分析我国基于电子政务应用的行政流程再造的问题和提出具体对策,将有助于调整和正确把握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深度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和完善,对于是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重构政府工作模式,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政府服务,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经济管理的新途径,转变政府的社会角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表现为从外在的技术彩式到内在的组织关系,从表层的政务方式到深层的制度建设的变革过程,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管理的无缝化,一体化,代理化,参与化,知识化等方面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出版是指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并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而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机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电子化治理,实现管理政务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的交互处理.比较网络出版与电子政务可知:电子政务有利于监管网络出版,电子政务的G2B模式直接推动网络出版发展,电子治理将规范网络出版并使其健康发展;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政务技术的成熟,有利于优化与重组电子政务应用场景,有利于传统政务向电子政务迈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科技驱动型"行政成本管理的特征,依据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界定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行政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并且运用价值健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等现代成本管理分析工具,分析了技术应用型、管理信息化型、扁平服务型、电子民主型、全面响应型等五个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下政府应选择的行政成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虽然从联合国2005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排名来看,北美、欧洲仍然远远排在亚洲之前,中国的电子政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美国、丹麦、瑞士和英国之后,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这些年在国家的积极倡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之下,国家的系列“金”字工程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为IT企业的发展提供商机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创新和公众网上服务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杂志在2007年开设“测评篇”专栏,每期用一定的篇幅组织与测评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报道全国电子政务测评实践工作的进展。电子政务测评是通过对各纲政府电子政务能力成熟度,电子政务相关项目以及相关软硬件产品、方案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测评,从而为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电子政务的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各地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建议,旨在精此提升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均衡发展和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工业化国家普遍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提供基于信息技术的公共行政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政府新形象,并开始探讨信息技术在社会安排、政治安排和组织安排中的设计思路与应用方式。由此,电子政务成为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行政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虚拟政府模式转变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尧清  费奎明 《情报杂志》2007,26(6):9-11,14
针对目前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缺乏个性的现状,提出了进行个性化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构建了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模式和体系结构,并讨论了相关技术,以实现个性化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为信息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