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培育指向要求“培养以创新为特征的专家思维”。大概念是专家思维的典型特征,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大概念视域下的深度教学需要遵循逻辑,运用科学思维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如遵循课程建构的学科逻辑运用逆向思维优化目标、遵循评价建构的整合性逻辑运用综合思维优化评估、遵循情境建构的生活逻辑运用协同思维优化情境、遵循问题建构的实践逻辑运用创新思维优化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概念,掌握学科核心和本质。  相似文献   

2.
由于大概念与STEM教育都具有“跨学科整合、知识的综合性”等特征,随着近年来STEM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者开始聚焦从大概念的角度探究STEM教育。文章在对大概念与STEM教育关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角度,构建由概念确定、主题或项目分析、情境与资源设计、活动设计、效果评价设计和分享设计六阶段组成的基于大概念的STEM教学设计模型,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概念是一个学科最为核心的概念,其能够把不同的学科知识、技能和现象联系在一起并赋予它们特定意义。STEM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把各类型概念及其关联内容有效整合为一体,构建出关于某一问题所涵盖的学科概念的知识体系,辅助学生高效链接知识,强化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以“大气运动”为例,从地理大概念出发,借助STEM教育的可操作性,探讨地理教学中有效形成大概念体系的具体路径,为教师设计和实施基于大概念的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程可以通过合理选择一些科学学科的大概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辅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游戏化教学方式,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达到一个更佳的教学效果。在大概念视角下开展小学科学的游戏化教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利用游戏化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利用自身的热情和积极态度感染带动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游戏氛围;对科学游戏进行合理的设计,紧扣核心概念主题,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起点,并通过螺旋式的上升进阶来完成大概念视角下的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STEM教育的兴起,以机器人、创客为代表的STEM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3D打印技术成为机器人、创客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撑。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三维设计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笔者从大概念视角出发以Scratch 3D应用平台为支撑,通过大单元整合设计的方式构建了小学3D建模校本课程,以课程融合的方式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化、系统化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33):135-136
大概念是当前课程教学中方兴未艾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教学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大概念的内涵,继而以初中生物单元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概念在初中生物单元教学中的意义,包括强化知识学习、发展科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最后就如何从大概念视角出发开展初中生物单元教学提出了对策,包括以概念体系建构为前提、以单元知识整合为重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关键、以系统考察评价为辅助等。  相似文献   

7.
大概念统摄下结构化教学体现课程要求,将知识高度关联并抽象概括,从而构建起知识网络,反映学科本质。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在“整体性观照”下,通过持续探讨基本问题明晰单元层级,绘制概念地图构建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教学实施时,围绕学科大概念,对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结构化设计,以形成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合力,促进素养的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8.
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可视化教学是对一线教师的新挑战。虽然有关大概念的界定正在逐渐明确,但如何将大概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以及如何与思维可视化工具一起共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明确。教师要在明确科学大概念内涵,以及大概念对单元可视化教学的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科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建构大概念视角下单元可视化教学的框架,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计算思维是STEM问题解决中的一项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逐渐成为STEM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如何在STEM工程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还有待深入探索。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STEM工程设计教学模式以计算思维、STEM学科内容知识以及教学法的整合为核心,通过工程设计发挥"系统流程"优势,将科学、技术与数学相关活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需要知道"和"需要做"的循环过程中感知情境性问题,解决挑战性任务。该模式在STEM课程"植物工厂"中的教学应用表明:将计算思维的概念与实践融入STEM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能显著提升学生的STEM态度和计算思维能力,并且STEM态度对计算思维具有预测作用。未来,通过STEM教育发展计算思维将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思维实践,基于证据的多元评价方式将有利于STEM教育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大概念教学以构建深厚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性,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拓展。将大概念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实现思政课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核心素养培育、关键能力发展等功能。文章以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真实的具体课例,提出基于大概念的议题式教学实践,以期为深入研究大概念教学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羊旦 《天津教育》2022,(22):113-115
<正>“大概念”是一种具有深层次、深意义、可迁移的核心观念,美国学者埃里克森认为大概念是将学科中具有持久性的价值或原理进行融会贯通,以大概念教学为背景进行教学,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可迁移概念和概念性理解,发现新旧知识之间模式和联系的能力;将知识有效分类储存到大脑的概念性图式中,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而威金斯等人则认为若不能将大概念和新旧知识相互串联起来,则带来的是知识碎片且无意义、无价值,起不到任务有意义的作用。此外,大概念还呈现为“框架概念”,也是学界专家思考感知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19,(3):47-57
现阶段我国STEM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是缺少国家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而STEM教育体系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研究从结构、学段、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建议六方面对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美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基于三者共有的核心部分和STEM教育指引等相关内容的分析,对建立我国STEM教育体系提出如下建议:系统整体化体系框架;细致学段划分;以科学教育理念为基础突出工程建模和知识融合等STEM特色来设置STEM教育理念;在传统目标分类基础上增加共通能力目标和跨学科概念目标来设置STEM体系目标;将体系目标和内容以科学(S)、技术(T)、工程(E)、数学(M)领域进行划分,并在科学(S)领域纳入三者共同的基础核心知识点;增加STEM教育案例。  相似文献   

13.
大概念是由诸多相关小概念组成的上位概念,它具有统摄性、结构性、进阶性和多维性。学生大概念的形成,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本研究以“能量”大概念教学为例,系统分析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中与能量相关的知识与要求,建构了“能量”这一科学大概念的框架体系,关涉能源与能量形式(静态)、能量转移和转化(动态)、能量定律(理论)三个方面。教学实践中,要以大科学的视角来理解科学概念,关注概念的进阶以不断提升对大概念内涵的理解,以实验探究为媒介有效实现由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到概念抽象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在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目标引领下,欧洲各国已经将STEM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在分析目前欧洲STEM教育现状和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研究从核心STEM能力、STEM学习设计原则、形成性评估STEM任务、数字评估工具四个方面对《面向STEM横向技能评估概念框架》报告进行分析,并基于对报告及相关文献的解读,从明确STEM教育内涵、提升STEM技能评估水平,以及优化STEM教育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的小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是STEM课程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以STEM理念为基础,促进学生提升相应的工程思维能力是第一步.本文以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设计的"打造电动船"一课为例,探讨在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泽西州基于《新一代科学标准》开发了全美首个科学示范课程框架,该课程框架为如何将科学学科大概念融入课程体系建立了范式.分析表明,该课程框架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概念理解与实践能力进阶发展""问题链式引导单元知识与应用整合""形成性评价与课堂表现性评价融合"三大方面,为我国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标准、如何设置...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大概念具有整合性、纵深性和高阶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可破解语文知识的“碎片化”,突破语文教学的“平面化”,改变语文学习的“低阶化”。然而,当前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学陷入提取依据模糊和实践指导缺乏的实施困境。在主体上考虑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能力发展,在内容上指向专家思维,涵盖语文学科知识、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知识,在结构上前后衔接螺旋式上升,在功能上具有迁移价值,以这些为标准,可以明晰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提取依据。语文学科大概念在宏观层面确立学科核心概念,建构学科思想方法,在中观层面实现抽象概念的课程转化,确立明确的课程组织实施框架,在微观层面实现教学底层设计,形成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学的层级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18.
学科大概念视角下的大单元复习课有利于打破传统“以课时为单位”的课堂教学限制,转变以知识点堆叠为教学内容的复习导向,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复习课教学应统整素养目标凝练学科大概念、遵循学科逻辑建构知识链、驱动活动任务解答大问题、创新评价标准激活深反思,提高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郭敏  张翰 《中小学德育》2023,(4):48-51+62
落实素养为本的课程理念需要实现课程转化,大概念教学是实现素养取向的课程转化的有效方式。大概念教学设计要将教材中符号化的知识点转化为教学中素养化的观点,这是知识素养化、深度学习的要求,更是思政课讲道理这一本质的要求。教师的大概念提炼能力要经历从单元意识下课时大概念提炼到大单元下大概念提炼的发展过程,以模型建构为基础,依托对应式和整合式大概念提炼支架,形成具有思政课特色的大概念提炼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理论为推进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新理念新思路.本文基于大概念背景,遵循学生英语学习规律,梳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意义和设计策略,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植的重要意义,围绕大概念的发展进程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细分教学课时,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