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关于好意同来的性质,主要有好意施惠说、合同关系说、合同关系修正说、侵权关系说、合同与侵权竞合说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好意同乘与好意同来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应区别对待,通常情况下,好意同乘认定为好意施惠更为合理,而在好意同索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搭乘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则应认定为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一个案例分析了实践中常见的一种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情形,认为它既不同于好意同乘,也不同于公路客运合同,并将其命名为准好意同乘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对这种情形致人损害时的责任承担,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好意同乘的性质是好意施惠行为。在好意同乘引发损害的案件中,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保护好意同乘者的利益,否认其风险自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根据好意同乘的性质,同时考虑到法律的公平原则和一般的道德标准,车辆相关责任人和好意同乘人应按过错责任原则进行分担责任,并借鉴日本的做法,对车辆相关责任人承担的损害赔偿额进行限制,这才是处理此类案件较为妥当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日常生活中的好意搭乘现象便不断出现。然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划分责任成了一个非常晦涩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好意同乘没有相关规定,各地法院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尺度不一,我们也不能仅以此为依据。所以,文章就好意同乘纠纷的法律责任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因著作权侵权情形严重,必须完善立法加强对著作权人的保护。完善的立法需要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性质与特征是一个需要明确的理论问题。著作权侵权行为在性质上应为特殊侵权行为,因为其符合法律对特殊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有利于切实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制裁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五个方面的特征是:侵权形式上的特殊性;法律适用上的严格地域性;侵权对象的多重性;侵权形式的多样性及侵权行为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6.
善意同乘作为好意施惠行为,在间接侵权责任的法律关系中,其应当以过错责任为标准衡量机动车驾驶者的责任,但是除此之外,法律和理论并未论述到善意同乘建立时的不同:是驾车者主动要求搭载第三人;还是驾车者受第三人所邀,被动搭载第三人。不论是从法理上还是社会情理上,这两种情形在法律关系建立时所起的效果明显完全不同,因此本文尝试论述这两种情形的差异以及事后相关侵权责任的划分,以完善整个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理论。  相似文献   

7.
当代侵权行为理论及立法实践溯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上,侵权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得到普遍认同,同时罗马法中私犯归责原则的适用奠定了当代侵权法的理论基础。从结果责任到过错责任再到严格责任、公平责任,罗马法均存在广阔的适用领域与空间。罗马法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直接影响到当代侵权行为法的性质和地位,引导着当代各国侵权责任立法模式的建构及归责原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对共同侵权行为的研究无法离开类型化的法学分析方法。本文从对共同侵权行为的四种类型即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教唆、帮助的共同侵权行为、团伙成员的共同侵权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着手,揭示各自的本质特点,阐明自己的观点,以期为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安警务执行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侵权行为虽然与普通职务侵权行为具有不同的行为特点,但在立法角度则有很多相同之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民事赔偿责任与国家赔偿责任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与《国家赔偿法》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职务侵权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分别规定为民事赔偿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这种立法上的冲突应尽快解决。建议在制定民法典时对《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做修改或废止。  相似文献   

10.
侵权行为法的立法问题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成为争论的一个焦点,是选择大侵权模式还是小侵权模式,或是其他模式。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立法考察,在分析侵权行为法的本质的基础上,得出应该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制定民事责任法,而把原来的侵权行为法纳入其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侵权行为中的次级责任是指一方当事人应为另一方的侵权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普通法中次级责任通常包括替代责任、共同责任、以及企业责任等。通过对普通法系侵权行为中的"次级责任"及英美国家中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能为明确中国法律意义上的侵权责任提供启示和帮助,促进中国法律的完善与适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过程。然而实践证明,无过错责任在保护受害人的同时,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从预防环境侵权的角度来看,无过错责任并不能充分激励加害人采取预防措施。无过错责任固有的缺陷使得单一的归责原则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环境侵权纠纷,建立一个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并存的归责原则体系是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在合理配置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的过程中,引起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的类型以及加害主体和加害行为是否具有营业性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各立法例对于侵权行为法律效果的规制模式的不同选择,与其各自对债务与责任之关系的理解密切相关。民事责任是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这种保障功能有历时性的、两个层次的表现形式。债的模式侵权法在逻辑上和价值上都较之于责任模式具有优益性。我国应当坚持传统的债的模式侵权法,与绝对权、请求权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民事权利保护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损害侵权行政救济模式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规模损害侵权的行政救济模式是借助行政权力解决纠纷的法律机制,它所涉及主体以及权利义务配置机制与诉讼救济、社会救济不同,它在大规模损害侵权救济中所承载的角色与功能以及对大规模损害侵权责任实现的意义也不相同。大规模损害侵权行政救济模式在损害风险判断、赔偿标准制定、赔偿范围确立和责任承担方面需要通过行政主导方式加以明确,但是在大规模损害侵权救济中需要做到个体与社会、公平与效率之间尽可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作为侵权行为的特殊表现形式,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学界及多数国家立法所确认的要件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对共同侵权行为的核心要件“共同性”的本质认识,更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对上述学说加以评析后,提出了“修正折衷的原则”。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我国共同侵权行为立法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共同侵权行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为共同侵权行为概念的明确界定,而概念的界定应建立在侵权行为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之内,缺少对制度研究的宏观把握,难免会出现概念界定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而影响到微观制度架构的合理性。共同侵权行为概念的基本要素为主体、意思联络、损害结果及连带责任,由此引入与共同侵权行为相关的一些概念,如单独侵权行为、独立的侵权行为、并发的侵权行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分割责任等,最终将共同侵权行为准确地置位于侵权行为法体系中的多数人侵权这一框架之内,避免共同侵权制度内在结构发生“病变”而异化为多数入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第三行为属侵害无过错配偶方配偶权而非名誉权的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侵权行为在日益增加,但其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因果关系及赔偿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立法者能尽快完善中国的环境侵权行为法,均衡环境侵权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国有过失推定责任、过失责任、严格责任等不同的父母责任制度建构,法经济分析从父母责任制度的供求分析出发,指出假定未成年子女效用最大值为常数,为使损害的社会成本最低,归责原则应是严格责任与过失责任的复合,对父母监督义务的存在实行事实判断,并令父母与具有责任能力的未成年子女负连带责任,而原告的过失则仅作为父母过失责任的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