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爱莲 《四川教育》2015,(Z1):38-39
【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片断("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以上是课文最后一段文字。)师:同学们,请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生1:我的感悟是,"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只要认准自己的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本文选自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由石头被水滴穿的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把事情做成功。文章分别列举医药学家李时珍、发明家爱迪生、著名画家齐白石三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那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本课讲了什么道理?(生答)师: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课文的第3自然段就摆出了三个名人事例,请细细默读这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他们确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呢?圈画出关键词语,写写批注。(几分钟后师生交流体会。师相机指导朗读。)师:三个事例学完了。后面一个省略号代表什么呢?生:表示还有许多事例。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4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说起,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设计理念】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借物喻理,脉络清晰:开篇用“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文中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以此印证论点的正确性;篇尾又引用反面事例“天上的雨水不能穿透石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将课堂比作旅途的话,语文教学就是师生行进在"语言文字"之路,品味其魅力并不断提升其运用能力的过程。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因步履匆匆而错失风光无限。此时,我们须调整前行节奏,让语文的芬芳散发在"进""退""停"之间。一、跨前一步的精彩都说语文课堂教学"要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但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却常是"有去无回",有着踟蹰不前的遗憾。例如案例一:《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李时珍事例"的教学。(学生默读,圈画出体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句批注后交流)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生1:我从李时珍"从小就立志学医"看出他小时候就有一个远大志向,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放弃,可见他目标专一。  相似文献   

7.
师:《泉城》读熟了吧?考考你.泉城是哪个城市? 生:济南. 师:泉城有名的泉共有几个? 生:七十二个. 师:课文写了几个泉?是哪几个? 生:四个.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是哪一句?看谁找得快. 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背诵) 师:济南有名的泉还有—— 生:柳絮泉、卧牛泉、无忧泉、金线泉、溪亭泉、芙蓉泉. 师:光听名字,有你想去的吗? 生:我想去无忧泉.我想知道是不是喝了那里的泉水,就没有忧愁了. 生:我想去卧牛泉.我猜那个地方像一头"卧牛",我要去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生:我想去柳絮泉.我不明白怎么会有柳絮一样的泉,想去亲眼看看. 师:这些泉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写.课文为什么只写四个泉? 生:因为这四个泉最有名.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母"字,写横的时候,要写得长一些。长笔画写开了,整个字就舒展了。师:读课题。生:(齐)慈母情深。师:读得很有感觉。课文读熟了吧?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们听一听?(生读课文,语速很慢。)师:停一下,语速要加快一点,读书不能这样拖音。  相似文献   

9.
正一、谈话导入,紧扣观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文的特点就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那你们还记得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吗?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师:是呀,水滴之所以能滴穿石块,是因为它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相似文献   

10.
经典回放一、把握总体叙述结构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说——《猴王出世》!在家读熟了吗?你们不读出味道,我是没兴趣讲的!生:读熟了!师:问!本文四个自然段,讲了关于猴王的哪四件事?张旭升你说。张旭升:第一件事是花果山上有一块石头,那块石头……  相似文献   

11.
正先看一段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讲——《猴王出世》!在家读熟了吗?你们不读出味道,我是没兴趣讲的!生:读熟了!师:问!本文四个自然段,讲了关于猴王的哪四件事?张旭升你说。张旭升:第一件事是花果山上有一块石头,那块石头……师:拜托,我们说的是猴儿,不是蜗牛耶。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说明白了?张旭升:第一件事是花果山上石猴出世。  相似文献   

12.
片段一 师:同学们,请把预习《荷花》一课的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生:我自学了课后的生字,认识了"荷""莲""蓬""翩""仿""佛""挨""胀""蜻""蜓""裳""蹈"这些生字. 生:我认识了生词"荷花""莲蓬""翩翩起舞""仿佛""挨挨挤挤""饱胀""蜻蜓""衣裳""舞蹈". 师:真棒!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的呢?学习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相似文献   

13.
片段(映现对话内容) 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 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你能分一分吗? 生:从第一句到"停了",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从"船长喊了一声"到最后一句是船长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师:来,同学们,和它们一起跳。(动画显示:青蛙和松鼠一起跳台阶。)师:加油。同学们,继续跳,不要停。看,离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音乐动画骤停,学生实在是累了,都喘着气停了下来。)师:同学们,你们感觉怎样?生:太渴了,能喝点水那该多好啊。生:累死了,我气都喘不过来了。师:太辛苦了。我们就不要爬高山了,回去吧?生:(大声)不行。师:为什么呀?生:回去?那不是离山顶更远了吗?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生:回去的话,就是半途而废,就永远也看不到大海了。生: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大海。怎能无功而返!生:就像我跑400米,跑到一半时,累极了,很想休息一下…  相似文献   

15.
课堂回放 <幽径悲剧>教学实录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那我就检查一下喽.问一个词语吧,如果你们能准确地解释它,那就是真的预习过了.大家看第10段第2句:"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生举手) 师:哦,那你来讲. 生:汉代鲁恭王建造了一座灵光殿,历经战乱而不毁.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物.  相似文献   

16.
课例:《军神》,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军神”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迅速翻看课文)师:(指一生)找到啦?是从哪里来的?生:是从沃克医生口中说出来的。师:请你把沃克医生说的话念一念。(屏幕出示沃克讲的话,生读)生: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师:(指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师:沃克医生讲了几句话?生:四句。师:(摇头)数一数有几个感叹号。每用一个感叹号就是一句,几句?生:三句。师:各自轻声朗读这三句话,体会体会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17.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8.
我先后两次教《雨点》一课,同样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因调整了教学策略,前后教学效果迥然不同,教学片断如下片断一师: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干什么?生:睡觉(生齐答,师板书)。师:池塘是平静的,一点波纹也没有,所以读“睡觉一词应轻些还是重些?生:轻些(齐答)。师:谁来试着读第一句?(生练读)雨点又落进哪里呢?生:雨点落进小溪里。师: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呀?生:散步(生齐答,师板书)。师:我们散步时是悠闲自得的,轻松舒适的,所以“散步”一词应读得轻缓一点,谁来试着读第二句?(学生练读第二句)片断二师:(全身贴满了五彩的小雨点)雨点姐姐带你们(点…  相似文献   

19.
一、成语积累师:小朋友们,快,让我们走进"成语大放送"吧!生:(双手做胜利的手势)耶!课件出示成语:半途而废劳而不获急不可待心烦意乱(师讲词语大意后,学生齐读。)二、导入1.师:提到"心烦意乱",让我想起了花果山的孙小圣。(幻灯片:一只愁眉苦脸的猴子。)猴子自述:我是花果山的孙小圣.最近.我特别心烦意乱。哎,心痛哟!哎。有谁愿意陪我疗伤呀? 2.师:哟,这是一只需要安慰的猴子,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断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师:“天际”呢?生:天边。师:那么这二句诗该怎么理解?生:孤单单的一只船远去了,帆影在晴朗的天空尽头消失了,只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生:当时,老朋友(孟浩然)乘坐的船渐渐地远去了,帆影消失在碧水蓝天相连的地方,“我”望不见老朋友了,只能望见滔滔江水向天边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